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彭湃最得力助手,51岁参加革命,62岁牺牲,儿孙三人尽皆牺牲

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共十三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之一便是位于广东汕尾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我党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中国土地革命先河。

提起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想必很多老同志都能说出他的创始人——彭湃同志,却忽略了另一位创始人,也是彭湃同志最得力的助手,杨其珊同志。

杨其珊51岁参加革命,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直至62岁被叛徒击杀牺牲。杨其珊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因革命事业而死,一家人的红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今天,我们便来说说关于杨其珊的故事。

1871年,杨其珊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县新田(今陆河县新田镇),后移居海丰黄羌大湖村务农。

杨其珊的父亲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可他的叔父杨育月却不一般,早年参加过反清运动,一身功夫了得,后回到福建少林寺教习拳脚医术。

杨育月不想自己的侄子一直做个普通农民,就在杨其珊小时候把他带到身边教导。因此杨其珊也学会了硬武功、气功和中医术。

学成后,杨其珊在公平圩开武馆外加行医,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同时娶了一位妻子,过着在那个年代令无数普通人羡慕的生活。

直到1922年,26岁的彭湃回到家乡海丰县组织农运,他很快听说了杨其珊的名气,便找到他并邀请他与自己共同组织农会。

这时候杨其珊已经51岁,子孙满堂,说实话并不想折腾。可当彭湃把我党信仰和要做的事情详细和杨其珊说过后,杨其珊这个热血未凉的武夫决定出山,用一把老骨头为国家和百姓做点事情。

杨其珊凭借自己几十年的声望,吸引了大量百姓加入农会。第二年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后,入会人员已经10万多人,占县里人口的四分之一。

从这之后,杨其珊成为彭湃最得力的助手,两人一起发展海丰总农会,不久后接连成立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广东省农会。

1924年,农民运动陷入低潮,反动县长要求并宣传将解散农会,杨其珊带领农运会骨干转入秘密斗争,组织“千人团”。

第二年国民革命军取得第二次东征胜利,杨其珊便在组织指示下出任海丰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同时正式加入我党。

1926年,随着杨其珊被选为海丰县农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他也成为了广东东江海陆丰地区著名的农民领袖。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杨其珊被推选为广东党组织代表,虽有事未能出席会议,但仍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委员,是中共中央委易会中最早的农民出身的成员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杨其珊留在东江地区坚持斗争,于1927年10月领导发动了海陆丰第二次农民武装日期,月底攻占海丰县城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

11月,杨其珊又领导农军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战士们在红二师的配合下狠狠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其后杨其珊被选举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分配没收土地工作,初步实现了广大贫困农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第二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攻陷海丰县城,杨其珊亲自到达海丰领导作战,最后保住了海陆惠紫苏区,使得这里成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一块重要阵地。

1931年,东江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但杨其珊继续坚持斗争。

1932年,数十万敌军轮番围剿东江革命根据地,海陆惠紫苏区遭到疯狂进攻,杨其珊带领部队撤到深山老林,在饥寒交迫中进行艰难的游击生活。

1933年9月26日,杨其珊卸枪洗澡,可他的徒弟兼警卫员万禄却没忍住国民党反动派对杨其珊高额悬赏的诱惑,对着师傅举起了手枪。

就这样,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杨其珊牺牲了,时年62岁。

当时杨其珊的尸体被万禄带走领赏,随后被拉到大街上示众,最后又扔到了荒野上。是陈赞趁着夜里将杨其珊的尸体带走并掩埋在了公平南郊坡头下。

1954年,时任广东副省长的古大存得知杨其珊牺牲后没有合适的葬身之所,便为他重新埋葬立碑,现位于公平中学后山。

在杨其珊同志牺牲前,他的两个儿子便在战斗中相继牺牲,而他唯一一个孙子也因为革命事业被困在山上,最后生病加饥饿去世,令人惋惜不已。

斯人已乘黄鹤去,红色初心永照人,向杨其珊前辈及其家人致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带您一起看看历史中的风云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土地革命   海丰县   苏维埃   新田   东江   海丰   农会   革命根据地   儿孙   广东   助手   牺牲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