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的台前幕后:(12)策反邹韬奋(上)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以及其下辖的特工总部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偷偷调查那些妨碍蒋介石统治的人和组织。

可以说,这的确是一个“特务组织”,也可以称之为“挂羊头卖狗肉”的政治阴谋组织。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江西余江人,1919年曾就读于上海南洋大学机电工程专业,他与徐恩曾是大学同学。

1926年,邹韬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韬奋”一名是他在主编《生活周刊》时用的笔名。

此后,邹韬奋对《生活周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确定了《生活周刊》的办刊宗旨,即“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在邹韬奋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影响巨大的主流刊物,发行量高达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

《生活周刊》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邹韬奋的坚持和勇敢,《生活周刊》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痛斥、指责社会上的贪污腐化现象,久而久之,它渐渐变为“针砭时弊、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1932年7月,邹韬奋又在上海成立生活书店,他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生活书店扩展到56家,并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一举成为传媒界的大亨。

1931年,“九一八”之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而他作为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战、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

邹韬奋《生活周刊》宣传“抗日救国运动”这一举动,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相抵触,与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主张一致。

一天,蒋介石的秘书送来一本《生活周刊》,蒋介石看了几眼,便生气地将刊物拍在了桌子上。他问秘书:“到底谁这么大胆?为什么处处与党国作对?”

秘书支吾了几声:“是一个名叫邹韬奋的家伙……”

蒋介石拍着桌子继续问道:“他是不是共产党?为什么总是替共产党说话?你去查一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蒋介石的秘书拿着《生活周刊》找到了陈立夫,陈立夫立刻找来徐恩曾商量对策。

“共产党非常善于利用媒体蛊惑人心,这本《生活周刊》想必也是共产党人创办的吧!”陈立夫将杂志递给徐恩曾。

徐恩曾扫了一眼,看到邹韬奋的名字,心里一惊,这不是老同学邹韬奋吗?他什么时候加入共产党了?

徐恩曾出于谨慎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委婉地说:“这个邹韬奋我认识,他应该不是共产党!”

“什么?”陈立夫也吃了一惊。

“他是我大学同学,您别着急!我这就派人去查,如果他是共产党,我立刻逮捕他!”

“如果不是呢?”陈立夫瞪了徐恩曾一眼。

徐恩曾连忙说:“不是也要将他抓起来,谁叫他为共产党摇旗呐喊!”

因为蒋介石曾发布的特务工作秘密办法中有一条“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强调:凡是带有共产党色彩的文字一律要从文章中删除,凡是与共产党有相同倾向的报刊、杂志一律封闭!。

邹韬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从本心而言,徐恩曾还是有些纠结的,上学的时候,他与邹韬奋私交还算不错,邹韬奋不仅是他的同门,而且,还是他的朋友。

徐恩曾翻开《生活周刊》仔细阅读,读到了邹韬奋《抗战》一文:“中共这次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一致拥护的。”

徐恩曾看着看着,脸色就青了,心里想:邹韬奋啊邹韬奋,你这是干什么啊?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为啥要跟党国作对呢?徐恩曾坐不住了,他要去找邹韬奋,亲自与邹韬奋谈谈。

当徐恩曾出现在邹韬奋的家门前,邹韬奋十分惊讶,惊讶之余,他意识到,作为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工作的徐恩曾,此次来者不善。

不过,邹韬奋还是以朋友之仪,把徐恩曾,迎进门来,沏了一壶热茶端上。

“老兄,此次来我的府上,有何贵干?”邹韬奋问道。

徐恩曾单刀直入,拿出杂志摆在邹韬奋面前:“老弟,我是为你这篇文章来的。现在国内形势不好,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被共产党利用啊!”

邹韬奋明白了,但他没有直接回答,绕了一个弯子陈述自己的理由:

“大难当前,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站出来!东北沦陷,蒋委员长作为领导人,更应站出来动员全民抵抗日寇!难道,徐兄觉得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妥吗?”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应该为你的话负责!”徐恩曾拿着《生活周刊》,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对邹韬奋说:

“你后面讲的话都对,就是前面不对,偏偏是中共的宣言!共党一直利用舆论蛊惑民众,难道你还不懂这个道理吗?”

“我不在乎哪个党,我只在乎自己的良心!”邹韬奋义正词严的说道。

“良心?韬奋,共产党出了多少钱,国民政府可以出更多的钱把所有的刊物收回来!需要钱,你尽管开价!”

徐恩曾使出了金钱利诱的老伎俩,他要息事宁人,只要邹韬奋不再为共产党“摇旗呐喊”,蒋委员长就不会再怒气冲天拿着《生活周刊》骂人了。

可是,邹韬奋却并不买账,接着说:“如果人人都只认钱不认良心,那中国就彻底完蛋了!”

谈到这里,徐恩曾见邹韬奋“不为财也不为利”,着实无计可施,只好起身走人!

就在他即将出门的时候,邹韬奋在他身后说:“统一抗日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你就不要枉费心机了!倒不如打电话劝一劝蒋委员长,让他站出来说句话!”

可是,徐恩曾不在乎什么“统一战线、解放全中国”,他认为,天下就是蒋委员长的,只有让蒋委员长高兴,自己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既然“老朋友”变成了他政治道路上的“阻碍”、自己上司的“眼中钉”,他只能牺牲友谊,帮自己的上司拔掉这枚“钉子”了。

于是,他派出特务秘密监视老友邹韬奋的一举一动,并一一记录下来。

1933年的6月18日,上海发生一起枪击案,民主人士杨杏佛驾车至上海亚尔培路时,被军统特务暗杀。

杨杏佛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的邹韬奋,他在《生活周刊》上,就此事奋笔疾书,徐恩曾看到后,恼怒不已。

正巧,陈立夫打来电话,要求徐恩曾列出与共党密切来往的人员名单,徐恩曾迅疾想到了邹韬奋,于是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邹韬奋”的大名。

与此同时,邹韬奋因“杨杏佛暗害”一事悲痛不已,在新的一期周刊上,又刊出一版关于国民党无耻行径的报道,希望能够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就在这个时候,《生活周刊》的一名记者神色慌张、急匆匆地闯到邹韬奋的家里,对邹韬奋说:“主编,大事不好了,你赶紧出去躲躲吧!”

“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要躲起来?”

“党务调查科的特务们冲到报社来了,说您扰乱民心,要抓您!”

邹韬奋咬碎钢牙,一拳砸在桌子上:“如果他们想要我的命,就让他们拿去好了!”

记者劝邹韬奋:“主编,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如果您不在了,报社还指望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无奈之中,邹韬奋只得离开上海这个多事之地。

邹韬奋买了船票,乘坐一艘名叫“佛尔第号”的意大利油轮离开了上海,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得知邹韬奋出国了,徐恩曾终于长出一口气,他自言自语道:“表面看上去视死如归,其实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没想到吓唬一下,他就去国外避难了!”

邹韬奋离开后,周刊基本上处于半停业状态,1933年年底,徐恩曾派特务查封了《生活周刊》。

1934年,蒋介石为统一特务组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调查统计局。

调查统计局以贺耀祖为局长,陈立夫为副局长,下设3个处:一处为党务处,徐恩曾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戴笠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丁默村任处长。

1935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扩编,党务调查科改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调查科和党务调查处均设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在二楼西南角两间房子内办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共党   中央组织部   党中央   中统   台前幕后   党务   委员长   特务   蒋介石   国民党   刊物   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