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朱见深,原名‘朱见濬’,更名‘朱见濡’,是明王朝第八任皇帝,为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母为孝肃皇后周氏。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年)十二月初九,朱见深出生北京紫禁城。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年),瓦剌南犯,直逼(山西)大同。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亲征,于是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为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受命监国,孙太后立时年3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为免瓦剌借皇帝名义骗开关防,更为避免国无长君,于谦等大臣纷纷与孙太后商议,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于是,瓦剌阴谋破灭,大怒之下攻打北京。京城守军在兵部尚书于谦带领下,抵挡瓦剌攻势。各地勤王部队相继赶至,瓦剌只得退兵。

明代宗景泰元年(庚午,1450)六月,瓦剌遣使与明朝廷议和,表示愿意送归明英宗。

同年八月十五日,被俘1年左右的朱祁镇被迎回,然此后的7年时间,却被软禁南宫。

明代宗景泰三年(壬申,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次年,8岁的朱见济夭折,谥曰‘怀献太子’。

明代宗景泰八年(丁丑,1457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钰重疾,大臣石亨、徐有贞等撞开南宫大门,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并于当年改元‘天顺’,就连儿子朱见濬的名字亦改为‘朱见深’,复立为皇太子。

同年二月,被亡废为郕王的朱祁钰薨,为之上个恶谥曰‘戾王’,连其已经夭折的怀献太子朱见济亦被追废为世子。然而,朱见深太子之位失而复得,终因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过大,落下个口吃毛病。

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重疾,皇太子朱见深、太监牛玉等至榻前,诏以东宫即位,百日而婚,定后妃名分,罢宫妃殉葬。

同年二月二十三日,明英宗朱祁镇驾崩,18岁的皇太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大赦天下,并于次年改元‘成化’然而,明宪宗朱见深少年即位,怠于政事,不见大臣,群臣奏事,均经内廷中官。

三月初一,尊明英宗的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为皇太后。当月,明宪宗朱见深下诏,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匠为文思院副使,这即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选拔、廷推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十月,明宪宗朱见深诏以没收太监曹吉祥之地,作为宫中庄田,由是‘皇庄’自此始。时值,给事中齐庄劝谏:“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与小民争利!”吴宪宗不从。自此,勋戚、中贵之家,多夺民地为庄田。

这一年,发生都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事。门达深得明英宗宠信,而李贤时为内阁首辅,对于门达统率的锦衣卫官校颇有微辞,因此门达衔恨入骨,设计构陷李贤,事情败露,明英宗却未进行处置。后因明英宗病重,门达蓄意勾结王纶欲除李贤,阴谋遭到揭发,明宪宗朱见深大怒,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他罪并处,斩于狱中,没其家资巨万;李贤则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明宪宗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浔州(今广西桂平)大藤峡侯大狗等民变,已13年(1453年-)不能平。今年正月,明朝廷以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与右佥都御史韩雍击之,深入大藤峡(桂平北),斩藤断桥,改名‘断藤峡’,生擒侯大狗,于断藤峡置武靖州。

同年,郧阳(今湖北郧县)民刘千斤聚众占据南漳,自称汉王,抚宁伯朱水、兵部尚书白圭击之。

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正月初五,结束团营建制。

同年,白圭擒刘千斤,执送北京磔死。

十二月十七日,大学士李贤卒,明宪宗朱见深命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入内阁处理机务。

明宪宗成化三年(丁亥,1467年)十二月十四日,四川盐井卫(今盐源)所属沿边的宁夷堡、黑、白二盐井(今云南盐兴县盐丰县)、长剌长官司(今盐边县和云南接壤处),直至建昌卫的泸州屯(今西昌市),自成化元年六月至今,昼夜不时地震,共有375次,而以今日夜间地震最甚,城垣房屋倒塌甚多,地裂及泉,沿边军民惊疑不安,明朝廷遣人祭告山川。

明宪宗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六月十一日,(宁夏)固原土官满四占据石城反叛,都督同知刘玉、右副都御史项忠击之,斩杀满四。

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1469年)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四月,南直隶数县发生水灾。

