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内乱-印度东北地区的独立运动

如果说,旁遮普的锡克人多少还与印度有些文化渊源,那么印度东北各邦则是连一点渊源都没有。

东北各邦的祖先最早是从黄河上游迁移过去的,之后又有很多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缅甸北部民族迁入。他们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人种属于蒙古人种。他们的祖先迁移到这里后,建立起了阿洪姆王国(Ahom kingdom)。这个王国从13世纪就有了,后来成为了缅甸的附属国。在1824年英缅战争后,这里割给了英国。英国人为了方便管理,就把这个地区并入到了印度。

但是当地的那加人°(那加兰邦9)、米佐人°(米佐拉姆邦°)、梅泰人(曼尼普尔邦9)、博多人(阿萨姆邦)等,都不认为自己是印度人,不应当归属于印度,因此,他们强烈要求英国人把他们和印度分开。其中,最典型的还是那加人。

从1929年开始,那加人就一直请求英国当局在这里设立单独的一个直辖区,由伦敦直接管理。但是后来发生了二战,英国人为了笼络当地人,就向他们立了一个flag,你们先帮我打仗,战争结束就直辖。但是在战争过程中,那加一带是英日作战的前线,很快就刺激了当地人的独立意识。于是战争结束后,他们不仅要求自治,更是要求独立。

怎奈,印度的独立来得实在太快,英国人根本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于是在1946年,那加人找到了印度当局,无论如何都要独立。

但是尼赫鲁不能以那加人的视角看问题。

尼赫鲁追求的是什么?他认为,印度历史上遭遇的殖民苦难是因为印度太弱小。弱小的原因就是因为内部分崩离弃。如果印度在独立后继续变得四分五裂,当外来殖民者重启战端时,印度就会步莫卧儿帝国的后尘,当地所有当地的土邦、民族、宗教群体,都会受难。因此,尼赫鲁毕生追求的是—个完整的印度联邦。

尼赫鲁面对诸多分裂主义势力时,玩了一招拖字诀,说你们独立后无法在政治和经济上生存,不如先等等,过几年再解决。于是,等到那加人找到尼赫鲁时,尼赫鲁就套用这个道理说服了那加人,双方据此签了协议。

不过,双方对协议的理解有点南辕北辙。

那加人认为,独立就是建国,现在的自治,就是建国的第一步。

但是印度认为,独立建邦自治,可以给你巨大的自治权利,但是建国不行。

双方在政治目的上有根本性的冲突,所以矛盾很快就发生了。

1951年,那加人的独立运动委员会为了宣传建国,于是开始组织公投,结果,99%的那加人表示赞同独立。这直接引来印度中央政府的强烈打压,出动阿萨姆步枪队逮捕运动领导人。

等到了1956年,这个运动的领导人又开始宣布建国,并放弃了原有的「非暴力」原则,改为武装斗争。那加人闹独立就刺激了周边的米佐人、梅泰人、博多人等,他们模仿那加人,也要闹独立。这是东北各邦独立运动的起源。

既然是起源,还有之后怎么发展的问题。

印度独立后,本土的农民生活很困难,很多都跑到东北邦这个地多人少的地方求生活。因此带来了长时间的移民问题。不仅是印度本土的移民,到1971年印巴战争时,又有大量的孟加拉难民涌入东北各邦,更是激化了移民与本地人的矛盾。到目前为止,阿萨姆邦的Muslim 人口,都占了1/3,是印度Muslim 比例最高的几个邦之一。

移民问题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后果,文化差异、宗教差异、信仰差异、土地纠纷、经济难题等等等等。

结果就是,当地人特别排外,每年都有上百起族群仇杀事件,每年都有上千人死于族群仇杀。因此,当地成了印度族群仇杀、暴力活动最严重的地方。大家可以联想一下现在的欧洲难民问题,美国的墨西哥移民问题就不难理解。

除了移民问题外,更根本的还是经济发展问题。

在印度独立时,当地人的生产生活虽然落后,但却是印度生活水平最高的几个地区之一。

印度在建国之后,因为当地山地多、交通困难,一直把东北各邦当做是东部的防御屏障,对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并不积极。长久以往,当地人产生了一种被遗忘的感觉。政府前来投资矿山,多是拉到了印度内地,收益并不归当地人,而且印度政府也不在经济发展上补偿,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印度政府的剥削。

如果说,族群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是分裂主义的种子,那么移民矛盾、经济发展矛盾就是培养种子茁壮成长的土壤。

可以说,东北各邦虽然小,分裂势力弱,但是分离倾向却是最强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印度   加人   东北地区   尼赫鲁   独立   阿萨姆   内乱   英国   族群   当地人   移民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