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稳外资外贸,应安心为善

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凸显了问题导向特征。当前中国外贸形势严峻复杂,前两月进出口数据同比微降0.8%,其中对欧盟(-2.6%)、美国(-10.6%)、日本(-5.7%)等下降明显。

3月以来中国外贸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出口比2月明显好转,义乌出现货车排队进港现象,但还主要是结构上的,多以中东、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外贸整体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

外需外贸外资的稳定意义重大,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既关系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的稳固,又关系到发达经济体抗通胀防滞胀绩效。

外资方面,2022年中国FDI为1903亿美元,尽管低于2021年的3340亿美元和2020年的2531亿美元,依然位列全球前列。但外管局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2022年我国出现了短期的资本净流出,当然,年底资本流出状况已明显改善。

当下的关键是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稳住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降低经贸谈判协商成本。

正所谓存雄于内,行健于外。当前重塑中国外贸外资的雄健,需在内外两个维度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开放的经济社会基座。

存雄于内,就是当前要通过制度改革,坚定竞争中性信念,用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营造一个开放准入的营商环境。

当下和今后要有效吸引外资参与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福祉,显然不单是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有吸引力,主要应是开启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的市场准入门槛,打造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经济社会开放是市场活力的稳压器,唯有构建开放准入的市场自发扩展秩序,才能汇聚推陈出新的力量,推动制度变革,清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时宜的制度,提高制度对经济社会的敏感适应能力。

这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是个立体概念,是对一切外资和内资一视同仁的开放,不对不同市场主体选择不同开放策略,以避免影响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确定性预期。因为区别对待的政策和制度,天生具有不稳定性,存在身份与分歧问题,任何主体都不免担忧自己被例外,而不愿跨期投资和贸易。

行健于外,就是要探索如何搭建和完善互信机制。如果说疫情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掺杂政治杂音的骚动,那么疫情以来的国际经贸变局则具有经济内生性。疫情以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如同一只深藏已久的灰犀牛闯入,放大了各国对安全的焦虑;同时俄乌冲突加剧了各国对经贸关系的安全诉求。这些都暴露各国互信机制的脆弱。

当前要稳外贸外资,亟须重塑稳固的信任机制,这就要求构建基于硬约束的制度体系,而非用易变的政策来稳外资外贸。

这要求,一方面要正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布式布局,基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维度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如稳定外需缓解对中国产能的冲击,同时通过跨境产业投资,跟随全球产业链分布式布局;另一方面,强化国际贸易协定的硬约束,相对于WTO等多边贸易,FTA为主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具有典型的制度硬约束,这种制度硬约束有助于增强各国经贸关系的互信机制,从而增加国别间的违约成本。

新亭登眺解征鞍,飞鸟悠扬云意闲。当前稳外资外贸,安心为善,这就既需跳出招商引资的定势思维,又应谨慎区别对待地将政策和制度工具化使用,通过营造开放准入的经济社会秩序,敬畏市场的自发扩展,以开放准入的制度收拢各类市场主体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外资   外贸   社论   疫情   经济社会   产业链   中国   经济体   安心   机制   制度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