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所以有一首歌曲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但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只有五个。
在民囯建立之际,孙中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孙中山所提的五族共和,指的是汉、蒙、回、藏、满五个民族。那时候,壮、苗、傣、水等民族是没有的,为何如此呢?
首先一个是尊重历史
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之前,清朝就先提出过“五族大同”。把国民统分成五个民族。根据资料记载,清末重臣载泽的《条陈化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曾这样记载:“宪政之基在弭隐患,满汉之界宜归大同”,这就是五族的出处。
其次就是除满、蒙、藏、回四个人民族,其余大多数民族是汉文化的分支或早已和汉族同化融合数千年。
许多少数民族,在神话故事、宗教信仰、文字、饮食、习俗等都和汉族是相通或相同的,甚至语言上也部分相通或相似,属于演化分支语言。
例如苗族,他们的神话故事和汉族是一样的,有炎黄帝和蚩尤战斗的记载,并认为自己是蚩尤部落的后代,信奉的宗教是道教,使用汉字等,姓氏也和汉族一样。因此,也算在汉族之内。
再如壮族,壮族也和汉族一起融合同化上千年之久,姓氏和汉族无二,文字也使用汉字,习俗和宗教信仰也大同小异。
近年来,许多壮族同胞也出现了寻根问的浪潮。许多壮族同胞为了族谱的记载,不惜耗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一路北上去到、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等地方去寻找自己的祖宗发源地。
从族谱中的记载,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北方中原迁徙或逃难而来的。壮族这个族名,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而冠上的。壮语也一样,是近代的产物,一直以来,壮族的文字也是汉字。所以,学壮字的人很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除此之外,像瑶族、白族等许多少数民族早已和汉文化和习俗融为一体,没有过大的区别。就连拥有自己文字和神话故事的满族,也甘愿放弃自己的文字、语言,也尊崇孔孟之道。他们信奉长生天的同时,也信奉佛教、道教。真正融合到华夏文明之中。
因此,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清朝提出的“五族大同”所形成的五大民族,在文化、风俗、历史、文字等方面上才是正确的民族区分。而就因为服饰、发音和一些生活习惯上再多划分几个民族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更新时间:2024-08-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