同年五月,京师、山东、河南大旱,夏麦无收,秋粮不能播种。

六月,顺天府、河间府、永平府,复又大水,旱涝相接,民食草木几尽。

八月,明朝廷诏免各灾区所欠税粮、马匹、子粒、食盐以及各项杂役,赦免囚徒,诏令各地有司尽力赈抚,以免生事。时值,(河南)新郑民李胡子聚众起兵,都御史项忠击之。

这一年,因为大旱,饥民流入(湖北)江陵、襄阳一带深山者90余万。

明宪宗成化七年(辛卯,1471年),项忠擒获李胡子,执送北京斩之。山民自1368年垦荒,迄今百余年,家业延子孙,多未从乱,亦尽被屠,尸满山谷。项忠树碑炫功,人称之为‘堕泪碑’。

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等上言:“天象垂戒,古今罕见,而外人不知皇上忧勤在心,私下议论遇此灾变,竟视如平常,还不能降颜一接臣下,询访民情。臣等欲于明早朝退,诣便殿请见,一以宽圣心,一以息群议。”

次日早朝毕,明宪宗朱见深前往文华殿,召辅臣彭时、商辂、万安等入见。未进殿之前,中官都面有惧色,对彭时等道:“皇上初次来文华殿,情绪不佳,不要多说,等到下次召见时再详言。”及入,彭时道:“天变可畏。”明宪宗说:“已知,卿等宜尽心。”彭时又言:“昨御史有疏请减京官俸薪,在文臣可,在武臣不可。”宪宗道:“知道了。”万安即顿首呼万岁,彭、商不得已,只得叩头退下。中官乃戏朝臣:“初恨不召对,皇上召见,无奇谋至计,只知呼万岁而已。”此事传出,因被笑称‘万岁阁老’。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明宪宗在位23年中唯一一次召见阁臣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病崩,不再召见大臣,整日与掖庭嫔妃、侍女宫婢,淫乐无度。

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七月,东南沿海江海暴溢。苏州、松江、扬州水灾,浙江海溢,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5府水灾,淹没田禾,漂毁官民庐舍畜产不计其数,溺亡28460余人,明朝廷遂令筑海堤,以防海溢并利洪水入海。

明宪宗成化九年(癸巳,1473年)

明宪宗成化十年(甲午,1474年)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年)五月,明宪宗朱见深方知纪妃所生皇子已有6岁,于是定名朱祐樘。

同年六月,纪妃暴卒(一说为万贵妃使人赐死,一说自缢),当初隐匿不报的太监张敏亦因惧怕万贵妃降罪,吞金而亡。

十一月初八,明宪宗册立朱祐樘为皇太子,并且大赦天下。

同年十二月,恢复其叔郕王朱祁钰帝号。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正月,明朝廷设置‘西厂’以别‘东厂’,以太监汪直主之,探刺外事。汪直命诸旗校广侦滥引,大政小事,方言巷语,径闻皇帝。旗校大捕‘妖言’,以图官赏,多造伪书诱人行事而捕之,冤死相属,无敢言者。

同年四月初一,陕西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地震,声如雷,城垣崩塌者83处。陕西甘肃天鼓鸣,地震有声,生白毛,地裂,水突出高四、五尺,涌出青红黄黑四色泥沙。甘州(今张掖)卧佛巨像,佛首倾落。

五月,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等上书,请求废置西厂,明宪宗朱见深采纳其议。

六月,御史王亿上疏:“汪直所行,不独可为今日法,且可为万世法。”汪直大喜,复设西厂,擢王亿为湖广按察副使。

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年)六月,黄河在开封杏花营决口,毁坏护城堤50余丈。

同年七月,江西人杨福貌似汪直,于是假冒汪直之名,自芫湖历苏州、常州,再由杭州抵绍兴、宁波,所到之处,有市及市舶宦官小心侍候,不敢违命,威福大张。抵达福州之后,却为镇守太监卢胜所觉,逮治斩罪。

