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开国中将结婚12年育两子,临终前嘱托丈夫娶亲妹妹,结局如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4年,我国空军开展“三清”(“三清”即清房清车清人)工作。

中将成钧遗孀周月茜主动腾退住了几十年的住房。

这一行为,为空军清退工作做了很好的表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中将的遗孀,周月茜一直都十分低调,成钧已经逝世多年,周月茜的身体却依旧硬朗。

这是因为,成钧比周月茜的年龄要大二十多岁,在与周月茜结婚之前已经成婚过一次。

而这位早逝的前妻名为周月湘,竟是周月茜的亲姐姐。

周月茜为什么会嫁给大自己这么多的姐夫?

当年二人成婚时舆论如何?

这段往事,要从成钧和周月湘的婚姻说起。

周月湘重病缠身,妹妹挑起重担

1911年,成钧在湖北省石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降生了。

15年后,还是少年的成钧便参加了家乡的石首起义,革命的烈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1930年,成钧加入了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到了1942年,成钧已经参加和指挥过数不清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劳。

算得上是一名小有成就的“老兵”。

然而,此刻他已经31岁了。

虽然当上了旅长,个人生活问题却还没有解决。

那时,部队中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是可以恋爱成婚的,并且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没多久,成钧看上了自己旅里新到任的旅政治部专职书记、年仅20岁的周月湘。

她出生在浙江平阳县,上过平阳临时中学。

16岁那年,其就参加了红四军,是一位思想先进具有革命斗志的女子。

在军队里,周月湘年轻貌美,做事也一丝不苟,十分认真。

当时,部队实施“周末夫妻”,平时旅政治部主任詹化雨的妻子吴继春和周月湘住在一处,是室友。

成钧与詹化雨交好,每逢周六,便趁机常常到访他的住处。

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那点心思很快被詹化雨夫妇看透。

男未婚女未嫁,且都是清白上进的好同志,詹化雨夫妇自然乐得成其好事。

于是,后来成钧来时,詹化雨夫妇总是借口有事避开,让他们两人独处。

那时成钧已经小有名气。

对于周月湘这样的年轻女孩,成钧就如英雄一般。

成钧对她的示好,让周月湘也心潮澎湃,心生好感。

不久,这对看对了眼的恋人就互相阐明心思,结婚了。

成钧和周月湘结婚后,接连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名叫成克,小儿子名叫成晓舟。

战争年代,成钧夫妇二人各自在战场上辗转,聚少离多。

周月湘一边要参加战斗,一边要哺育孩子,身体积劳成疾,还曾受过几次伤。

但是,那时条件十分艰苦。

周月湘的身体一直没有得到调养,于是便落下了病根。

等到新中国成立,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可好日子才没过多久,周月湘就彻底病倒了。

彼时,她的两个孩子,成克10岁,成晓舟只有6岁,都还没有成年。

周月湘躺在病床上,看着两个乖巧的孩子,心如刀绞。

她最害怕,自己走后,孩子没有人照顾,怎么也放心不下。

恰好那段时间,周月湘的妹妹、生于1933年的周月茜上北京来住在她家中,准备报考大学。

周月湘病重后,周月茜一边照顾姐姐,一边帮忙打理家事。

有一回,周月湘突然起了一个念头。

她想让妹妹在她死后与丈夫结合,这样既能照顾两个孩子,也给丈夫找了个伴。

那时,周月茜才只有20多岁,还打算去念大学。

且不说成钧是她的姐夫,就是年龄上,也和成钧相去甚远。

听到姐姐提的这个要求,周月茜感觉到难以置信。

但是细想过后,她也没有决绝地拒绝。

毕竟那时候姐姐已经病入膏肓,眼看就要离开人世,她不忍心看着姐姐带着遗憾离开。

1954年11月的一个夜晚,周月湘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后离开了人世。

周月茜悲痛不已,她们姐妹从小没有母亲,姐姐就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如今最亲近的姐姐去世了,周月茜感到无比伤心和孤独。

可是,姐姐留下的两个孩子还需要人照顾。

她擦干眼泪,一手担起了照顾两个外甥的职责。

周月茜住在周月湘家中,除了照顾孩子外,也会顺便打理成钧的起居。

一开始,她并没有多余的想法。

1956年,经过成钧和周月湘的好友黎化南、吴继春等人连番做思想工作。

再加上一年多的相处,周月茜答应和成钧结婚。

嫁给姐姐的丈夫,这件事传出去,难免遭一些不了解实情的人说闲话。

不过对此,周月茜却行得正做得端,丝毫不理会外界的想法。

当她把要和成钧结婚的消息告诉父亲时,她的父亲也赞成了她的做法。

这下,周月茜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和成钧结婚后,周月茜也生下了一子一女。

她一个人照顾起这个大家庭,再也没提过考大学的事。

那么,为什么周月茜青春貌美,愿意嫁给已经四十多岁的成钧?

