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为5名烈士修建纪念碑并自发祭扫20年,烈士故事成为村庄集体记忆

“先烈们,我来看你们了!”3月24日,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宋家庄村村民宋修丛来到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清理杂草、擦拭碑体。

“20年了,这座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全村人的精神寄托。”宋修丛一边用毛笔修补脱落的金漆,一边介绍这座烈士纪念碑上5名烈士的情况:他们都是从宋家庄村走出去的,分别参加过淮海战役、掖县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牺牲在1947年到1951年之间,牺牲时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9岁。

“此前,这些烈士有的没有找到安葬地,有的安葬在外地。”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宋永刚回忆,2003年2月,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被分配到南京工作的村民宋君芝回乡探亲,听到村里烈士遗属要跑到千里外的安葬地祭奠,便在征得村民同意后,自费在村中修建一座烈士纪念碑,用来缅怀这5位烈士。

2003年6月,2米高的宋家庄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完成,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背面镌刻着5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自此,每年清明节前后,村民都会自发到烈士纪念碑前来祭奠英烈。

“父亲牺牲后,家人多方寻找安葬地,一直没有消息。我逢年过节都要过来看看,看看纪念碑上的名字,心里有个寄托。”站在纪念碑前,烈士宋桂朴的女儿宋文轩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宋桂朴1946年10月参军入伍,当时宋文轩才出生18天。后来宋桂朴跟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9月牺牲在异国他乡。

宋文轩说,今年2月,她儿子在网上查询到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外祖父的名字,一家人计划今年去丹东为宋桂朴扫墓,告诉他这么多年乡亲们一直没有忘记他。

整理花圈、鞠躬、默哀……退休后回到村里的教师宋文洲,带着孙子来祭扫英烈。

“5位烈士的故事,一直是村民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记录。”宋文洲说,前些年,他把从老辈村民口中获取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并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完善烈士事迹。讲课时,他一遍遍地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们听。

宋文洲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向孩子们讲述烈士的故事,让子孙后代不忘先烈遗志,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

这些年来,烈士的故事,成为村民的集体记忆,影响着一代代人。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宋家庄村先后有40余人报名参军、建功军营,先后有10余人次立功受奖。(■高志伟 管水锁)

来源: 中国国防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淮海战役   乳山市   纪念碑   烈士   村民   故事   英烈   先烈   村庄   牺牲   集体   记忆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