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回归社区,通马桶的价格也该降下来了

街谈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与之相关的,是一个关于“修马桶”的话题备受关注。

有网友发帖称,请人通一下马桶结果被收了400块,并表示“这完全就是骗局”。这位网友提到,师傅只用了几秒钟,疏通剂哗哗一倒,几百块就到手。很多人也提到类似遭遇,且普遍涉及疏通剂,一斤疏通剂一百多元,而通一次马桶看似要用到不少疏通剂。有网友去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类似产品价格不过十多元,于是很多人有了被骗的感觉。

为何通个马桶还有这样的套路?按照“业内人士”的解释,这种高价疏通剂其实包含人工费在内。换句话说,把钱算在疏通剂上,可能只是一种策略,避免大家产生一种“人工费很贵”的观感。

马桶堵了,对生活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堵了就得通,但维修中有些套路确实让人反感,也应该予以整治,比如没有明码标价、变相强制消费、中途加价等。不过,从舆论反馈看,很多人对通马桶这类服务的收费还是有些不理解,觉得几分钟就收这么多钱,也太好赚了吧?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这个工作还是有一点壁垒的,通马桶看似简单,但很多人确实就是不会,对于不会的人而言,这就真是个技术活。同时,请人通马桶往往是一次性消费,消费者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只能任凭师傅操作,有的人也不太喜欢讨价还价,毕竟一年到头可能也就这么一回。而且一个人急着找人通马桶时,也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四处找人比价,找到一个师傅,对于价格有个基本的预期,只要不是太离谱,这桩交易就能定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对于人工费用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很久以前。在制造业发达的今天,日用品总体上可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但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服务业,价格其实一直是稳中有升的。一瓶洗发水的价格,跟20年前相比差别不大,但你去发廊洗头或理发,就不可能还有20年前的价格。去店里买个灯泡可能也就一二十元,但要请人安装恐怕就得上百元,这是目前普遍的市场行情。这种行情在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背后是大环境的影响,城市在发展,就业结构在变化,特别是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这个对于人工费用的助推是非常直接的,毕竟通马桶的师傅也得在大城市吃、住,某种程度上,生活成本构成了“营业成本”的大头。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人工成本会水涨船高,这也是发达国家都走过的路。

从服务模式来说,像通马桶这类服务,如今大都通过网络平台来购买,不像过去社区就有很多类似服务可以选择。平台模式提供了更多方便,也意味着多了个分钱的中间商,类似服务本来就是个小生意,分蛋糕的人多了,自然成本也就更高,消费者要埋的单就更多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能需要通马桶,时不时也还需要补衣服、补鞋、修单车、修手表等,这些过去都属于常态化的服务,如今却不那么常见了,偶尔有个需求,也可能要像通马桶一样,付出不菲的价格。现在,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地回归社区,这意味着这类服务供应有望得到改善,或许网友提到的那种400元通一次马桶的情况,也将会慢慢减少。 □园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马桶   百元   价格   套路   便民服务   大城市   师傅   类似   确实   年前   设施   费用   成本   网友   平台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