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看:元武宗海山,比唐太宗李世民强

#历史开讲#

近代评价:“自古将兵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尔”,李世民带兵征战的水平可想而知,古代帝王序列排行前五应该没问题。论带兵征战,能跟李世民掰手腕的帝王也不少,元武宗海山就是其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平台,都是白手起家,李世民还是略逊于刘邦、刘裕、朱元璋等猛人。

海山,元武宗,忽必烈的曾孙,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蒙古汗国、元朝,海山的军事能力仅次于成吉思汗,比窝阔台、拖雷、拔都、忽必烈、蒙哥、旭烈兀等雄主还要强一点。从征战的角度看,海山建立的战功,李世民也难以做到。

17岁时,能统帅千军万马,跟雄主过招,击败30万游牧骑兵的名将,应该没有几个。霍去病率800兵马突袭匈奴,纵横千余里,年仅18岁。此时,霍去病只是一位偏将,追随卫青出征,并不是独当一面。

李世民骁勇善战,17岁时也没有建立赫赫战功。617年,晋阳起兵,主要还是李渊、裴寂、刘文静等策划。随后进军关中,李渊是主帅,李建成率左路军,李世民率右路军。20岁时,李世民与凉州的雄主薛举交战,在浅水原战败。

西域之战,元军与30万蒙古铁骑对决,在阿尔泰一带厮杀,主帅是年仅17岁的海山,这相当了不起。要知道,海山的对手可是蒙古骑兵,可以横扫欧亚的一支劲旅,且对方的主帅是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察合台汗国的笃哇,以及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

1251年,拖雷系的蒙哥继承蒙古汗位,窝阔台家族宗王受到削弱,海都却能逆势而起,横扫中亚,重建窝阔台汗国。察合台的笃哇大汗更厉害,西征拖雷系的伊尔汗国,纵横两河流域;南征德里苏丹,蒙古铁骑几次兵临德里城下,横扫印度西北部。

西征、南征之同时,海都大汗、笃哇大汗联手东征,经常攻略岭北,让忽必烈非常头疼。为了收拾海都、笃哇,75岁高龄的忽必烈御驾亲征,在漠北与海都交战5年,班师回朝后不久就病逝了。

忽必烈病逝后,海都、笃哇信心满满,认为元朝再也没有对手,谁知却遇上了更强悍的海山。1298年,海都、笃哇联手东征,总计30万蒙古骑兵分布在阿尔泰山一线,与西域的元军主力对抗。

起初,西域元军主帅是宗王阔阔出,前锋大将是阔里吉思,总计兵马十万,阵容十分豪华。阔阔出能力一般,但阔里吉思很厉害,他屡次击败蒙古骑兵,守住了阿尔泰山阵地。可惜,阔阔出疏于防备,认为海都、笃哇不会在冬季出兵,让元军回到甘肃休整,结果吃了大亏。

1298年冬季,海都、笃哇联手,突袭阿尔泰山。阔里吉思早有防备,与蒙古骑兵交战三场都获胜,无奈兵力不足,元军已经内调,结果成为俘虏。笃哇大汗很欣赏阔里吉思,想让他当驸马,阔里吉思说自己已经迎娶元朝两位公主,没有迎娶察合台汗国公主的念头。

阔里吉思战败,阔阔出狼狈而逃,西域元军乱成一锅粥,而驻守漠北的晋王甘麻剌、大将月赤察儿又要防备岭北诸王,海都、笃哇如入无人之境。危难之际,元成宗铁穆耳让年仅17岁的侄子海山,节制西域军务,担任主帅。

奉命于危难之际,17岁就成为主帅,且对手是雄主海都、笃哇,以及30万蒙古骑兵,海山的压力是可想而知。抵达西域后,元军士气很低落,无法从阔里吉思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再次战败,元军将失去西域,丝绸之路也不复存在。

为了确保获胜,海山并没直接跟海都、笃哇决战,而是采取“堡垒战术”。海山一边修筑城池,一边进行屯田,整天训练士兵,养精蓄。海山是个明白人,元军以步兵为主,机动性不足,且远离后方补给基地,短期内很难击败蒙古骑兵,必须步步为营。

