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朝与佛教(上)

文|阿明

编辑|青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出现了影响后世深远的文化高峰。

唐代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佛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刻的。

唐代佛教在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精华,不断地发展、创新,从而使佛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和艺术。

唐代佛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唐代,佛教不但是一个宗教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思想现象。

下面就结合唐代不同时期的一些具体事例,来探讨一下佛教在唐朝的发展情况。

唐朝前期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

唐朝前期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唐高祖即位到唐睿宗即位,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第二阶段为唐睿宗即位到唐武宗李炎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限制佛教的发展;第三阶段为唐武宗灭佛,唐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恢复期。

首先,唐高祖李渊并没有意识到利用佛教对巩固政权、维护统治所起的作用。比如,他没有把佛教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来使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来控制百姓。

在对待道教方面,唐高祖李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限制其发展;但是他又将道教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来使用。

唐睿宗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对佛教的认识和利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认为佛教是一种精神信仰,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道教则不同,它可以用来作为其政治工具。

唐睿宗对佛教和道教在利用上都采取了积极利用政策。通过采取这两种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巩固政权。

除此之外,唐睿宗还通过制定一些新政策来促进佛教发展,如设立了许多佛经翻译机构和佛经印刷机构等。

唐初佛教的发展状况

唐朝初期,不仅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僧人出现,而且还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典籍和一些重要的佛教流派。

虽然这些佛教流派各自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理论观点,但是它们都能够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时,不仅一些著名的佛教人物出现了,而且一些著名的佛教著作也被译成了汉语。比如《摩诃止观》《大般若经》《无量寿经》等。

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佛学大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义净等人都在唐王朝境内传播了他们各自的佛教思想。

此外,由于在唐王朝境内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佛学流派,比如“五家七宗”之说以及“玄门八宗”之说等。

唐朝中后期的统治者

在唐高宗统治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高宗时期,皇帝本人就非常信奉佛教,并经常为佛教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她曾亲自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寺庙,以供皇帝前来拜祭。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武则天在位时还曾经设立“僧尼度牒”来管理佛教事务。

武则天统治后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她也多次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佛寺和佛塔,其中一些大型的佛寺和佛塔的规模之大、建造工艺之精,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是既利用又限制。在他们统治期间,佛教在唐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唐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利用佛教来为自己服务,还曾多次颁布法令来限制佛教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统治者通过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来对佛教进行管理。

这些法令主要包括:规定僧人必须履行五戒、六戒和十戒;要求所有僧人都要遵守佛教“四众”中“沙门”的戒条;要求所有僧人都要学习经文、练习佛经并持诵《法华经》等。

武则天的佛教政策

武则天在位期间,对佛教政策的调整和加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佛教的发展。武则天曾多次下诏,表彰僧尼、传播佛经、译著佛经、造寺开道、募僧造像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其次是利用佛教来加强统治。武则天以“圣神皇帝”的身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扬佛法,大力提倡佛学。

在武则天的倡导下,各地寺院纷纷建起了不少佛塔、佛像、经幢等建筑。

同时,武则天还下令僧尼都要着法服,佩挂僧尼戒刀;其所居之处还要悬挂“大云经幢”等标志;寺院内部更要设置经幢、佛像等。

最后是严厉打击佛教中的反动势力。武则天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对佛教中的反动势力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

她还亲自修改了《僧尼制度》,使佛教教规更加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教徒只能想方设法地去逃避刑罚的制裁。

武周时期的佛教,其规模和影响都不及唐朝时期,但也有一定的发展。

由于武则天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声望大大提高,因此她也就借此而积极利用佛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她将佛教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先后利用佛教来对其统治进行了调整和加强。

武则天执政期间,曾多次下诏禁止佛、道两教在朝廷中设立教职和住持寺庙。她还要求各地僧人不得擅自设置寺庙。

同时,她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佛教教育,并采取措施限制僧人的活动自由。她还利用佛教来达到控制佛教的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教合一”运动。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数次下诏禁止民间铸钱、炼丹和制药,以达到控制和引导民间佛教的目的。武则天还大力支持道教的发展,并让道士参与朝政。

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一些道士也开始学习佛家思想而走上了学佛求道之路。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教合流”运动中的老子、庄子、孔子等人。

佛教在武周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例如“天台宗”就是在此期间兴起并得到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佛学著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成就。

中宗时的佛教控制

唐中宗李显,因其皇后韦后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所以他继位后,也采用了武则天的方式来对佛教进行控制。不过,在此之前,他曾对佛教进行过限制。

唐中宗李显继位后不久,即“天会元年,大赦天下”。在这次大赦中,李显下令“诸道观并修僧尼道员之位,以待天下僧人”。这就是所谓的“三教合流”。

其实,在此之前,中宗已开始了对佛教的限制。李显的母亲武氏是武则天的外甥女。她在位时,就曾下诏禁止天下僧人和道士还俗。

中宗李显即位后,为了消除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而重新恢复佛教政策。他先是在天复元年下诏:“天下诸州寺观内诸僧尼道士还俗者,悉听还俗;仍令三品以上僧尼道士、诸州道观内诸僧、及诸州僧道不还俗者,并量事降罪”。

同时他又下诏:“天下诸道观及僧尼道员之位、位号、法器悉令恢复”。唐中宗对佛教的限制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上,而且也体现在经济层面上。

当时的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世袭贵族及官员的供养;二是僧人的“自请”和“公启”。

世袭贵族及官员对寺院进行供养后,都可以从寺院中取得大量的田产及其他物质利益;僧人则可以通过“公启”来获得寺庙土地及其他物质利益。

在此之前,僧人还需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度牒”作为信众身份的凭证。中宗恢复佛教政策后,他先是下令从全国各地寺院征收“度牒”;后又下诏对僧尼进行登记。

总结

佛教在唐朝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实现的。但是,唐代统治者对佛教的利用、限制和利用政策也是有区别的。

对于那些统治者来说,佛教只是一种统治工具,因此,他们对佛教采取的是利用和限制政策;而对于那些统治者来说,佛教则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他们对佛教采取的是利用和鼓励政策。

总而言之,在唐代前期,统治者们利用和限制佛教进行统治的时间很长。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到唐中宗为止,期间总共有14位皇帝曾对佛教进行过信仰上的支持和鼓励。

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则由于受到了打击而导致了对佛教的控制。唐代后期则由于受到武周政权的影响,而使得对佛教进行控制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唐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三教合流”运动,即唐初的“道宣大乘”运动和唐中期的“三教和合”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佛教   唐朝   道教   僧尼   僧人   寺院   统治者   唐代   时期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