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位女教授,是自强不息逆天改命的典范,虽励志但令人反思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特殊的人物。

她是一位生于晚清的女子。

她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女教授,首位女硕士,也是北大历史上首位女性教授。

她的白话文小说写的比鲁迅的还要早。

她出生于晚清,却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但当爱情来临时,她又敢于突破自我,拥抱新生活。

这位不凡的女子叫陈衡哲,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女性的代表。不仅才华横溢,还是旧社会女性对抗封建礼教的典范。

陈衡哲

她反抗封建社会勇敢“造命”的经历让人津津乐道,一直都是靠自身努力逆天改命的楷模。

她是反叛的,是才华横溢的,也是自强不息的。她的事迹和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但当你细细品读她成功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其实她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曾有那么多人为她的成长铺路架桥。

个人的才华和努力虽然是她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没有那些外在的助力,她的成功应该也会难上加难。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促使她成功的那些外界因素。

我们先了解一下她的家世。

陈衡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在浙江为官,既是同事也为知己。

她的大伯父陈鼎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院编修,也当过蔡元培的老师。

她的二伯父陈范在江西当官,办过《苏报》。其长女陈撷芬16岁时就在上海创办了《女报》。还当过上海爱国女校的校长。

陈衡哲的三舅庄蕴宽当过知县、知府、边防督办,是陈衡哲小时候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其“造命”思想的启蒙者。

庄蕴宽

陈衡哲的父亲陈韬家学渊源,擅长书法、诗词、收藏和鉴赏。

她的母亲庄矅孚有良好的书画功底,并且性格温柔娴淑,遇事冷静,思想开明,精明能干,家里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

陈衡哲的父母虽是包办婚姻,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相处十分融洽。二人经常一起研习书画、读书吟对,家里的书香氛围特别浓厚。

1890年7月12日,陈衡哲出生。当时陈衡哲的父亲陈韬尚未做官,全家靠祖业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七八岁前的陈衡哲是简单而快乐的,但也接受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常规教育。

《女四书》、《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等都是女孩子的必读书目。在封建社会只有读了这些书才能完成封建社会里一名合格女子的蜕变。但这些都是什么书呢,无非是告诉女孩子怎么更好地从属于男性,怎么更好的找好男尊女卑的位置。

除了这些文字上的教条,还有身体上的一道关,就是裹足。这是成为封建社会里合格女性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陈衡哲也不例外,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开始要求她接受这样的洗礼了。在她母亲眼里对裹足重要性的理解跟别人家的母亲一样,也认为裹足是女儿通往幸福婚姻的唯一出路。但对于裹足陈衡哲是抗拒的。不为别的,只因为太过痛苦。

刚开始她母亲也比较强硬,但裹完的脚总被她晚上偷偷的释放出来,一来二去被她母亲发现了。

虽然中间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但陈衡哲始终对抗着裹足,最终她的母亲选择了妥协。

在这里不得不提她母亲异于其他家长的包容性和开明性,如果她再强硬一些估计小陈衡哲也是能就范。

但她母亲没有这么做,这对于当时封建意识横行的社会来讲,她母亲此举是有一定魄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为陈衡哲日后的留学留下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在陈衡哲三四岁的时候她母亲庄矅孚就开始给她进行文化上的启蒙了。在她13岁之前就已经背过了厚厚八册的《黄帝内经》。

在陈衡哲13岁的时候,她就背着父亲,与母亲达成了去广州投奔舅舅读书的愿望。她的母亲真是一个开明的母亲,换作是别人家的母亲是极少会让一个13岁的女孩孤身在外的。

陈衡哲因年龄原因未在广州入学,后去了上海读了中西医学堂,虽然这算不上怎么愉快的学习经历,但她毕竟在那里度过了三年难忘的成长时光。

在父亲严厉的崔回信下,她结束了人生第一次求学之旅。

然而家里这次要她回去的主要目的是要给她成亲。父亲为她务色了一个不错的相亲对象,门当户对。

其实父母的安排是封建社会任何一家父母的常规安排。当时陈衡哲也17岁了,别人家的女孩17岁早嫁掉了,但陈衡哲还在漂泊。陈韬与庄矅孚认为这对于陈衡哲并非长久之际。

陈衡哲断然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开始她的父亲还有些耐心,但随着陈衡哲三番五次的反抗他终于爆发,但最终换来的却是陈衡哲的晕厥当场。

