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韩信:如何从乞丐变成“兵仙”


秦国被灭后,西楚霸王项羽将天下分成了十九块,由十九个同盟军阀分别被掌握着中华大地。

利益分摊不均是必然的,十九个大军阀各有各的算盘,这时整个国家就像一个烧开的水壶,在不断的沸腾翻涌着。

此时的刘邦军中,军旗招展,军容肃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刘邦择良日,斋戒沐浴社坛场,具礼仪,场面十分浩大,这么大的场面是庆祝他被封为汉王了吗?当然不是。

此时的刘邦军队和刘邦本人,是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说好的关中王没了,因为得罪了项羽,大军不得已被困在了汉中,看不到前途。

这场仪式,其实是刘邦在绝境中的一场豪赌。一直以来,刘邦的团队都缺少一个能够真正带兵打仗的大元帅。

这一次,刘邦当着所有人的面,拜了一个人为上将军,这个人的名字叫韩信。

当刘邦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台下的将领一片哗然,因为他们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谁是韩信啊?

不光台下的不认识,其实就连刘邦自己也整不明白。因为韩信这个人,是萧何推荐的,他自己也不熟悉。

只是因为萧何的眼光,刘邦这次把全部身家性命都压在了这个陌生人身上。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到底是谁?

在人类历史上,有两样东西可被称为文明的结晶,一个是诗歌,一个是成语。

诗歌高雅,普通人能欣赏但是不能参与,成语通俗,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由人民创造,约定俗成。

而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能证明一个人存在和荣誉的,不是史学家高高在上的肯定,而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名声。

简单来说,一个历史人物就下的成语越多,他的存在感就越强。已经死去两千多年的韩信他留下的成语足足有几十个,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究竟有多厉害。

身世成谜,英雄也有怀才不遇

关于韩信的出身,史料上没有记载,他的家人如何,何时出生,他有没有兄弟妻子。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韩信生得高大魁梧,但他一直孤身一人。他应该是贵族的后裔,但是非常落魄,连吃饭都没有着落。

每天佩着刀剑,捧着兵书,到处蹭饭。说好听的叫落魄贵族,说明白些更像是非主流行乞。

十几岁的时候,县里的混混肯他配刀持剑非常不爽,就跟他说你要么一刀捅死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承受了胯下之辱。

在河边洗衣服的大娘看他可怜,连着几十天赏他一口饭,韩信一边吃大娘一边训他,说他不务正业,不事生产,但无论别人怎么唠叨,韩信都不为所动。

他的眼里只有刀剑和兵书。他不在乎给谁打工,只希望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得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韩信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大泽乡起义爆发,他是楚国淮阴,如今的江苏淮安人于是他理所当然去投奔了项梁。

在项梁军中全程参与作战,项梁死后,韩信所在的军队被打散,他千辛万苦绕过敌军,回到了相遇的军队继续作战。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而这时候的韩信,是项羽的亲卫军,是破釜沉舟的亲身参与者。项羽进关中时,韩信跟在身边;

项羽坑杀降卒时,韩信在旁边劝阻;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韩信使劲拦;项羽在鸿门宴时,韩信时执戟郎中守在门前。

而从头到尾,韩信对项羽的建议劝诫阻拦,得到的结果都是史书中的一句话,“数与策干项羽,羽不用。”

所以等到红鸿门宴结束,韩信彻底失望,看到刘邦的军队启程,韩信带着决心抛弃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萧何力荐、刘邦豪赌,成就中华第一大将军

来到了刘邦的进队后,韩信没有一步登天,因为他的梦想实在太离谱。

他只是一个普通军官,却想要成为汉军上将,军队唯一的统帅。韩信混了一段时间,没有得到重用,心灰意冷就打算逃跑。

前文讲到此时汉军士气低迷,大家都觉得前往巴蜀之地实在没有前途,所以每天都有士兵逃离。

韩信趁机逃走,结果被逮住了,按逃兵处理的结果便是砍头。韩信跪在地上,看着他前面十三个士兵被依次砍了脑袋,轮到韩信,他抬起脖子为自己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监斩官夏侯婴,看出了韩信可能跟其他的逃兵不一样,马上就放了韩信,然后两人坐下来交流。

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人来说他需要的,就这这样一个伯乐。三言两语,夏侯婴完全被折服,马上去找到刘邦,向刘邦推荐了这个叫韩信的人。

刘邦马上为韩信升官,提拔韩信作为治粟都尉,在这个位置上,韩信继续发光发热展示出了令人侧目的才华。

这时候韩信的直属领导时萧何,对于这个空降的治粟都尉,萧何开启了他恐怖的人才识别系统。两个人共事一段时间,萧何越看越心惊,天降大才!

