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并非终结了帝制皇权


加西亚 文


雷颐老师曾说:“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并非终结了皇权专制,而是制度层面中国特色论的破产。”


两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两千多年君权神授观念终于破灭。“帝制”、“皇权专制”这是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制度最强的传统、最大的特色,似乎神圣不可改变。但是辛亥革命却给它一举推翻了。


而当这种千百年的神圣制度、传统、特色都可被推翻,制度层面上还有什么特色是必须坚持的呢?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帝国惨败。


自鸦片战争以来,天朝不是没经历过战败,但会败给这个一向为中国所轻视的“蕞尔小国”,却从未想过。因为就在20年前,日本还得为能不能跟朝鲜通商这种小事,特意征求大清国皇帝的恩许。


可这一场战事过后,两国的地位彻底颠倒。李鸿章费尽毕生心血经营,号称“东方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几十万天朝之师溃不成军,清国政府不得不向日乞和。


时至今日,那个老问题仍困扰着我们:大清国究竟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而且败得鼻青脸肿颜面丢尽?


看主流叙事,还是类似于“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等一大堆理由,但终究搞不清楚,病根在哪里。其实说白了,无非一句话:用“前现代国家”的逻辑,对抗“现代国家”!



这种对抗,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


1,自由市场VS官营经济


日本为增强国力,意识到只有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首相伊藤博文以1日元的价格,把当时该国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卖给了商人岩崎弥太郎,它就是后来声名遐迩的三菱集团的前身。


而中国这边,李鸿章靠着民间买办资本,才有钱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一有利润,李就想方设法让那些民间投资者净身出户,最悲惨的投资者,去世时已是“家业荡然”。


2,现代金融体制VS前现代的借贷生活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引进了欧美现代银行制度,停办国立银行,发展私有银行。所以战前,日本发了1亿日元的战争国债,民间踊跃购买。


而那时的大清国,压根没有现代融资的手段和能力,没钱打仗就只能去借高利贷。


3,现代化的国家组织VS家国不分的政治体制


日本从1872年开始,就致力于建立西方式的国防制度,颁布了征兵法,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力量。


但大清国的部队,本质上可以说是“李家军”,不仅兵是李鸿章跑到合肥老家,在当地征募的,而且大战一打响,搞后勤的竟然不是大清政府,却是李鸿章的私人好友。所以甲午战争打完后,西方有人评论说,李鸿章以一人当一国。如此“家国同构”,能打赢拥有近代国防体制的日本吗?



甲午战败,不仅大清这个纸扎的房子被日本一脚踹倒了,更要命的是,《马关条约》规定中国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这2亿两白银什么概念?鸦片战争才赔款两千万,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政府财政结余才七百多万!


这场战争,可以说把大清打成了体内伤;但是战后,却没有真正的反思,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反倒一步步走入深渊: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梁,用孔子改制,比附西学,仍未能摆脱传统窠臼;当政的慈禧,因愚昧一步步断送中国的生机。

而此时的整个清政府,明明已经债台高筑,却不仅没有勒紧腰带过日子,反而通过不断“印钱”向民间注水。1910年,金融危机终于爆发,愚蠢的清政府竟直接开启“抢钱模式”,试图将民间筹资的铁路收归国有。四川兴起保路运动,它成了大清国的催命符。


满清不懂反思,不仅亡了自己的江山,也把中国拖入了革命和暴力的深渊。而即便到了今天,我们的反思仍然不彻底。

正版现货 帝国的覆灭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困局) 雷颐 帝国的覆没 ¥57.8 购买 经纬度丛书·不让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67.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鸦片战争   帝制   皇权   帝国   日本   中国   近代   民间   意义   特色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