她的父母终究是爱他们的女儿的,也终究是开明的,最后他们妥协了,并答应可以一直在家她养着她,不再干涉她。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女性作家叫萧红,也是被父母逼婚,抗婚外逃。但最终换来的却是父亲与其断绝父女关系的绝决,并且断了她的经济来源。此后的萧红命运大部分进悲惨的,年纪轻轻就病世了。与萧红的比,陈衡哲真的就幸福多了。

此次抗婚的成功仿佛为陈衡哲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以后的陈衡哲留洋、爱情、工作仿佛开了挂一样,基本都是顺遂如意的状态。

陈衡哲的人生是成功的,她也是我国近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我们在谈论她时无不为她敢于对抗旧礼教的勇气而拍手叫好,无不为她敢于“造命”的精神而赞叹。

但当你反观她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她这颗最大最美的果实离压根就没离开过家庭这棵参天大树的供养。

只强调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而忽略成长环境的说法是不科学的。除非实在没有条件那就只能硬拼硬闯了,但这样想取得成功何其之难。成功幅度也会受限。

再来看陈衡哲,如果她的父母不是那么开明,甚至还很顽固的循旧会怎么样呢?

第一,裹足是逃不了的。裹了足她就不可能有留洋的机会了,因为当时留洋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是天足。

而留洋对于她人生的意义非同寻常。不留洋她就不会结识她一生挚爱的人,不留洋她就不会结识那么多有识之士, 不留洋她身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第一的荣耀。

第二,如果她的母亲和别人家母亲一样是特别守旧而胆小的,她就不会那么大胆的放纵陈衡哲孤身去广州求学,不去广州她也就不会有眼界的开阔和异于常人的思想蜕变。

庄矅孚

第三,如果她父母如萧红父母般顽固非要她嫁人,那以她的性格大抵会一走了之,说不定也会以死相抗。

那将会是何等惨烈的场面。最后应该也落个被六亲不认的下场。

没了父母的经济支撑,她再有抱负又如何去实现呢。

这里同时也不得不提她的亲属,首先是舅舅庄蕴宽。

在她小的时候她的舅舅就给她讲造命的思想,这无疑是她反叛思想的启蒙,她这个见多识广的舅舅也是她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到了广州,如果没有舅舅的照顾她的一切理想抱负也都只是空谈。

她的舅舅不但对她生活上进行照顾,更是她授业上的恩师。哪怕是他上班期间也要抽空骑马回家为她补习功课,这是怎样的一种支持。

还有她的姑母陈德懿,也是才华横溢,且德才兼备,她为陈衡哲的成才也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当然陈衡哲本人也是极出色的,不然家庭再怎么提供支持她也只能是外强中空,最后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她的自强经历往往很容易让人忽视她的家庭对于她成才的作用。

在我来看,家庭那片沃土同样是她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再优良的种子撒在一片干脊的盐咸地上也是难以打出理想的产量。

我们平时在教育后代的时候让其自强自立是没有错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千万不能把成功的因素全归到孩子自己身上,庄稼的丰收不但要种子好,还要有沃土,有浓肥,有合适的气候和精勤的管理。

家长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只有家庭这棵树杆强壮了,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养分去吸收,然后才能结出硕美的果实。

任何只强调孩子单方努力的做法可都是脱责的不科学做法。那么多杰出的人物尚且如此,做为普通人的我们确实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开明   封建社会   自强不息   广州   首位   舅舅   典范   父亲   母亲   父母   条件   思想   我国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