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家账本”化为“幸福清单”

近日,财政部公开2023年中央预算,中央部门陆续公布部门预算。

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提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被称为“国家账本”的中央预算,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乎人民群众民生福祉。钱怎么花?花到哪里?在收支增减的“数里行间”,既有党和国家的大发展、大目标,也有百姓的小变化、小幸福。中央部门集中“晒账本”,不仅是亮“家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是绘出财政资金“绩效图”、签下执政为民“责任状”、算出幸福指数“民心账”。

民生是“国家账本”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如何将“国家账本”化为民生“幸福清单”,是必须答好的现实课题。翻开今年“国家账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平衡、统筹兼顾,贯彻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传递出“要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的鲜明信号。聚焦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国家“大账本”与民生“小账单”相互映衬,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晒账本”、促节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过“紧日子”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具体实在的要求。近些年,我国“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约束力度明显提升,有效遏制了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等行为。数据显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由2011年的94.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亿元。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政府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勒紧裤腰带”,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才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做加减、保民生。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缩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支出“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政府预算“减”、民生预算“加”,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国家账本”释放浓浓的“民生温度”。同时,财政资金投入不仅是花钱保民生,也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影响。让“真金白银”沉得下、用得好,在民生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算明账、好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集中“晒账本”,把预算支出放到“聚光灯”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打造阳光政府、透明财政的重要举措。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15年集体公开预算,表明我国预算公开制度进入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阶段,群众参与也越来越全面深入。今年“国家账本”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加清晰地展示了财政资金的任务单、时间表、效果图。把“明白账”算成“明细账”,财政预算“晒”得更细,一目了然,让群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有效约束政府收支,减少浪费,预防腐败,打造“阳光财政”。

“晒责任”、求实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国家账本”向社会公开,不仅要看钱花在什么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集中“晒账本”也是“晒责任”,倒逼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处,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今年“国家账本”一大亮点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量化评估,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一个个惠民生的举措、一项项强管理的制度,释放出实干为要的时代强音。不搞“面子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让“真金白银”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改善民生福祉,把“国家账本”化为民生“幸福清单”。(刘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账本   幸福   国家   福祉   党政机关   经费   民生   清单   预算   财政资金   财政   部门   日子   中央   百姓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