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771团红军血脉的铁流征程

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的前身为红四方面军红31军91师,最早为1927年11月至1930年湖北黄安、麻城、蕲春、黄梅、广济,河南商城,安徽六安、霍山等农民起义成立的工农红军武装,1933年7月改编为红31军91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整编前的红31军91师时辖三个团,分别为第276团、277团与273团,其中273团的前身为1931年冬宁都起义成立的红5军团一部,1936年2月,红5军团39团与红31军91师273团对调,红39团改番号为红31军91师273团。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红31军91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第771团,下辖的276团、277团、273团分别改编为八路军386旅771团第1、2、3营。771团直属队有司令部、政训处(后改为政训处)、供给处、卫生队四个机关和特务连、通信侦察连、工兵连、迫击炮连、教导队。全团共2000余人。本文将分两期介绍771团各红军单位的沿革,首期将详述771团各组成部分中红军血脉的分流沿,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1938年8月以前,771团先后调出六个红军连与三个建制排:

1937年9月9日,八路军129师举行誓师大会,开赴华北抗日战场。从1937年11月至1938年底,八路军129师两次进行战略展开,从最初的分兵扩军,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在129师的分兵扩军的两次战略展开中,771团做为129师的三个主力团之一,先后调出六个红军连与3个建制排组建新的部队,扩大了抗日力量。

〈1〉,771团抽调两个连为骨干组建先遣支队一大队,后张南生率领的一个连加强给八路军谢张大队

1938年2月10日,张贤约率129师教导团1个连与第386旅第771团4连另两个排组建为八路军先遣支队,张贤约任支队长,771团政委张南生奉命调先遣支队任政委并率771团1个连编入先遣支队。与此同时,37年1月28日,第129师以教导团部分干部为基础组建为谢(家庆)张(国传)大队,另在太南分别组织了129师太行游击第4支队(纪得贵支队)与道清支队(王卓如支队)。1938年2月,771团政委张南生所率的771团5连加强给谢张大队。同年5月,谢张大队与纪得贵支队、道清支队合编组建为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

1938年9月21日,第129师先遣支队(张贤约支队)扩编为旅级支队,原先遣支队改编为1大队,辖2个营7个连(含771团4连),太行支队改编为2大队,挺进支队谢张大队(含771团5连)与赵涂支队独立游击第3大队(含771团12连)合编为先遣支队第3大队。挺进支队纪得贵支队与道清支队改编为赵涂支队2大队与3大队。编入赵涂支队3大队的771团3营12连随独立游击3大队调入先遣支队。此时129师先遣支队的红军连扩大到3个,分别为1大队的771团4连、谢张大队的771团5连与赵涂支队3大队的771团12连。

〈2〉,771团抽调3营11、12连组建为赵涂支队,11连改编为1大队1连,12连加强3大队。后12连又调归先遣支队3大队

1938年2月17日,771团政治处副主任赵基梅率771团3营11连、12连与沁县工作团(涂锡道部)组成129师黎潞游击支队,3月改称129师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亦称赵涂支队,下辖3个大队,1、2大队为赵涂所部分编,3大队为李玉翰的平汉游击支队。为提高3大队战斗力,771团3营12连编入3大队。同年9月21日,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扩编,原1、2大队与2战区行营游击队1支队合编新1大队,道清支队、太南区游击2支队合编为新2大队,129师太行游击4支队(纪得贵支队)改编为新3大队;原赵涂支队3大队(李玉翰部)调出编入129师先遣支队3大队,红军连771团12连随3大队调入129师先遣支队3大队。771团12连调出后,赵涂支队仅剩下771团11连一个红军连。

〈3〉,771团5连与12连编入386旅补充大队,先遣支队仅存771团4连1个红军连

1939年8月26日,第129师先遣支队第3大队改称补充大队,划归第386旅建制,后补充大队改番号第4团。1940年5月26日,第386旅第4团改称第18团,下辖771团5连与12连两个红军连。第129师先遣支队第3大队调出先遣支队后,先遣支队仅剩下771团4连一个红军连。

〈4〉,1938年8月,771团抽出2营两个连改编为青纵3团2连与8连

1938年7月,771团与东进纵队2团、抗日游击独立2师合编为129师独立旅,下辖771团、2团、3团。8月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与青纵3团合并为青纵1团,仍称771团。独立旅2团与青纵2团合并为青纵2团。独立旅3团与青纵1团合并为青纵3团,从771团2营调出2个红军连(2营7连与8连)、纵队调1个炮兵连加强3团(771团2个红军连改编为青纵3团2连和8连)。

二,771团编入先遣支队、晋南独立游击支队、386旅补充大队与青纵3团的六个红军连沿革:

1938年8月,771团与青纵3团合并后,因调出6个红军连与四个建制排,全团步兵红军连还仅剩下六个(不含团属红军连),771团补充地方武装并重建6个新连,仍为三四制大团。调出的六个红军连中,有4个红军连未能保存下来,现今仍在我野战军部队的仅为两个红军连。4个未能保存下来的红军连,有两个在抗战时期拆分,另两个在新时期军改中撤番,建制未能保存下来。

〈1〉,沿革至今的771团4连与11连的沿革:

