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紫外线可能更“毒”,长痘、过敏都和它有关

不少人对「防晒」有个误区:对抗紫外线是夏天的任务,其他季节不用太注意。

事实上,春末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可能更高。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紫外线是如何影响皮肤的,教你几个技巧打好防晒基础。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闫言

春末的强紫外线更易被忽视

很多人往往认为春天紫外线含量低,主要原因是气温不高加上阳光柔和。

事实上,有研究显示,春末和夏季的紫外线最强因此4~9月份尤其要注意防晒

春天紫外线更容易“伤”皮肤,主要有2点原因:

这个时期,紫外线对人的“隐形伤害”常被忽略:

皮肤干燥、夏季晒伤

春天皮肤干燥、粗糙、脱皮、长痘、瘙痒等症状,可能是不注意防紫外线的结果,不少夏季晒伤也是从这时埋下的病根。

更易对紫外线过敏

经过一整个冬天,人体对紫外线的适应性处于最低水平,皮肤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突然变强的紫外线。

由于春天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最高,几类人群更要重点防护:

晒黑,只是紫外线最轻的伤害

判断紫外线是否强烈,世界气象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对“紫外线指数”有个标准计算方法。

紫外线指数指的是,当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最高时(一般在中午前后,即从上午10点~下午3点的时间段),到达地球表面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表示。

大家可以借助常用的天气预报软件查看每日“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主要分两种:

如果不注意防晒,还容易患上一些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

比如,很多人到了4月份,一晒太阳就容易产生红疹、发痒等感觉,这就是多形性日光疹引发的。

此外,植物日光性皮炎跟饮食有很大关系。像苋菜、芹菜、菠菜等感光蔬菜,过敏或特异性体质的人可能会因食用不当导致皮炎。

如果一次性摄入太多感光食物,吃完后一定不要暴晒皮肤。

一份日光紫外线“防护攻略”

日光中的紫外线除了引起皮肤反应,增加皮肤癌风险,还可导致角膜炎、视网膜炎、白内障、眼底黄斑变性等。

因此,对多个身体部位都要进行科学防护。

规避性防晒

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紫外线指数高的时段(中午、春末夏季)和地点(高原、海边、雪地、幕墙玻璃周围等),选择在树荫、建筑阴面活动。

遮挡性防晒

已患有青光眼、色盲、夜盲症、视神经网膜炎等患者,不适合戴遮阳镜,会加重病情。

防晒化妆品

防晒化妆品使用原则:

场景

防晒产品选择

可能受UV照射的室内

SPF15/PA+以内

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

SPF15~25/PA+~++

直接在阳光下活动

SPF25~30+/PA++~+++

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

春末、夏季阳光下活动

SPF50+/PA++++

提示:活动涉及出汗或水,应选择防水抗汗类产品;涂抹产品宜在出门前15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量以1分硬币大小涂于全面部为宜。

系统性光保护剂

口服药物或食物补充剂,通过对抗光氧化损伤、修复细胞膜和DNA、减少炎症反应等途径,减轻光损伤。

平时不妨吃些番茄、西瓜、猕猴桃、葡萄、红薯、丝瓜、牛油果等果蔬和薏米、腰果、核桃、鱼类等。

一些药物如维生素C/E、烟酰胺、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服用光敏性药物后要避免晒太阳,否则在光照刺激下,可能引发人体过敏性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水疱,溃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本期编辑:张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紫外线   日光   春天   遮阳   防晒   夏季   防护   皮肤   指数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