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一个孤独而纯粹的人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被关在死牢的海瑞,突然被酒肉招待。酒足饭饱之后,他听到两个消息:

一个是夫人难产,在从南京返回老家的路上离世,给他生下的儿子,也未能保住。

另一个是嘉靖赦免了他的死罪,但老皇帝已驾崩,新君不日继位,他将受到重用。

此时,海瑞已被关了10个月,听到第一个消息他满脸悲戚,却强忍下了泪水。

听到嘉靖驾崩的消息后,却大哭不止,把刚吃下的东西全部吐出,还几次哭昏在地。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海瑞耳边响起了嘉靖的怒吼。此时此刻,他完全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这是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结局部分的情节。而历史上的海瑞,也的确是个孤独的人。

剧照:海瑞痛哭不止

海瑞出生于南海之滨的蛮荒之地,三岁丧父,寡母忍受极大的苦难,将他养大成人。

海母是个要强的女人,除了抚养儿子,在海瑞拜师之前,还给儿子口授经书,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海瑞从小没有玩伴,只认四书五经。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养成了孤僻、偏执的性格。

海瑞明白母亲的辛苦,对母亲极其孝顺,即使年过半百,晚上也与母亲同眠 。

同时,他从母亲那里,也接受了刚毅正直的品性,而且这种品性影响了他的一生。

母亲性格过强,儿子又过于孝顺,这些并未给家庭生活,增加些许和谐愉悦的成分。

海瑞结过三次婚,还纳了两个小妾。第一任夫人在生了两个女儿后,因与婆婆不和而被休掉。

第二任夫人,仅仅结婚一个月,也是因为与婆婆关系出现问题,而被逐出家门。

第三位夫人没有被休,却于1565年离世,据反对海瑞的人传言,其死因“极为可疑”。

海瑞的三个夫人和两个小妾,共给生下三男两女,但这五个孩子,皆不幸先后夭折。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给海家留下血脉,这成了海瑞终生的遗憾。

在遭到弹劾回到海南的时候,他既无工作可做,又无天伦之乐可享,那份孤独是可想而知的。

从晚年一直到离世,守在他身边的,只有一老仆;他的丧事,是王用汲料理的,而王用汲是他唯一的朋友。

剧照:海瑞与王用汲

海瑞一生只是一个举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福建南平做了四年儒学教授。

海瑞与历任教授不同的是,从不收受学生礼物,也从不给上司送礼。

上司来检查工作,其他人跪下行礼,只有他屹立不倒,那架势像极了笔架,由此便得了个“海笔架”的绰号。

在45岁的时候,海瑞被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府,与各级官员打交道的机会多了。

但大家很快发现,他太过刚直,太过较真,是个很不好相处的怪人。

例如,他把孝道看得特别重,即使委屈妻儿也不能委屈父母,他要求属下都这样做。

《大明王朝1566》中有个情节,县丞因老婆与老爹不和,没和老爹同住,海瑞就勒令他把老父接来,否则参他不孝,罢他的官。

对下属要求严格,海瑞对上司也一点不含糊。

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对驿站的招待百般挑剔,海瑞便逮捕了胡公子,把他送到总督衙门。

他的解释是,胡总督节望极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这个公子一定是假冒的。

还有一次,御史鄢懋卿奉旨到地方清理盐法,所到之处,官员都毕恭毕敬,小心侍候。

海瑞听说后,就给鄢懋卿上书一封,说如果钦差大人不能拒绝各地官员的阿谀奉承,就不能做到公事公办。

鄢懋卿接到书信,只好绕道淳安,海瑞一封信,为淳安百姓省下了一大笔开销。

“惹不起躲着走”,这是当时许多官员对海瑞的态度,淳安百姓,也因此免除了许多经济上的负担。

剧照:海瑞与胡宗宪

海瑞直言抗上,得罪了许多人,也失去不少升迁的机会。两年后调任江西兴国,他依然是个知县。

以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上司们自然怀恨在心,如果不是他本身过硬,多少海瑞也早被罢官。

说他“本身过硬”,即是他忠于朝廷,视百姓如父母;他清正廉洁,把节俭当美德。

胡宗宪曾给同僚们说过一个笑话:说老母亲过生日,海瑞大开宴席,竟然还买了两斤肉!

