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钱?说出来你不会信

货币的学术概念是我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简单一点就是我们理解的“money”,它的作用和重要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从古代到现在,人们的交换方式随着生产力水平发展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后来的货币交换,货币又在不同时期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因为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要去研究当时的社会物价对百姓来说是高还是合适,最好的选择的就是看他们对粮食的购买力强不强。

不过中国古代社会毕竟和现在隔的太久远,又因为物价还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市场行情等影响,要想得到准确的数值比较仍然有难度。那我们就看看离我们相对近一些的民国时期,了解一下当时的物价水平我们看起来如何?

一、民国以前的货币种类有哪些?

贝币。它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以物易物是原始社会时期最主要的交换方式,生产力发展之后可交换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实物交换越来越不方便,人们需要更加轻巧坚固、便于携带的货币,于是出现了贝。在夏代,贝就成了原始货币,主要有海贝、淡水贝两种,到了商代其使用已是十分普遍。之后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出现了骨贝、石贝、陶贝、铜贝等,一直到秦始皇统一货币才结束。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大多和钱财有关的汉字都包含“贝”,如贷、财、贸、贫等。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群雄割据,势力多种多样,相应的货币种类也更加丰富,诸如布币、刀币、圜钱、蚊鼻钱等,都是古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钱。这个就很熟悉了,它是秦始皇规定的标准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铜钱外形为圆形方孔,因每一枚铜钱都重半两(即当时的十二铢),故面上刻有“半两”二字。虽然后来的朝代对铜钱的重量止逐步减轻,但其外形基本没有大的改动,成为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基本通货。唐高祖时期铸“开元通宝”的铜钱,一枚称一文,十文重一两,为了更加细化还改用了十进制的两、钱、分、厘等单位,铜钱也步入了年号钱阶段。

元宝。元宝起源于唐朝,根据可查的文献和出土的文物可知唐朝称其为“银铤”,后来元朝的国库把白银熔铸成每个重50两的“锭”,更名为“元宝”,取意为“元朝之宝”。

纸币。最早的纸币是唐朝的“飞钱”,但因为它使用面比较窄,没有形成规模所以一般说的比较少,我们把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的“交子”称作第一代纸币。它的诞生是因为中国缺少贵金属,唐宋经济发展又增大了对铜钱的需求,官方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折中选择了铁钱,但是铁钱过于沉重的特性又不利于贸易运输,于是就有了轻便的交子。

二、民国一块大洋的购买力是多少?

银元,俗称“洋钱”,又被人们通俗地称作“大洋”,它原本是西班牙殖民者在 美洲铸造的,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流入中国。民国时期货币非常混乱,其种类更是繁多,其中“大洋”都有4种,分别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大头”,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孙大头”,印有鹰和蛇的墨西哥“鹰洋”,印有“光绪元宝”的“龙洋”,它们都是被全国乃至海外认可的正规货币,因此民间也有“大头小头,买进卖出”的谚语。

直到1933年民国政府“废两改元”,依照颁布的《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元重26.7克,含纯银23.5克,以帆船图案的“洋船”作其花纹。

那一块大洋能买到什么呢?据相关学者统计的数据显示,在1912年的北京,可以购买60斤大米,让6个人在中华老字号的“东来顺”好好享受一顿羊肉火锅。在1914年的上海,可以买44斤大米,让5个人吃顿中档西餐。1931年的广东近郊,可以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豆角。1937年的成都,可以买16斤大米或者5斤猪肉。从时间上看,大洋的购买随时间的推理逐渐下降,但是大洋作为硬通货还是可以买到不少生活必需品的。

三、民国时期的物价水平如何?

据李开周《民国大学的学费》一文中可知,民国学生没有统一高考,学生要自行到目标大学参加学校的招生考试,学生们为了增加通过的概率也会报名多个学校,在1930年的北大、中山大学都是3块大洋,且不退还,考生还有参考的差旅费,都不是小数目。然后就是学费,北洋政府时期,北大一年60块大洋,清华一年40块大洋。上世纪20年代的南开和复旦还是私立学校,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学生一年的学费是100大洋,同济更是达到了200大洋。

说完学费再来看普通百姓的生活。据人文学者陈远明的文章《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里记载,经过统计折算,如果是一个标准的5口之家(一对夫妇和三个子女,或者一对老人,一对年轻夫妻加一个孩子)在1928年-1930年的上海,他们年收入在400银元都属贫苦劳动者之家,其中基本的食品花销占218.5元,随后的大头在衣着服饰和房租水电,共计花销88.7元,此外还有诸如医药、交通、烟酒等,这么看下来这家人生活得非常拮据。如果再回过头去匹配学费,不难看出当时很多家庭都没有能力供养孩子上学。

同样是在《《民国大学的学费》一文里写道,1932年燕京大学的学生在颐和园附近调查发现有的家庭年收入更是不到200块大洋,维持基本的生活花销就要用掉105块大洋,供养一个学生就更是不敢想的事情了。

我们可能经常会感慨,几十年的食物都是几毛或者几块一斤,现在动辄好几十或者好几百,觉得物价越来越高,调侃自己连饭都要吃不起了,觉得还是以前的东西便宜。那现在了解完当时的物价和生活水平,你还这样认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大洋   银元   花销   铜钱   多少钱   元宝   民国   物价   大米   学费   货币   民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