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缅甸北部事件重演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至少在春秋时期周公的封地鲁国,就有成熟的国民国外救济办法。《吕氏春秋》记载,孔门四大弟子之一的端木赐(子贡)出外经商回来拜访老师孔子,师生相见甚欢,子贡说他在国外经商的时候偶遇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把他赎了回来,垫了大量资金千辛万苦把他带回了鲁国,现在这个人已经回家团聚了。子贡说他学习儒家的仁,自己践行仁义不接受鲁国政府的赏金,鲁国人听说后纷纷称赞他重仁重义,不贪财。子贡觉得自己做了好事而且轻财重德境界提高了很得意。


救助

孔子听后收敛了笑容,一脸严肃,非常生气的对子贡说:“你真是愚蠢啊!”子贡愣住了很是疑惑,不懂孔子为什么责怪他。孔子说:“你不明白。你只看到了眼前小的声誉,却看不清大的格局。鲁国人被人赎回,赎人者领取本金和奖赏。奴隶获救了,救人者既能得到称赞又能得到报酬可谓名利双收。你自身富有,追求声誉,承担得起这笔资金的消耗但是打破了这个规矩。以后人们赎回受难人,如果领取赏金会被别人嘲笑贪婪。如果不领赏金自己的金钱就会损失。鲁国大多数平民,他们承担不起这样的经济损失的。横竖两难最后大家只好对受难的人视而不见,没人会再愿意去救助受难的人了,那些受难的人该怎么办呢?!子贡听了之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很是惭愧,低下了头。

诲人以善

鲁国的国民国外救助办法为鲁国赢得巨大的声誉,“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传承下来形成了鲁国人身在异乡,同乡抱团取暖的习惯。因此山东至今仍被称为孔孟之地,礼仪之邦。

目前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国民在国外被同胞刻意伤害时国家层级处理案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如果有人胆敢这样作,必定会受到舆论和法律严惩,不但是他本人,连带整个家族在当地可能都无法立足了(大概率会被到处驱逐,最后只能在最穷困的地方自生自灭)。犯罪代价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没人敢以身试法。

推测古人在维护国民在国外救助和防止被同胞刻意伤害方面,首先是以道德教化、其次舆论监督、再次应该是罪加一等或几等,毕竟有些天生恶人没有严刑峻法是不能震慑的。

严刑峻法

试想身在异乡陌生和冰冷的环境中,同乡人就应该是寒夜里最后一团火焰。我们现在是最大的对外贸易国,交易遍布全世界。如果要让华夏人走得出去,走得更远,走得更安心,走得更豪迈,就应该形成保护国外国民的制度和规范,从法律上制止同胞之间刻意伤害的行为,严刑峻法严惩犯罪分子制止此类犯罪。这不但是保护个人安全、建立良风善俗好风气的需要,更是树立国家形象以及在世界上推广华夏文化的需要。只有行的高才能致得远。

参考文献:《吕氏春秋》

守望相助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缅甸   严刑峻法   孔子   华夏   赏金   同乡   异乡   声誉   同胞   国民   国外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