十一月,巡抚河南都御史李衍上书:“河南屡有河患,皆因下游壅塞所致,宜于开封附近疏浚。”明宪宗朱见深诏其参酌施行。但是,李衍主持修浚河道,不久即复塞。

这一年,汪直诬兵部右侍郎马文升擅禁农器,下狱,流放(四川)重庆。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年)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五月,云南丽江军民府(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巨津州白石山约长400余丈,去金沙江二里许,一日山忽裂分其半,走金沙江中,山上木石依旧江水壅塞,淹田漂庐,府州以及察院具报以闻。

同年,莫斯科公国(1261-)大公伊凡三世,废蒙古钦察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二)最后一任可汗,钦察汗国灭亡(1242-,立国239年)。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六月十九日,大理府地震有声,民屋摇动。

明宪宗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正月,明宪宗朱见深诏以废置西厂。

同年,春夏不雨,地裂河涸,禾枯及根。七月有雨飓风,自八月至冬,连降大雨,太湖水溢,平地水深丈余,荡民庐舍,禾稼尽没。苏州吴江大饥,斗米百钱,人相食。时值,郡县官于寺库内赈粥,听人就食,但是吏胥从中贪污,百姓所得无几,死者如故。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太监汪直恶另一太监尚铭,尚铭大惧,潜以汪直罪恶诉于明宪宗朱见深,乃贬汪直为南京御马监太监,于是失势。

同年六月,蒙古小王子进犯重镇(山西)大同。

明宪宗朱见深所作《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正月初二,京师地震,有声如雷。天寿山、密云、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城垣墩台驿堡倒裂不可胜计,人有压死者,命拨京营军士2000,修理居庸关楼檐墩台,令工部右侍郎贾俊督修天寿山四陵。

同年,以太监陈准为东厂提督,其人平恕清廉,中外皆安。

这一年秋季,陕西、山西、河南发生大旱灾。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郑时等上奏:“陕西连年大旱,至今更烈,饿死之人,满路皆是,有人气还未绝,已被人割食。”巡抚山西左佥都御史叶淇亦上奏:“饿死者不可数计,父弃其子,夫卖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明宪宗朱见深命免其税粮,自南京、江西等地转漕运粮60万石,由水路运至河南,分发灾区。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正月初三,明宪宗朱见深因为天象有变,诏敕群臣上言时政得失。

同年二月,吏部奏放免传奉官560余人,明宪宗诏留其中67人;兵部奏罢503人,明宪宗诏留394人,其余全部罢斥,朝野称快。

四月初八,温州训导郑璟上言:“浙江温州、台州、处州3府百姓所生女子,因为惧怕日后婚嫁之费,往往溺死,残忍不仁,伤生坏俗,乞令所司揭榜晓谕禁止。”其时,不仅上述3府,宁波、绍兴、金华以及江西、福建、南直隶等处,亦有此事发生。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人命至重,父子至亲,今以婚嫁之累而至溺死。今后民间婚嫁装奁要与家产相称,不许奢侈。再有犯者发戍远方。”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年)七月,蒙古小王子进犯甘州,甘州指挥姚英等战亡。

同年十一月,安南侵略占城,占城王子古来逃入明朝。

时值,明宪宗朱见深在位已有20余年,大臣长期不得召见,处决政事均经内宦,晚年传旨多倚太监怀恩、覃吉。怀恩犯颜敢谏,覃吉曾于东宫陪侍太子读书,二宦于朝中均有美誉。皇后王氏遇事淡然,宫廷诸事多倚万贵妃统领。然而,万贵妃对待内宦宫婢甚严,宦官每有流言中伤,诸多失实。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正月,万贵妃病薨。据说因为怒挞宫婢,痰涌而死,年约60岁。时值,明宪宗朱见深郊祭回宫,闻知万贵妃死,悲叹:“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同年七月,明宪宗朱见深封皇子朱祐杬为兴王、朱祐棆为岐王、朱祐槟为益王、朱祐楎为衡王、朱祐枟为雍王。当月二十二日,陕西临潼、咸阳一带地震,其声如雷,房屋多坏,死者甚众。长安(今西安)荐福寺塔(即小雁塔),从塔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如窗牗,行人见之。

八月二十二日,在位23年的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时年41岁,遗诏皇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九月,上谥曰‘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于茂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景泰   明朝   皇太子   御史   陕西   河南   贵妃   太监   正月   同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