笑话不一定是事实,而海瑞一生除了官服只穿布衣,吃的是他和老仆在后衙种的菜,却是真的。

明朝官员薪资微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之用,许多官员都试图谋取一点灰色收入,以补贴家用。

而海瑞认为,一切法律法规,都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即使政府给的薪资不够吃饭,也必须无条件接受。

他认为百姓受苦,官员也不该享受。他不沾不贪,不愿接受一分一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据史料记载,海瑞去世前一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根据目测,这天银子似乎比规定多了一点。

不知用什么方法测定后得出,柴火钱的确多了六钱,海瑞临终嘱咐老仆人,把六钱银子给兵部送回去。

海瑞严以律己,对下属的要求也到了苛刻的地步。他规定,公文一律用廉价纸张,公文上的空白,一律取消。

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减轻朝廷和百姓的负担,但如此斤斤计较,却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海瑞去南京任职时,许多官员主动辞职或请求调任,大户人家把朱红大门涂成黑色,把轿夫从八人减为四人。

如此,忠心谋国、全心为民的海瑞,成了声望极高,却不受欢迎的人。

剧照:海瑞指责属下不孝

1562年,任首辅二十年的严嵩被嘉靖罢官,他的学生胡宗宪、鄢懋卿也随之倒台。

而曾经与胡鄢作对的海瑞,声望大涨,不久便被调入京城,升为户部主事。

1565年,南方倭寇猖獗,北方俺答挑战,而国库空虚,连军饷都没有着落。

嘉靖的兴趣主要是修玄炼丹,接触到的几个近臣,也不敢给他说实话,因为他极端虚荣,听不得半句逆耳之言。

他大权独揽,喜怒无常,大臣们为了自保,只会在皇上面前说漂亮话,没有人真正去关心国家大事。

皇上被蒙蔽,官员怠工无作为,士兵在前方卖命却缺粮饷。这一切被海瑞看在眼里,他不能坐视不管!

经过反复斟酌,海瑞先送走了母亲和妻子,又为自己买好了棺材,便向嘉靖递上了那篇著名的《治安疏》。

在奏疏中,海瑞指责嘉靖“虚荣、自私、多疑、残忍”,官员腐败,民不聊生,皇上却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

总之,一份《治安疏》,把皇帝数落得一无是处。嘉靖看罢大怒:“把海瑞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

太监黄锦告诉他:“海瑞是不会跑的,他为自己已买好了棺材。”

最后海瑞被捕,以儿子骂父亲的罪名,被投入诏狱,后被判为绞刑,等待秋后问斩。

海瑞在牢里呆了十个月,嘉靖临终也没杀他。后来人们才明白:皇上不杀海瑞,是想把这把“利剑”,留给儿子。

这说明,嘉靖尽管被海瑞骂得暴跳如雷,但从心里还是承认海瑞是忠臣的。

剧照:嘉靖皇帝

嘉靖驾崩后,新帝隆庆便要起用海瑞。可吏部官员在对海瑞的职位安排上却为了难。

起初,海瑞得到的都是品级很高,却没有实权的职位,这让他很郁闷。

后来他上了一份奏折说:“若我不称职,就罢我的官;若不罢我的官,就安排我实际的职务。”

以海瑞的名望,没有人敢罢他的官,哪怕是皇上!

