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能通过什么方式当上官员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官员的出现是一项重要的进步表现。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对立已经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机关慢慢形成。在现代我们想要当官就首先要考公务员,那么在我国古代想要做官都有哪些途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古代当官的几个途径。

1、世卿世禄制

这是古代贵族家族传承的一种方式,父亲担任官职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职位,这种途径也被称为世袭制。它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周朝天子为维护统治,采取分封制。把土地、权力分封给同姓的皇室,有功的大臣。

史书记载,周文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五十三个侯国都是“姬”姓国。众多同姓权力体的建立,使得周朝天子认为这个制度能够保证周朝权力的世代相传。但是他没想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庶族地主阶级的不断壮大,不服于依靠血缘、世代为官的统治者之下。

这个制度后来因为秦朝时的商鞅变法而废除。

2、军功爵制

春秋战国时魏国是最早采用“军功进爵”制的王国,魏国将士"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凡是立下战功的,可以免除徭役,赏赐土地。魏国虽然成了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并不长久。过于优厚的待遇,使得国库逐渐变得亏空起来,已经得到好待遇的士兵们变得不那么卖命,长久以往魏国的力量也逐渐衰败下来。

唯有秦朝把“军功进爵”制做的最完美。秦国实行的机制总共有三点。

一、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

二、是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而赏格依五大夫(九级)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而对五大夫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或者最多加赐几千钱、几个奴隶而已,没有"赐税"、"赐邑"、"税邑"等重赏。

三、是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秦国军队以五个人为一个基本战斗单位,假如自己的队伍中有人死亡,同队的其他人是需要受罚的。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新的军功爵制造就了一批爵禄及身而止,不再传给子孙的新官僚和一批军功地主,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战国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将、相,大多已不是出身于旧贵族,而是出身于微贱者了。如孙膑、白起王翦等人

3、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虽说是推荐,但是也不是谁推荐就能直接当官,还是需要经过考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九品中正制度实际上就是察举制进阶版,察举制在推荐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标准的,导致什么阿猫阿狗的人都能可以往上推荐,因此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改变了一些,

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官职为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选出小中正。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将一些知名人才信息登记在这个表中,先评出一个等级,大小中正审核后再给吏部筛选。这样便有了比较客观的标准。

然而这种办法实行了不久,又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各地的“中正”官多由地主富户和有名望的人担任,他们把持着选拔官吏的大权,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畸形局面。

因此以上两个方法在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

4、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我们最熟悉最常听到的,单独拎出来说一下,科举从隋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唐前期,掌管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道举等等。武则天还设立武举,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最著名的武举出身,莫过于大将军郭子仪。唐玄宗时期,科举由礼部负责,使得科举考试正式成为天下百姓的颜面之举。

宋朝时期,设置殿试,殿试合格者皆称为进士,进士分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则称为“状元”。

明清时期,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此时的科举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与现在的高考差不多。一直沿袭到光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上书,才废除科举制度。

5、捐官门荫

自古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捐官”制度,是封建时期用捐纳财物换取官职的一种方式。始于秦朝,后面历朝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大多是因为国库空虚,财政紧张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到清朝时甚至对买官的人无任何限制,地主、商贾且不必说,连流氓、盗贼等也无一例外。

“门荫”制度,则是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变形。官方下令,对于功勋特别大的官员,责令其后代了受其恩宠,入仕为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汉朝的苏武、霍光,清朝的田文镜等人都是门荫的受益者。

总得来说,“捐官”与“门荫”制度下上位的官员大多都是庸庸碌碌的无为之辈,有作为的才能之辈屈指可数。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则更是不足为道。

#头条创作挑战赛##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微头条生活养成计划##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魏国   中正   殿试   军功   爵位   赏赐   科举   进士   出身   官员   古代   方式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