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最大的赢家?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被人们称为老谋深算、鹰视狼顾、智勇双全的奇才,也被人们诟病为奸诈阴险、狼子野心、篡夺魏祚的罪人。他到底是三国最大的赢家,还是三国最大的白眼狼?让我们从他的生平和成就来探讨一下。

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出身于司马氏这个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他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司马懿在曹魏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先后辅佐曹丕、曹叡、曹芳三代君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侍中、尚书右仆射、督军、御史中丞、尚书、侍中、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他在政治上主张节俭励精,反对奢侈纵欲,推行屯田水利等措施,增加国家财富和民生福祉。他在法律上主张恢复汉法,废除曹操制定的魏律,使法制更加公正合理。他在外交上主张联孙抗刘,利用孙吴和蜀汉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敌对势力。

司马懿在曹魏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功绩,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他善于谋略策划,运用兵法灵活多变,不惜用计取胜。他在战略上主张稳健防守,不轻易进攻。司马懿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卓越的表现,但他的野心也不小,他想要掌控魏国的实际权力,甚至篡夺魏国的政权。他在曹爽专权时,一直忍辱负重,等待机会。正始十年(249年),他趁曹爽和曹芳出城祭祀高平陵时,发动了震惊天下的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精心策划和准备的一场阴谋。他利用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曹爽的骄纵和轻敌。曹爽自恃权势,专横跋扈,不重视司马懿这个老对手,甚至认为他已经老朽无能,不足为虑。他没有留下足够的兵力守卫京城,也没有派人监视司马懿的动向,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司马懿的装病和隐忍。司马懿为了避免曹爽的怀疑和打击,故意装病辞职,表现出一副老态龙钟、不问世事的样子。他还在李胜等人面前做出重病的姿态,让他们放松警惕。但实际上,他在暗中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密谋筹划,并培养了三千死士。

皇帝和皇太后的支持。司马懿在政变中得到了皇帝曹芳和皇太后郭氏的支持和授权。他利用了曹芳对曹爽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信任,以及郭氏对曹爽的厌恶和对自己的欢喜,让他们下诏罢免曹爽兄弟,并授予自己军权。这样一来,司马懿就有了合法性和正义感。

高平陵之变的经过是这样的:

司马懿率领死士三千人占领武库和各个城门,并派人接管曹爽和曹羲的军队。

司马懿派人上奏皇帝曹芳,宣称奉皇太后诏书,罢免曹爽兄弟,并要求他们交出兵权。

曹爽在高平陵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不敢抵抗,只能请求皇帝赦免,并向司马懿认罪。

司马懿将曹爽兄弟押回京城,并借口他们谋反而将他们及其同党全部处死,并诛灭三族。

高平陵之变的结果是这样的:

司马懿成功消灭了曹爽集团,掌握了魏国的实权,取代曹爽操控傀儡魏帝曹芳。这场政变对魏国和三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平陵之变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速了司马氏篡魏的进程。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作为辅政大臣全面掌握权力,逐步控制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削弱了魏国的内部团结和外部抗敌能力。高平陵之变导致了一批魏国的名士和将领被诛灭或流亡,如何晏、丁谧、夏侯玄、夏侯霸等,这些人都是魏国的精英分子,他们的死亡或背叛对魏国的文治武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同时,高平陵之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叛乱和内斗,如王凌之乱、钟会之乱、八王之乱等,这些事件消耗了魏国的精锐兵力和社会秩序,使得魏国无法有效地对抗蜀汉和孙吴。

改变了魏国的政治风气和社会结构。高平陵之变使得原则让位于家族利益,公德让位于私谊,明堂诘对让位于暗室阴谋。在那些参与政变或受益于政变的勋旧子弟身上,多少都能看见些司马懿的影子。出身逐渐成了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寒族人才上升通道堵塞,终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皇权,加封外戚杨氏,同时分封诸子,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魏国   蜀汉   司马   文治武功   孙吴   宗室   装病   皇太后   丞相   赢家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