隆庆三年,海瑞得到一个肥差——应天巡抚。

应天府是徐阶的家乡,徐阶家是当地的大地主,他的几个儿子依仗父亲的权势,侵占了许多土地。

海瑞一到应天府衙门,第一件事便是追回地主多占的耕地,再把这些土地还给穷人,结果追到了徐阶的家里。

当时徐阶已经退休,海瑞把诉状封送于他,要求其督促家人至少退还一半土地。

海瑞被判绞刑的时候,徐阶正做首辅,他将此事压下来,对海瑞是有救命之恩的。

接到海瑞送来的诉状,徐阶接受了他强制性的要求,把多占的土地退回。

海瑞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社会势力,可处理了徐家等几个案件后,他每天收到的此类禀帖,多达3000到4000件。

土地纠纷牵扯面之广,处理难度之大,远远超乎他的想象。而弹劾他的奏折,也纷纷飘到隆庆的身边。

有人说他“志大才疏”,有人说他“不识大体”,有人说他“不近人情”。愤愤不平的海瑞,被迫辞职回乡。

1570年春天,海瑞在辞职的奏折中,痛斥了所有大臣:“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海瑞:举朝大臣,皆妇人也

两年之后,万历继位,张居正担任首辅。海瑞给张居正写信,希望他主持公道。

当时海瑞去应天任巡抚,暗中得到过改革派张居正的支持,可这次,张居正认为海瑞轻率躁进,不适合委以重任。

从此,孤立无援的海瑞,在海南寂寞地度过了长达十五年的“退休生活”。

直到张居正去世后被清算,万历才想起海瑞,他需要这位公正廉洁的模范官吏,来光耀大明的门楣。

于是,海瑞被重新起用。殊不知,更大的不幸正在等着他。

起初,万历任命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事御史;不久,又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这期间,海瑞又给皇上递上一份奏疏,主张严惩贪官,贪墨80贯以上的官员,要实行朱元璋时期的极刑——剥皮实草。

这份奏疏引来了一场轩然大波,连万皇上也没站在他这一边。万历在批复中说:

海瑞今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愚戆,朕已优容。

“愚戆”,乃傻笨兼鲁莽。这个评价深深地刺痛了海瑞。海瑞由失望到绝望,一连提出了七次辞呈。

可万历认为:“虽当局任事,恐为所长,而用于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

所以,海瑞的七次辞呈,全部被御史驳回。直到1587年年底,海瑞死在南京的任上,才算得到彻底解脱。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守在他身边的只有那个老仆,因为他的妻儿全部在他之前离去。

在他死后,只留下了20两白银和一只旧衣箱,以及箱子里的几件破衣服。

为他料理后事的,只有他的至交王用汲,是王用汲拿出银子,含泪送走这位赤贫而孤独的老友。

剧照:王用汲

写在最后

在历史上,海瑞是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于他的评价,曾一度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

他熟读四书五经,看重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他认为身边的人,非善即恶。

他重视法律,一部《大明律》倒背如流。他严格执法,但在法律条文不及之处,又处处袒护弱势的一方。

所以,海瑞是百姓心中的“神明”,每到一地,大家纷纷放下手头工作,拥入他经过的地方,一睹他的风采。

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运回海南时,穿戴白衣白帽的人站满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这是他当之无愧的。

海瑞一生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在利益面前、威胁面前,皆坚守正义、坚守善良,是一个纯粹的道德君子。

但海瑞并未做出太多可圈可点的政绩,反而是他左突右撞的行事风格,让上司和同僚们心有余悸。

他不圆滑,不世故,道德上没有瑕疵,但待己待人,都苛刻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以至于大家唯恐躲他不及。

嘉靖和隆庆、万历,以及徐阶张居正,都称海瑞是大明朝所向披靡的利剑,而这柄剑却无人愿用。

他空有远大抱负与满腹才学,最终也没领悟和光同尘的道理,在道德楷模的荣誉下,走完了落寞而又孤独的一生。

海瑞是幸运的,在当时和后世,赢得无数人的赞美与尊重;海瑞又是不幸的,在长达几十年的仕途上,一直孤军奋战。

人无完人,海瑞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孤独;但对正义对善良的坚守,让他成了一个纯粹的人。

海瑞说:圣君留在了史册里、人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淳安   嘉靖   御史   南京   万历   皇上   剧照   官员   儿子   孤独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