海山修筑城池,兵实行屯田对付蒙古骑兵,与明朝的袁崇焕对付女真骑兵,清朝的雍正帝对付准噶尔蒙古骑兵的方法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袁崇焕、雍正皇帝受到海山的启发,找到了克制游牧骑兵的利器。

1300 年,海都、笃哇再次穿越阿尔泰山,抵达科布多一带,海山率兵还击。科布多草原,蒙古骑兵、元军进行对决,打了一天一夜。海山以步兵列阵,强弓硬弩守中路,以密集箭雨射杀蒙古骑兵,海山的攻势受挫,撤退回营垒。

白天的战斗,元军骑兵参战频率并不高,几乎都是在两翼掩护,很少出去与蒙古骑兵决战。如此,海都、笃哇认为元军实力一般,夜晚疏于防备,被海山用骑兵突袭,只好逃回阿尔泰山西侧。

初次交战,海山获胜,海都、笃哇意识到此人不简单,比阔阔出、阔里吉思更难对付。1301年,海都、笃哇集中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主力,号称30万兵马东征,与海山率领的元军主力在阿尔泰山决战。此战,双方打了五场,每一场都惊心动魄。

海都、笃哇的前锋行动迅速,海山捕捉战机,将蒙古骑兵引入埋伏圈。元军居高临下,利用密集箭射击,将海都、笃哇的前锋困在山谷中,蒙古骑兵失败。随着海都、笃哇主力赶来,蒙古骑兵、元军直接列阵对决。

元军有弓弩,步兵列阵迎战,海都、笃哇冒着箭雨前进,以重甲骑兵打头阵,直接杀到中路阵地,元军挡不住,纷纷后撤。海山大怒,他手持弯刀,直接冲锋陷阵,元军士气高昂,从两侧夹击蒙古骑兵,双方进行肉搏战。

近距离格斗,蒙古骑兵人数众多,元军有步兵协助,打得很精彩。激战中,笃哇被箭雨射中,鲜血直流,便退出战斗,双方罢兵回营。次日,海都、笃哇、海山再次进行决战,三位雄主各自冲锋陷阵,指挥所部拼杀,青青草原被勇士的鲜血染成红色。

蒙古骑兵重点进攻两翼,元军骑兵数量不足,防线很快被撕开,海都、笃哇即将合围元军,海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此时,海山看到笃哇的右路比较薄弱,便集中兵力朝着右路冲杀,再次射中笃哇,然后突围而出。

元军突围后,晋王甘剌麻、月赤察儿等率领骑兵赶来增援,海山实力恢复。此时海山节制西域、漠北军务,各路兵马都要听从指挥。海都、笃哇追击而来,海山则分五路迎战,从侧后包抄而来,双方再次进行恶战。

增援部队抵达,海山统帅的元军与海都、笃哇率领的蒙古骑兵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战斗更加精彩。海都、笃哇不愧是雄主,即便五路元军夹击,依然能够从容应对,与元军进行搏杀。海都、笃哇、海山还继续操刀上阵,鼓舞士气。

大战持续两天,元军、蒙古军都损失惨重,但海都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营帐中死去,笃哇也伤势很重,蒙古骑兵最终战败,逃回各自封国。此次战斗,元军也损失惨重,精兵悍将死伤很多,海山没有下令追击。

海都征战途中殒命,察八儿继承窝阔台汗国的宝座,笃哇不愿服从察八儿,双方闹起了矛盾。元军恢复元气后,海山率兵跨越阿尔泰山,深入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境内,笃哇、察八儿没了抗衡的资本,只能承认元朝宗主的地位。

1268年,海都发兵西域、漠北,拉开了元朝跟西域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西北局势时刻困扰着元朝。此外,乃颜率十几万蒙古骑兵在辽东横行,直接威胁京师的安全,元朝也很不容易。

困扰元朝几十年的西北问题,忽必烈搞不定,17岁的海山搞定了。经过几次激烈战斗,海山降服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此等赫赫战功,17岁的李世民估计难以做到。1301年定乾坤时,海山也才20岁,可谓年少有为。

参考书目:《元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阿尔泰山   海山   西域   蒙古   漠北   元朝   兵马   步兵   骑兵   主帅   军事   李世民   武宗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