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募兵制的发展

| 史谈a

编辑 | 史谈a

前言

隋唐时期的募兵制与汉代不同,因为东汉时期的募兵制已经建立起来,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隋唐时期的募兵制仍然是一种兵民一体的制度,只不过到了隋唐时期,募兵制有了一些发展。

在隋代时,全国总人口大约在2000多万人,到了隋炀帝时全国人口达到了2000多万。

隋朝时期实行的是府兵制,也就是全国分为九大军区,每个军区驻扎着一定数量的军队,隋朝时的府兵制也是一种兵民一体的制度,只不过当时隋王朝实行的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两个朝代的军队规模都很大,所以隋代时也有了募兵制,而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军队规模的扩大,所以募兵制也有了一些发展。

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

隋朝时期的府兵制和汉代的募兵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隋朝时期的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府兵制就是将国家所有的土地都归军队所有,让军队来进行管理,而当时国家的主要农业人口都是农民,所以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兵农合一制度。

隋朝建立之后,由于隋朝与隋朝之前所实行的募兵制有很大不同,所以当时隋朝就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制度。

比如,在隋炀帝时期,就规定国家只能够在农业收获之后才能够征收赋税,而征收赋税之后也只能用来维持军队的运转。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隋朝时期的府兵制和汉代时期相比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隋朝时期的府兵制和汉代时期的募兵制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当时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也导致了隋朝时期府兵制的发展。

隋朝时期之所以要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不高,所以需要大量的农民来进行耕作,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军队也有了一定的需求。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局势不稳定,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军队需求,所以国家必须要建立一种制度来满足军队对于粮食、土地等方面的需求。

在这个时候府兵制就出现了,府兵制是建立在农民身上的一种制度,它主要是由农民来承担国家对于军队和粮食等方面的需求。

降低门槛,广征贤才

在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程度的提高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所以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在当时,只要你有才华,并且你有能力,那么你就可以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士兵。

唐朝时期的人想要参军入伍,并不需要像汉朝时那样,必须要有足够的战功才可以,在隋唐时期,只要你是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参军入伍。



隋朝时期的人想要参军入伍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军功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到了隋唐时期,国家不仅不需要这样做,还会给这些人发放生活补助。

隋唐时期国家对士兵们的待遇也越来越好,所以这一时期的士兵们对于参军入伍也变得越来越积极。

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说,他们之所以会参军入伍,就是因为他们想要建功立业,成为一名好官。

如果他们在军队中表现的很好,那么在将来也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大官,所以在当时,士兵们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别人的认可。

隋唐时期的士兵们之所以会这么积极的参军入伍,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对他们的优待越来越好。

而且在隋唐时期,国家对人才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隋唐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这一时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士兵来当兵,在当时,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成为一名士兵。

鼓励当兵

隋唐时期,国家鼓励人们去当兵,并且为了鼓励人们当兵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唐朝规定,如果一个人想要去当兵,那么他必须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军粮,而且国家还会按照每个人所交的粮食来发放兵员。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去当兵,那么国家就会按照当时的律法来惩罚他。

从这些政策上我们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兵役制度是非常严苛的,人们如果不愿意去当兵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其实在汉代时,由于兵民一体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并不是很重视当兵,到了汉代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加了,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所以人们才开始重视起了当兵这件事。

在隋唐时期,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在唐朝初期,为了让百姓们安心去当兵,国家就颁布了一些政策来鼓励人们去当兵。

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没有当兵,那么国家就会给予这个人一定的粮食作为补偿,同时还会给他相应的田宅等东西作为补偿。

唐朝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心去当兵,所以他们才会愿意去当兵。

而且在唐朝时,国家还非常重视对兵员的培养,这也是为了让士兵们有更好的作战能力。

另外,在唐朝时期国家还对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士兵进行了特殊照顾,如果他们有疾病或者是残疾的话,国家就会帮助他们看病并免除他们的徭役。

建立“均田制”

到了隋唐时期,国家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之前的“租”改成了“赋”,同时由于国家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所以国家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重,但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所以统治者开始实行一种新的赋税制度——均田制。

均田制是一种按照人口和土地比例分配土地的制度,这种制度将农民的土地按照人口多少分为了“公田”和“私田”,并且将公田和私田分给了农民。

同时还规定了政府对于这些土地进行管理的权利,也就是说农民不仅要耕种政府分配给他们的土地,还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赋税。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民就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赋税,在这种情况下,均田制不仅增加了国家收入,而且也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由于隋唐时期人口的增加,政府所能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民的赋税负担是越来越重。

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规定每一家每年缴纳粮食达到80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农民们不但要缴纳粮食,而且还要交纳更多的赋税。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土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农民更好的耕种土地,政府对他们进行了限制,在唐朝初期,每一个人最多只能拥有土地20亩,在这个范围内任何人都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唐朝政府不得不将原来的20亩土地扩充为50亩土地。

士兵待遇提高

士兵待遇提高是因为随着国家对士兵待遇的不断提高,所以也就使得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而且随着军队的实力越来越强,也就使得国家对士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能够让士兵更好地为国家效力,所以当时政府对士兵的待遇不断提高,而且还在军队中实行了“五等爵制”,这一爵制与汉代时期的“爵位”不同,它是按照军队士兵的功劳大小来划分爵位。

根据这个爵位,可以看出士兵们在作战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赏赐,不仅如此,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还可以为士兵们发放一些额外的福利,所以在隋唐时期,唐朝政府对士兵的待遇越来越好。

兵役制度的改变

隋唐时期的兵役制度改变是从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取消开始的,均田制就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那么他们就有了土地耕作,所以可以将自己的土地租给他人耕种,而且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宅。

府兵制就是将农民按照府兵制中规定的兵役制度进行征兵,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度,但是因为均田制已经取消,所以府兵也没有了土地,所以他们就成了国家的军队。

而隋唐时期的募兵制是将士兵按照兵民一体的制度进行征兵,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兵农合一的制度,也就是说当时国家只有一支军队,但是士兵并不种地。

虽然募兵制已经取消了,但是当时国家仍然是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所以这也导致了当时士兵所具有的身份很特殊,而且他们不是国家的公民,也不是国家的军人。



所以在唐代,士兵的身份是特殊的,而且他们所享有的权利也很大,比如说士兵有自己的田宅和自己的家眷。

虽然这些权利不是全部都有,但是在当时那个社会,拥有田宅和家眷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士兵拥有田宅和家眷。

而且因为当时国家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所以士兵也要进行耕种,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自己的田地。

如果在唐朝当兵的话,那么他们就需要在部队中生活,他们不仅要为国家打仗,而且还要在军队中生活。

而由于当时士兵所拥有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们也会受到优待。

总结

隋唐时期的募兵制是一种兵民一体的制度,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虽然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但是隋唐时期的募兵制在性质上是一种纯粹的国家财政制度。

在府兵制下,国家承担着兵员征集、训练以及其他一系列支出,而在募兵制下,国家则承担着军饷、士兵管理和士兵训练等一系列支出。

从隋唐时期的募兵制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家还是军队都是有一定收入来源的,唐朝时期建立府兵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士兵逃亡。

唐朝时期建立募兵制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隋唐时期建立府兵制则是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隋唐时期建立的募兵制虽然是一种国家财政制度,但是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王仲荦《隋唐两京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6页。

《新唐书·选举志》,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374页。

王仲荦《隋唐史稿》(上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募兵制   隋唐   府兵制   隋朝   士兵   军队   时期   土地   制度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