1940年3月31日,129师撤销先遣支队番号,先遣支队1大队整编为晋冀豫边游击纵队第2团,771团4连改编为2团2连。1940年5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新11旅32团2连。1940年12月调归太行四分区,为4分区基干团.。1945年8月编入石(志本)支队.1945年10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旅49团.1949年改编为12军35师103团。红军连771团4连改编为103团2连。

1937年11月,771团3营部分干部和两个连在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率领下开赴晋东南,1938年2月17日以11连为基础成立平汉游击支队,辖五个连,11连改编为1连(后为16军46师138团1连)。1938年9月,平汉游击支队与修武、道清两个支队合编成立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平汉游击支队改为1大队,771团11连为1大队1连。后该连先后改编为八路军2纵新3旅7团1连,教7旅20团1连,1949年1月改编为16军46师138团1营1连。

〈2〉,386旅18团建制内的771团两个红军连的沿革:

1938年9月21日,挺进支队谢张大队与赵涂支队独立游击第3大队合编为先遣支队第3大队,下辖771团5连与11连两个红军连。1939年8月26日,第129师先遣支队第3大队改称补充大队,划归第386旅建制改为18团。386旅西撤太行后,18团留冀南根据地,1941年开赴太岳归建386旅。1942年,18团南下开辟岳南,缩编为小团,1944年,18团与59团改编为豫西第二支队,过黄河开辟豫西根据地。1944年10月18团改编为河南人民抗日军刘聚奎第2支队,1945年2月底改编为河南军区豫西支队。1945年11月,18团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2旅6团,1946年3月6团撤销建制,771团两个红军连编入第4团与第5团。中原突围中,两个红军连基本损失,未能保存下来。

〈3〉,新四旅11团建制内的771团两个红军连的沿革:

1938年6月,771团奉命挺进冀南,此时771团辖有红军连8个。此前771团先后调出4、5、11、12连和三个排组建新部队。1938年7月,771团与东进纵队2团、抗日游击独立2师合编为129师独立旅,下辖771团、2团、3团。1938年8月,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与青纵3团合并为青纵1团,仍称771团。独立旅2团与青纵2团合并为青纵2团。独立旅3团与青纵1团合并为青纵3团。为加强3团,771团从2营调2个红军连(2营7连与8连)改编为3团2连和8连。1940年5、6月间,青纵3团改编为新四旅11团,2个红军连番号不变(后为11团1连与7连)。抗战结束后,11团后先后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5旅15团,1947年后,15团奉命留守坚持大别山斗争,共和国成立后该团改编为广州军区边防师220师,1968年该团转隶43军改为129师,1969年后又转隶55军,1970年改为55军165师。1985年55军撤编,165师493团与494团转隶41集团军,第495团撤销。新时期军改中,771团沿革下来的两个红军连撤销番号,未能在新一轮军队改革中保存下来。

三,1938年9月后,771团与所辖6个红军连的沿革:

1938年8月,771团改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在调出6个红军连后,尚辖有1营1、2、3连,2营6连,3营9、10连与特务连共7个红军连。1940年5月771团编入新四旅,番号不变。

1942年3月,771团整编为二个营,撤销2营,保留1、3营,每营辖3个步兵连和1个重机枪排,团部保留特务连。

1942年6月,129师再次精简整编,冀南军区只保留新四旅,改辖771团.20团,军区骑兵团。原10团改为2分区基干团,后调入太行1分区。11团改为4分区基干团。771团取消营部和各营重机枪排,全团共编为5个步兵连(1.2.3.9.10连),团特务连缩编为警通排,缩编后的771团下辖5个红军连与1个红军排。11团与4分区36团(含青年团)合并,编为1.3.5.7.9连和青年连(1连与7连为771团红军连)。

1942年11月20日,新四旅和4分区合并,辖771团与11团,20团调归1分区,骑兵团直属冀南军区。

1943年3月,771团恢复1、3营编制,每营辖4个连。1营辖1.2.3.4连(4连为新建),2营辖9.10.11.12连(11.12连新建),另团直特务队(原警通排)。1944年7月,771团离开冀南军区西上太行山,11团继续开辟卫东。8月下旬参加林南战役后进行整编。

1944年8月底,771团进行整编恢复第2营,团直属增编炮兵连、特务连、和侦通连,每营三个连,各编1个重机枪排:

1944年9月底,771团奉命开进陕甘宁边区,11月初到达陕甘宁边区。1944年2月,771团与16团、25团组建为新4旅,3月,原脱离建制的771团5连与6连1个排归建。

1946年5月,25团撤销,其3个连编入771团改编为2、5、8连。原771团2、5、11连撤销,分别编入各营老连,771团10连改为7连,整编后的771团有5个红军连,分别为1连,3连,6连,7连,9连。25团另有3个连编入16团1至3营。1947年冬新4旅组建3团,恢复三团制。1949年1月,771团改编为6军17师49团。1953年,17师改编为农建6师。49团从三个营各抽出一个红军连(1连、6连、7连)组建为4师12团1营。团直与各营其他人员,一部分调农六师机关和直属分队(含两个红军连3连与9连),一部分到猛进农场,一部分调入农6师第16团(原17师51团改编)。



连载更新中,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红军   太行   铁流   番号   纵队   沿革   特务   支队   征程   血脉   大队   详解   独立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