或许除了姐姐的因素外,还与成钧本人的品格和成就分不开。

关于成钧,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这段并不寻常的婚姻。

九次负伤,立下汗马功劳

1930年,年仅19岁的成钧加入了红军,被编入红2军团新兵团。

1935年11月,成钧任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团长。

在次年3月,与国民党展开乌蒙山地区大战时,成钧右肩被国民党放的冷枪击中。

这是成钧参军以来,第7次负伤。

他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继续随军行进。

当时,部队要通过乌蒙山,才好进行下一步战斗部署。

但是,贵州军阀王家烈在要道上构筑了一条坚固的封锁线,一个榴弹营的兵力守在咽喉部位。

当时,能不能通过这个关卡,关系到红2军、6军的存亡。

对此,贺龙对成钧下令说:“由你带人开道,今天夜里,你就去把这几个乌龟壳给我敲开!”

成钧坚决地回答:“要得!”

言罢,贺龙将自己的高倍望远镜交给了成钧。

那天深夜,成钧、余秋里二人便带着18团的两个营,趁着月色悄悄来到敌军的大炮楼下。

随着成钧一声令下,两个营的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冲锋起来。

此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轰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

借着夜色掩盖,成钧二人很快完成了任务,端掉了敌人的炮楼。

两支红军队伍顺利进入乌蒙山,占据主导地位。

谁料,在红军部队身后,还尾随着国民党的万耀煌纵队。

他们一时不察,竟然跟着红军也走进了乌蒙山中。

查探到敌情的贺龙当机立断,杀了一个“回马枪”,打了敌军个措手不及。

万耀煌纵队被赶进了“口袋”里,回天乏力。

等万耀煌察觉时,为时已晚,他狗急跳墙,率领部下拼命朝我军射击。

在激战中,成钧站上高台,拼命呼喊着指挥战斗。

万耀煌

目标太过明显,敌人的射击手很快注意到了他的动静,将枪口对准了他。

“危险!”

在一边的余秋里察觉到了异状,大吼一声提醒他。

与此同时,其伸手一把将他拽了回来。

这一下,敌人对准成钧的枪打了个空,子弹却命中了余秋里的手臂。

鲜血瞬间染红了整条胳膊。

成钧见此异状,不由得惊呼出声,流泪扶着余秋里。

当时,双方战斗正激烈无比。

成钧强忍悲痛,继续指挥战斗,最后干掉了万耀煌部队的两个团。

等战斗结束后,余秋里被送进了卫生部治疗。

然而,当时药品极其匮乏,余秋里的伤口在温热的天气中很快发生了感染。

最后不得不截了肢。

后来,提起这段往事,成钧总是深情地感慨:“余秋里的一条胳膊救了我的命啊!”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钧屡次立功,军阶也在不断提升。

到了1946年9月,成钧领导的第5旅和原淮南独立第五团合编,成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

成钧任该纵队司令员。

部队刚合编完,就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抗击国民党,保卫涟水。

同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分三路向涟水进攻。

成钧的第11纵队与国民党整编第74师正面对上。

这只军队是蒋介石的“御林军”,全军都是精锐,且都配备了先进的美式武器。

21日,11纵队与74师交火。

敌军对成钧部队发起了4次冲锋,成钧不敌,被一个团的敌军军队强渡了废黄河,占领了南外门第一道大堤。

见此情景,成钧立刻命13团、独立5团回援,迎头痛击。

将突围的国民党军击退后,成钧又立刻率兵回援涟水。

国民党不断用飞机、大炮轰击,我军缺乏制空力量,打得十分艰难。

在缺乏弹药、士兵连日作战疲惫不堪的艰苦环境下,第11纵队拼死坚守阵地。

不久,国民党军兵临城下,不少战士没了弹药,只能用砖块作为武器。

危急时刻,成钧当即命令第13团和独立第5团一部坚守城墙,又命余下部队自东西两面反击,将国民党火力阻断。

就在这时,第10纵队及时赶到,加入了战斗,形势瞬间逆转。

经过一个日夜的艰苦作战,二线阵地被全部收复

紧接着,国民党又派第57旅增员,势要攻破涟水。

华中野战军第1师和第16师也赶到了涟水。

其与成钧的第11纵队形成3面夹击之势,击退大部分国民党军队,成功占领涟水以南废黄河北大堤。

大战至11月1日,涟水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

同时,也打破了国民党第74师的不灭神话。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勋中,成钧被列为中将。

