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澶渊之盟后的宋真宗赵恒为何会沉迷于“天书”之中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即位时,大宋已经开国四十多年了,与他的大伯(宋太祖赵匡胤)和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相比,宋真宗没有陈桥兵变的惊心动魄,也没有斧声烛影的流言,创业的两代君王已经为大宋开创了一个基本良好的开局,但在帝国的基本面之下,仍有各种危机潜伏着,需要年轻的真宗去解决。

首先是解决赵氏皇族的内部纠葛。

在宋太祖有儿子的情况下,宋朝没有父死子继,却实行了兄终弟及,这让宋太宗的得位受到了质疑,为了巩固权力,宋太宗对自己的兄弟赵廷美以及宋太祖的儿子们(赵德昭、赵德芳)进行了打压,宋太宗的有些做法甚至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有些看法。

宋真宗即位后,首先是给受到政治上不公平对待的宋太祖这一支的后人给予平反,恢复原本的爵位,宋真宗对自己的兄弟也十分友善,宋真宗对待赵氏皇族的一系列操作,消除了父亲皇位继承合法性的困惑,只有父亲皇位名正言顺,自己的皇位才稳固。

其次是稳定西南起义。

早在唐朝后期开始,四川社会矛盾就非常复杂,一直不太平,到了宋太宗晚年,四川地区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朝廷虽然派军队把起义军给镇压下去了,但起义军的余部仍在四川活动。

为了稳定四川,宋真宗派了名将张咏前往平叛,张咏不愧为当朝名将,他恩威并重,宽严相济,很快就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四川的局势。

再是对外战争。

宋朝外部两大敌人一个是西夏,一个是辽。由于宋太宗对西夏的放任政策,导致西夏的李氏家族不断做大,但此时的西夏对宋朝还算恭顺,于是宋真宗只得对西夏继续实行怀柔政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对付辽国。

早在雍熙年间,宋太宗就曾亲率大军组织过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史称为“雍熙北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次军事行动的失利,也改变了宋辽双方的军事力量,宋朝至此已无力北伐,只得由攻转守。

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这回辽国组织了一次针对宋朝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辽国大军向宋朝的澶渊地区发起了进攻。虽然多年过去了,但雍熙北伐失败的后遗症依然在朝堂之上蔓延,就连宋真宗本人也不可幸免,但在寇准的力主之下,宋真宗最终还是鼓足勇气,御驾亲征,最终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宋朝是以岁币的方式购买了辽国的退兵,但这一纸盟约,真正换来的是宋辽两国百年的和平。

内忧已平,外患也消,似乎天下已经太平了,宋真宗也开始自我感觉良好,但王钦若的一句“城下之盟,《春秋》之耻”,给宋真宗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至此,开启了宋真宗判若两人的人生。

王钦若的话,让宋真宗顿时觉得他至高无上的君权受到了挑战,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为了刷存在感,体现君权神授,于是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在帝国的朝堂上不断地上演着轰轰烈烈的“天书”运动,老天爷接连写下天书,全国各地一座座道观拔地而起,最终的泰山封禅,将“天书”运动推向了高潮。

宋真宗耗费巨资,不厌其烦的搞这些弄虚作假的东西,其目的就是要向天下宣告他君权的合法性,也向周边各国,主要是西夏和辽,宣示大宋才是天下之主,因为在军事上已经无法证明这一点,只能借老天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过幸运的是,此时的大宋建国不久,对于一个帝国来说,还正处于上升期,虽然朝堂之上沉浸在迷信活动之中,但并没有给民间的经济发展造成太大影响,北宋经济正一步步走向中国封建时代的高峰。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虽然刘娥作为宋朝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民间也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在政治上,刘娥是十分清醒地,在丈夫宋真宗驾崩后,果断下令将那些“天书”与宋真宗陪葬,迅速终结了这场“天书”闹剧,挽救了大宋的朝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真宗   澶渊   天书   君权   起义军   皇位   帝国   西夏   太祖   宋朝   赵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