最后实在忍不住,约韩信对坐而谈,这次谈话结束后,萧何的脑袋里只剩下了四个字:天下有望。

所以萧何马上向刘邦继续推荐韩信,一定要让他成为大将军。面对萧何的推举,这次刘邦并没有同意:前不久已经破格提拔了,现在突然提拔为上将军,是不是太快了,一起起兵的将军一定不会服气,刘邦打算拖一拖。

而另一边的韩信,早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失去了耐心,在一个月夜高悬的晚上,骑马跑了。当萧何听到汇报,来不及禀报刘邦,急得上马就追,两个人在月下纵马狂奔留下了千古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

可是萧何的突然离营,给刘邦急坏了,汉军从上到下,一波一波逃跑,这次连萧大人都跑了!知道萧何两个人回来,刘邦激动的抱住萧何,问萧何原因,刘邦对萧何追赶韩信的解释深感怀疑:“诸将亡者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萧何看着刘邦认认真真的说了一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看着严肃的萧何,刘邦终于下了决心,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当着所有将士的面,用最厚重的礼节拜韩信为上将军,从此落魄贵族韩信,终于登上了中华历史的大舞台。

王将对谈,国士无双的惊人胆魄

当仪式落幕,刘邦心里还是慌得不行,因为到目前为止,韩信都没有跟刘邦深谈过。对于自己的上将军,刘邦完全不了解,难道他真的有办法力挽狂澜吗?

把视角带入刘邦,我们就能明白刘邦当时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绝望的局面:从最开始的一千人,到最后进入关中已经有了十万大军,但是这十万大军里,大部分都是秦朝降卒。

鸿门宴之前刘邦服软,这部分降卒都移交给了项羽,跟着刘邦进汉中的只有三万嫡系部队,除了这三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愿来的其他诸侯的军队,这部分人有几万。

军队不算多也不算少,但他面临的困难确实实实在在的:北面的关中地区三秦军队彻底贯彻项羽的命令,把所有的交通要道堵得严严实实,蜀中高山峻岭毒物瘴气,除非御剑飞行,否则根本走不出。

另一方面就算出去了,山东的诸侯们难道就是善茬?还有最终BOSS项羽,勇冠三军天下无敌,这仗到底怎么打?

面对刘邦的提问,韩信胸有成竹的微微一笑:汉王您只是被吓到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的位置虽然偏远,但也是秦国腹地。往前看几十年,秦国凭什么可以打天下?无非是一个地利人和。

现在大王的军队几乎都是楚人,人人都盼望着能回老家,上下一心这便是任何;再谈地利,虽然被三秦堵住,但是其他人也没法打进来。

想打就出去不想打就回来,完全占据主动权。所以争霸天下很简单,汉王只需要把秦国的路线再走一遍就行了。第一步,拿下秦国地盘,第二步冲出函谷关。

刘邦听到这里心情轻松了很多,接着问:“大将军,第一步三秦,怎么打下来呢?现在他们是严防死守,蜀道本来就难,就算冲过去,还要面临大军,后勤补给很难供应。”

其实就在百年之后另一人也想用这一套拯救大汉,就是因为补给跟不上,一辈子都没能出去,这人叫诸葛亮。

韩信又笑了:“大王其实漏算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便是民心。现如今关中的民心都在我们这边,其实我们需要的补给没那么多,如果大王是关中地区的秦国百姓最恨的人是谁呢?”

“答案是项羽和三秦将领。项羽带兵屠杀关中,火烧咸阳,但他只能排第二,关中百姓最恨的其实是三秦将领,秦国的叛徒。自家的男人,孩子,跟着将军出去打仗结果全被坑杀,而这些败军之将,竟然有脸当关中王!

“百姓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们。大王您入咸阳约束军队,安抚百姓,约法三章,百姓都念您的好。”

“如果有得选,百姓一定会选择我们。所以我们只需要训练士兵整肃后勤,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要我们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关中,百姓一定望风而投,我们就可以以战养战拿下三秦轻而易举,这便是我韩信的战略谋划。

韩信的话说完空气似乎都安静了,刘邦激动得手足无措,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国士无双,他庆幸自己赌对了。

公元前206年7月,韩信指挥汉军佯攻陇西,在子午道布置疑兵,最后大军秘密集结暗度陈仓,冲入关中。

局势完全按照韩信的预演发展。看到汉军来袭,关中百姓笑脸相迎。很短的时间,关中秦国故地,被刘邦尽数攻下。

在这之后,西出函谷关,韩信凭借着他高超的军事才能,为日后的大汉打下大半壁的江山,战必胜功必取,百分之百胜率的军事神话震古烁今,成就了“兵仙”——韩信。

这就是一个草根发迹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韩信能从一个“乞丐”逆袭成为“兵仙”是由无数的因素促成的:大时代的背景下,需要那样一个人,带领中华民族从军阀割据走向统一;

汉军需要这样一个人,力挽狂澜,打破僵局。要有伯乐,没有夏侯婴萧何的慧眼识珠,或许韩信也终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但最重要的,便是韩信国士无双的真材实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或者说只有真的有这样才华的人,才会有机会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实现阶级跃迁,成就一段佳话。

愿与诸君共勉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汉王   秦国   关中   项羽   国士无双   汉军   刘邦   乞丐   将军   军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