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维纳国王时期古晋华文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开讲#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中国国内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海外的教育风向。文化革命的成功、新式私塾的建立,导致华人学校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福建义务学校

古晋第一所现代学堂,福建义务学校成立于1911年,由受英文教育的福建帮的巨贾王长水、田祈顺及林天启发起,以当时的硕莪粉出口捐及古晋的福建商家捐款筹办的

原来计划在市中心的花香街建校。

由于地点太小且喧嚣,后来由王长水(华人总甲必丹即总侨长)向砂拉越国王查尔士商量并且得到批准,换得半英里处一块四亩的山坡地做为永久的校址。

国王还提供了一部分建筑材料及赠送学校样式的绘图。

王长水英语流利,可以直接和砂拉越王沟通而且与查尔士国王的交情较好,所以才有如此待遇。

竣工后由福建公司(即会馆)负责一切财政收支及事务。因此称为福建义务学校。

1912年首届得学生四十多人,全为男生。首任校长为林乃成。学校设备及课本简单,实质上是改良型的私塾。

1913年开设英文部,聘请惹克司为校长。英文部报读的学生,收取学费,国王给予英文部津贴。中英两部学生共二百余人,其中英文部学生占了约四分之三。

然而两部的教学及管理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至于为何同一地点同时开办实质上是两间学校,没有正式的资料,所以不得而知。

1915年,校长林乃成辞职,由吕砥山接任。同年英文部校长惹克司亦呈辞,由葛司继任。

葛司在英文部成立了最早的童子军团体。呂砥山只做一年就辞职,1916年由吳锡康接任。学校校务有所改进而慢慢的脱离私塾的形象,变得较具学校规模。

同年,英文部的葛司也辞职,由福礼继任。两部校长频频换人对学校的成长是不利的,其中缘由不得而知。

民间私人办校,非专业的行业人士,而是商业大亨主导,办学教育理念存在差异仰或利益分歧已无法得知。

此后数年毕业生很多,尤其是英文部毕业生,多在部门及工商界服务。福礼离职后,中英文部合并成为华文学校,课程只在原中文部的基础上添加了英文一科。

1924年,学校增设了铜乐队,请得国家的乐師前来学校指导。

为了增加收入应付开销,1926年首次举办游艺会筹款活动,并得五千多元的收入。1929年举办了第二次游艺筹款,又得五千余元。

1934年第三次游艺会筹款仅筹得二千余元。

这是因为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影响到砂拉越经济主要的土产胡椒及橡胶都是价格低迷,市场萧条,因之捐款就大幅減少了。

1927年,兼办了第一间招收女生的华人学校,即福建义务女校。首届得奖学生四十余人。随即筹备建造新校舍。

1929年竣工并请到第三任国王,维纳·布洛克为福建义务女校揭幕。同年,为了解决高小毕业生出路问题,学校开设了初中部。

1928年,为适应潮流且为了方便高小离校生继续升学,教学的媒介改为“国语”(即华语或普通话),结束了方言教学的时代。

1932年,创办了幼稚班,得幼童生30余人。同年,男女校行政统一。

至此,福建学校开创了一个完整的国语教育系统,从幼稚班到初中三共11级。1933年,教师增加至12人,学生增至三百余人。

到1936年,《建校廿五周年出版的纪念特刊》记录有教职员19人,学生443人。学校经费由董事部负责,每月约800元开销,收支勉强能够相抵销。

二十五周年庆典时,由金熹然出任校长,至1937年。从1938年始,林从周出任校长四年,直至日寇南侵、霸占学校做为军营止。

1945年日寇投降后,教育界在林从周倡领下组织中华教育会,筹备恢复上课

在他的提议下,各个会馆所办的学校,改为统筹统办:福建学校(福建公会)、益群学校(广惠肇公会)、崇本学校(海南公会)、民德学校(潮州公会)、越光学校(客属公会)、启智学校(诏安公会)及浮罗岸的中华学校。

其小学部在教育法令下,由十三个社团联合组成古晋中华小学校董会管理。六间小学成为属下五间小学:古晋中华小学第一至第五校。

同时也成立了古晋中华中学校董会,将福建义学及民德学校的初中部合并成古晋中华中学。从此跨出方言的隔阂而慢慢迈向漫长的大团结。

华文教育内容

回顾整个布洛克王朝时期的华人教育记录,从王朝初期1841年至1911年的私塾期,再从1911年至1941的新式学校期的报告都是注重发起人或是学校建筑的硬体设施。

而最重要的软件即课程及学习内容几乎一片空白。

在仅有的凤毛麟角的内容简介中只提及是依照中国的教学内容,因为私塾教师或者后来的新式学校教师都是从中国聘请的。

第一任国王詹姆士王时代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撰写商业往来的书信,帮别人写来往家乡的书信或满足庙宇游神庆典活动、年节喜丧场合等日常生活需求的有文化的人。

当时的砂拉越国对中国国内来说算是遥远的穷乡僻壤,会接受聘请来私塾教书的不是什么饱学诗书之士而是一些落第的秀才或是失意的读书人。

学习的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课程包括读与写、珠算等。

1870年在砂南坡开办的第一间华文小学,虽然只开了两年,所教的课程是读与写及算术。

唯一有记录的是1902年在古晋近郊的石角甲港崇文学堂(私塾)所学的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语文内容有:上大人及王子去求仙。

十九世纪末古晋福建帮创办的,设在凤山寺庙内的私塾所教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及珠算。

到了二十世纪阶段(1912-1941)小学的课程包含读、写、国语、算术、地理与英文。

1926年起增加了必修科:《砂拉越国志略》初中部的课程也一样,但是再加一科历史。

根据1930年4月11日的《砂拉越宪报》华文学校必须提供下列科目:国语、英文、算术及地理。琼侨会所办的崇本学校在1930年开始时所教的科目有国语、英文、算术、公民、美术及体育。

1933年,潮州公会属下的民德学校开设初中部。课程包括了国语(含中国文学)、英文、数理、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化学、自然科学、生物、物理、音乐、美术、体育、工艺及公民。

第三任拉者统治时期也恰好是民国时期,如上所述,学校用的教科书本全部中国进口,教师也大部份聘自中国。

学校唱的是中华民国国歌,学生向孙中山肖像鞠躬,书信往来用民国年号,俨然是一个中华小天地。

在白人拉者统治的多元民族的砂拉越国出现这种现象也彰显布洛克王朝对教育放任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古晋   私塾   英文   福建   中华   中国   公会   国王   校长   时期   学校   世纪   学生   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