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朝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决定影响

| 尼古拉的书房

编辑 | 尼古拉的书房

在宋朝时期不仅文化处于中国封建历史上新的高度,经济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成就

而文化的发展,其原因不仅如上一个问题所提到的,单单受文化制度和理学的影响,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宋朝的经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正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所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及宋朝,即宋朝时期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同时,又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影响,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同时具备了社会基础,这一过程中对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甚至政治制度等起到了决定性力量,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一论述。

生产领域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影响宋朝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其生产领域、货币、经济环境及经济质量等因素,宋朝的经济能够在后世极富盛名是与宋朝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百姓创造力密不可分的,其中人的创造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也随着宋朝文化变革和经济变革的展开而推进。

所以,其经济实力的强大,是其官吏同市井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经济基础在此发展过程中无疑起到了决定作用。生产领域亦即物质生产领域,是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活动各部门、各工种的总和。在宋朝,人们以农业、手工业、水利为主要形式,进而促进商业流通、交通运输和贸易往来,所以生产领域作为物质基础的生产者是宋朝经济发展的根本,其中生产量的增长更是宋朝经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劳动者们的劳动产品质量是宋朝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方面,宋朝南方农民多用龙骨翻车、筒车灌溉山田,并用铁制农具进行耕种,不仅如此,农民还善用肥料,根据不同土壤进行施肥

由此可见,宋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以前来讲都有很大提升。到了南宋时期,农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种植经济作物种类多样,其中植棉面积同样的大幅扩大,从两广、福建推广向长江和淮河流域,这也使得官田、私田大量增多,农业经济作物生产量因此逐年增加

手工业生产方面,其一,自北宋起瓷器制造技术就有了很大提升,烧制瓷器的窑户数量扩大,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河南开封的官窑、景德镇等瓷器举世闻名,时至今日都是我国难得的传统技艺;其二,纺织业水平也不断进步,并占据北宋手工业主要地位,以江浙和四川为主,其宋绣在后世扬名,在今天也有中国四大名绣的声誉,继续于纺织业盛名

其三,采矿技术的发展使矿冶业同样成为宋朝手工业的主要力量,矿物的开采冶炼规模逐渐推广,开采种类日益增加,使得银、铜等矿物的开采远超盛唐时期,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宋朝经济实力

其四,造船业配合水利发展,在全国多地设立大型造船厂,从而促进贸易往来和货物运输,其五,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进步促进印刷业的推广,宋朝时期印刷原料多样且丰富,可谓地广物博,为我国传统文化、儒家理学的普及创造便利条件

水利开发方面,宋朝对水利工程的修建同样非常重视,王安石变法中曾专门设立“农田水利法”,对地方兴修水利实行激励政策

不仅如此,宋朝还特别重视水利灌溉,其修建的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灌溉、运输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水利的兴修意味着大大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帮助治理水域,有助造船业的建设和造船业的发展,在贸易交往和货物运输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为宋朝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技术保障。

总的来说,结合宋朝人们在农业、手工业、水利等方面的创造性利用和发挥上我们不难看出,宋朝时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发展,较宋朝之前都有着极大的进步,这些物质基础生产量的增长促进了商品交易,促进了商业发展,是宋朝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成果

人们自身的力量与经济结合,直接推动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极大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为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条件

货币的转型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媒介

中国历史上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纸币发行以前一直运用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的价值一直与金属本身的重量等价,这些金属多用铜、铁和金银,但由于金银较为稀少,所以货币的价值一直都很珍贵。

到了宋朝,因宋朝物质基础雄厚,商品流通需求过大,这就使得货币的流通随之增加。自北宋起每年铸币量比盛唐时期多出近一倍,金银交换度也大大提高。后来由于人们发现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而且质量较重不易出行,因此北宋人们创造并产生了中国及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是在四川产生的,由于人们发现铁钱太重,就在民间设立交子铺,后来因利润丰厚即改为官交子,之后又陆续出现了钱引和小钞两种纸币

宋朝纸币的发明是有原因的,首先是物质基础提供生产量,原有货币已经不足以用来交换商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必须改进,做到量大而便捷。其次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纸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我国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经发明后就快速成熟,足以支撑纸币的印制和发行;最后依然是人们头脑的灵活,对经济、商业、货币足够了解,并能在原始货币中得到启发,这与宋朝时期人们头脑中的自由度和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纸币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它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智慧,更带动了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然而,尽管这一时期的纸币一经出现就方便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传播,但另一方面又激化了人们的拜金和奢靡之风,官商为谋取利益造成了诸多后患,这一点也是不可掩盖的事实

综上所述,经济的繁荣对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宋朝时期人们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农、商、手工的生产和创造,这也为人们同他人更好地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文化的发展,更为宋朝理学的诞生和传播创造更多的机遇。

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儒家思想的复归与壇变

随着宋朝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文学艺术丰富的同时,思想文化也在日益兴茂,又因宋朝文化制度的转变,原有的儒家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时局,并且经过唐朝佛、道二教的影响,儒家思想已经再难维持原有的正统地位

自唐末韩愈及其他儒学思想家提出复兴儒学开始,直至宋朝初期,思想家们为解决各势力激化的矛盾并以思想指导百姓,而逐渐拉开理学序幕。但理学真正意义上的正式确立,还是在七十余年后北宋的中期,由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所发扬。思想家们吸取唐朝和宋初儒、释、道三者的弊端,并借鉴佛、道二教从而实现对旧有儒家经典的突破,所以理学注定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嬗变

本节将会从理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入手,论证理学观点的独特理论。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本无二”的天人关系说

天人关系一直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探讨的话题,思想家们以求探索天人关系并与自然维持平衡,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仅如此,天人关系还被利用于维护社会秩序,是君王治理朝政的重要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中自孔孟起将“”的思想建立起来,那时的思想就体现了人文情怀,但古人也喜欢将“”与自然结合,甚至与神明相提并论,董仲舒更曾提出“天人感应”作为自己思想的理论依据,从此将“”神化。

儒家思想家们敬天、畏天,并以此将“”和“”的关系、地位树立起来。直至宋朝,思想家们依然对天人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思辨,不但加深了对天人关系的理论层次,更上升至人性的高度,从伦理道德上升至人本身的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并得出“天人合一”这一理论。

古代儒家思想的观点一直存在对“”、“”关系的探讨,宋朝以前虽然也曾提出“”、“”是一体的,但在实质上来说,“”与“”一直都是泾渭分明的,虽然有二者整体关系的思想,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而到了宋朝,思想家们拉近了二者的关系,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首先建立“天人合一”这一理论体系的是北宋思想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张载于其《正蒙•乾称》中有言:“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成在张载看来,人是可以成为圣人的,天与人是整体的,这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明确地建立起“”与“”整体关系的思想体系,而后宋之后继承张载“天人合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不但继承了张载“天人合一”学说,更是提出了深层的理论思想“天人本无二”,即“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顶的思想。

程颐、程颢两兄弟对于“”、“”关系的思想显然更彻底,在他们看来这二者并不是“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而是“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这种契机的说法,二者不是因"”而一体,其本身就是一体。

在程颐、程颢两兄弟之后,理学思想家们对“”、“”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周敦颐和南宋朱熹对张载等人“天人关系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启发,他们对“”、“”关系的看法体现了宋朝时期对人本身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认识,更着重于人本身的价值,是宋朝理学人本思想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程颐、程颢.二程遗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朱熹,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一册[M].中华书局,1994.

【3】脱脱等.简体二十四史•宋史卷[M].中华书局,20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宋朝   经济   纸币   理学   天人   货币   时期   思想   关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