纪律严明的将军,慈爱宽容的父亲

解放后,成钧任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1958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地空导弹部队,成钧担任负责人。

成钧接到任务后,紧锣密鼓地筹备工作,终于在一年之后成立了空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

地空导弹部队一成立,台湾经常来大陆窜访的RB- 57 D型高空侦察机就彻底没用了,来一架打一架,统统有来无回。

为了刺探大陆情报,国民党又从美国运来了最先进的U- 2型高空侦察机。

其屡次进入我国领空探查,十分嚣张。

当时,我军装备有限,很难对付这种侦察机。

总的来说,就是看得见的打不响,打得响的够不着,够得着的挪不动,处境十分尴尬。

为了打掉U-2,成钧破天荒地采用了机动作战的方法,制定了“导弹游击战”的战法。

在挪动之前,成钧召集下属反复研究U-2的飞行路线,最终找到了它的必经之地。

成钧立刻下令让导弹部队到该地方设伏,终于打下了首台U-2。

在这之后,成钧率领空军部队创下了屡次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的壮绩。

而这些先进机型,也为军委研究“反电子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材料。

和平时期,成钧也始终保持着整肃的军人风纪。

他是个以工作为重的人,几乎没有休假过。

在成钧家中的办公桌上,总是摞着厚厚的文件,而这些文件,他都会一一阅过,觉得没问题了才会签字。

就连工作人员所写的文件,成钧也要仔细过目,逐字逐句修改到满意为止。

在外工作时,成钧也都一丝不苟。

上世纪50年代,成钧开始在北京负责防空工作。

他亲自爬遍了北京的每一座山头,对所有的制高点和部署位置都了如指掌。

再困难的地方也要亲自去看看。

70岁时,成钧还亲自去高山雷达站视察,山路一边是陡峭的崖壁,一边是万丈深渊。

随行人员认为成钧年事已高,恐怕走不了这样的路,太危险了,就劝他不要去。

成钧怒道:“我不上去怎么知道雷达站的作用,怎么解决困难?”

说罢,率先踏上了崎岖的窄路,比随心的青壮年都走得快。

这样的敬业精神,让许多在成钧手底下做事的下属都心服口服,争先效仿。

在工作和战斗之外,成钧也是四个孩子的父亲。

前文提到,成钧与第一任妻子在战时生下了成克、成晓舟两个儿子,后又与第二任妻子周月茜生下了儿子成和健和女儿成小茜。

这四个孩子,都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

成钧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在家有空闲时,都会陪孩子聊天,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对于孩子的选择,成钧也从来不过多干涉。

成钧的大儿子成克,在初三时背着家人报名了空军学校。

直到录取通知出来,成钧才得知这个消息。

但是,他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告诫他,飞行员是国家用黄金堆出来的,一定不能浪费国家的栽培。

1987年,成钧的二儿子成晓舟准备从部队转业,领导非要同成钧谈过后才做决定。

成钧听闻后,直接告诉领导:“孩子们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我不干涉。”

就是这样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为四个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他们都成才成人,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后记

1988年8月6日,成钧病逝。

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几个儿女,一定要照顾好母亲。

成钧中将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中重视家人的品格高尚的人。

回到开头的问题,周月茜为什么会嫁给成钧,答案不言而喻。

参考文章

孙克立.高举利剑射天狼——地空导弹部队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纪实[J].炎黄春秋,2020,No.337(04):79-83.

成晓舟. 怀念父亲成钧[C]//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铁流24——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20周年、纪念浙东地区党委会成立70周年.解放军出版社,2013:5.

宋凤英.九次负伤的猛将成钧[J].党史博采(纪实),2016,No.478(04):34-3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涟水   地空导弹   侦察机   纵队   临终   国民党   中将   空军   部队   结局   丈夫   姐姐   妹妹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