军事要地之吉林

  吉林省,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吉林旧称吉林乌拉(满语“沿江”之意),位于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水陆交通发达,历来是东北地区的要冲,也是著名的战略基地。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万—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燕国置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辖。并建有辽东郡吉林燕长城。


远在汉代,居住在今鸭绿江中游长白山一带的高句丽人便努力摆脱夫余族人对他们的控制,建立起高句丽王国。高句丽王国势力最强盛的时期,疆域西至辽河流域,东南达到今朝鲜汉城东南,西北面领有夫余和粟末靺鞨的一部分,直抵今吉林市一带。

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唐松漠都督契丹人李尽忠反唐,本来就对迁居营州后所处地位不满的粟末靺鞨人,在其首领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领下,乘机离开营州,返归故地。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乞乞仲象死后,他的儿子大祚荣击败前来讨伐的唐军,收抚了奔散的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等靺鞨部以及夫余、高句丽、沃沮等族人民,建立起一个号称震国的区域性封建政权。后改称渤海国,臣服于唐。今吉林市管辖范围内的苏密城,即渤海国的长岭府故址,是当年营州道上最北边的一个重镇。


  公元925年,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举兵征讨渤海国,渤海王大禩投降。公元947年,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东北全境、内蒙古和河北、山西的北部地区。辽在今吉林市北修筑富尔哈城,屯兵戍守。金灭辽后,仍以此为军事重镇。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明朝政府于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又于同年闰四月在今吉林松花江畔开设造船厂,以便加强明廷与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联系。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谪戍辽东的大将刘清被派到吉林船厂督军造船。刘清以花甲之年效命于此,为明朝经略东北,加强对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广大地区的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明朝后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所谓“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今吉林市一带设立了乌拉卫、伊罕河卫、齐努温河卫、佛尔门河卫、富尔哈卫和萨尔达卫等许多卫所。明朝的这种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方的联系,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明朝的衰落,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鞭长莫及,又导致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割据和兼并。


 清军入关统一中国后,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并以东北作为训练八旗军的基地。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为防备沙俄入侵,清廷下令在吉林大造战船。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廷将吉林将军所辖地区一分为二,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值得吉林八旗军引以为荣的,是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清军分水陆两路夹攻被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歼灭沙俄军近百人,一举收复了雅克萨。

但随着清政府的日趋腐败,满人日益追求安乐与享受,吉林八旗军也日渐走向衰亡。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俄军入侵东北,吉林将军所辖的珲春、三姓、阿勒楚喀、宁古塔等地先后被俄军攻陷。作为省城的吉林,虽有重兵守卫,却也在吉林将军长顺的统率下不战而降。


  二十世纪初,吉林是日、俄帝国主义者“大陆政策”和“远东政策”互相争夺的焦点。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沙俄之后,沙俄的势力退到北满。,日本帝国主义还不择手段地掠夺我吉林省资源,推销其剩余产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之日才结束。

  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在夺取四平、长春之后,又占领吉林,并逐步控制了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这时,敌人为了维持和巩固已占地区,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大量分散进行守备,无力继续向我举行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因而在东北出现了四个月暂时停战的局面。


1947年5月13日,东北我军发起夏季攻势作战,一举占领了双阳、伊通、桦甸,辉南等地。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孤立长春、吉林守敌,我军乘胜追击,歼敌八万余人,将东北敌军压缩在中长路及北宁路少数点线上,使东、西、南、北满和冀察热辽解放区连成一片,彻底粉碎了敌人继续分割东北解放区和各个击破我军的计划,改变了东北战局。

并于1948年3月13日攻克四平,歼灭守敌一万九千余人。就在我包围四平之际,吉林守敌弃城逃至长春。历时三个月的冬季攻势,共歼敌十五万六千余人,将敌军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地区,使东北敌人“固点、联线、扩面”的方针彻底破产,为我军尔后全歼东北守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吉林   沙俄   辽东   吉林市   守敌   渤海   明朝   要地   长春   公元   地区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