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背后的无名英雄

氢弹到底有多牛?原子弹只配给他点火。理论上他几乎上没有杀伤上限。只要你手里有足够的原料,你可以炸毁整个太阳系。

1952年,美国第一枚氢弹炸响之后,苏联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慌,大家都有,谁多谁强”的发展理念,把史上威力最大的5800万吨当量的“大伊万”扔上了天。我说多少当量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我说相当于多少个广岛,大家肯定明白。一个“大伊万”大概等于3000个广岛。爆炸产生六十四千米高的蘑菇云,比地球最高点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出七倍多。巨大的威力让世界的头号玩家们为之着迷。

氢弹爆炸

1964年10月16日,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苍穹,大漠戈壁上升起了第二个太阳。一声天崩地裂的怒吼响彻大地,一朵蘑菇云翻腾着涌向高空。这道亮丽的风景,是中国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礼炮。

氢弹是真正实用化的武器,需要用原子弹点火。早在1960年,我国已经着手氢弹的研发。在共和国最艰难的那个岁月里,中国仿佛天命一般,诞生了一批巨佬。他们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硬是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中国清淡的神话,快速补齐了中国的致命短板。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成功试爆的间隔,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为有牺牲多壮志,感叹日月换新天”。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从接受这份任务开始,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从事的事业一起成了国家最高机密。直到许多年之后,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我们才知道了于敏、邓稼先、郭永怀等隐藏了几十年功勋的科学家。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荡涤了人心,凝聚成绚丽的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永不受人欺辱的强国梦想。

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这是一场恐怖的空难。当救援人员来到坠机现场的时候,13具遇难尸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是有两具尸体却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用力的把遇难的两个人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紧贴在胸部,中间竟然护了一份热核导弹的绝密文件,并且完好无损。人们这才发现,这两个人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现场所有人不禁失声痛哭。依据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重要资料,他牺牲后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个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郭永怀,这个在众人眼中有些陌生的名字,却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导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也是唯一一位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被授予烈士称号的学者。他还是冯卡门学派的中国传承者——钱学森的师弟。他值得世人用一生去铭记、去怀念。

还有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次核试验,一枚核弹从高空直接掉落,变成了哑弹。天上掉下个核弹,科研人员都傻眼了。他们想不明白,好好的核弹为什么会掉下来?100多名防化兵到出事地点寻找,始终没有发现核弹痕迹。为了查明真相,邓稼先亲自去事故区寻找。这位50多岁的核科学家,把钚对人体的伤害忘得一干二净。当他跌跌撞撞地赶到现场时,发现只是降落伞没有打开。回来时他连站都站不稳,见到同事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无事,我们的实验可以开始了。

邓稼先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主动邀请别人合影,但是这次他就邀请别人一同合影留念。他显然预感到了什么,他比谁都知道核辐射的危害。但是呢,他还是这样做了。几天后,邓稼先回到北京,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没有任何悬念,检查表明,他的尿里有很强的放射性白血胞染色体已经成粉末状,肝脏受损。他几乎所有的化学指标都不正常。

邓稼先

因为国家安全的问题,邓稼先许多时期不能被宣传。当时他的妻子连他去多久、干什么都不得而知。等到国家可以宣传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了。1986年,邓稼先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所有人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科学家为祖国藏匿了自己的名字28年。他的好友严振宁也从美国回来看望他,并与夫妻二人拍下了合照。而邓稼先嘴角的血迹成了许多人泪点。有人曾经问邓稼先在两弹成功爆炸之后的奖金,邓稼先总是笑笑。当时整个科研组获得总奖金才1万元。邓稼先在两弹研制中获得了最高级别奖金:原子弹奖金十块,氢弹奖金十块。都说癌症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剧痛。邓稼先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止痛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小时一针,都打成了蜂窝。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中国核武器的发展。

当时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几个核大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达到了实验室模拟地步,无需再做核爆。并且他们想用核禁试来封住别国,保住自己的核强国地位。邓稼先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就会丧失在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主动权。中国必须加快核试验。生命进入倒计时,已经全身出血不止的他坚定地对于敏说“我们现在就上书中央”。他和于敏一起字斟句酌地写下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建议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前,加快中国的核试验步伐。“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试验,选择你”。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员无不潸然泪下。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在妻子怀里与世长辞。他的临终遗言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到了最后一刻,他想的还是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精神已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无怨无悔,至死不渝。邓稼先逝世后,于敏十年如一日,将两人合作的最后一份规划一步步变成现实。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这一天,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1996年9月10日,联大通过了《全球禁止核试验条约》。正是因为邓稼先、于敏的战略眼光,为我国争取了十年宝贵的核试验时间。更让中国赶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同样令我们震撼的还有林俊德院士,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中国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都有他的身影。在75年的生命中,他参与了45次核试验,在罗布泊默默工作长达52年。他是国之院士,更是国之战士。

林俊德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在北京医院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面对结果,他出奇坦然:我的病我清楚,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三万多份研究资料需要归档。如果不及时整理,顶尖的技术资料和珍贵的数据信息将就此失传。同事、学生、亲人闻讯纷纷来看望他,他却说,我没有时间了,看望我一分钟就够了,其他事问我老伴吧。为了减少干扰,他几次要求医生拔掉导流管和胃管,反复对医生说,带着管子工作不在状态,我需要的是时间和效率。基地领导来看望他,他说,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不再做治疗,二是请你说句话,让他们把办公桌搬进来,让我工作,我可能还能活几天。

2012年5月31日,他的病情再度恶化。上午十点,连续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他颤抖着说“盘……C盘,我做完了,我做完了。”他想再休息一会。但是他太累了,这一躺下后就再也没能起来。5月31日20:15,林俊德就会让罗布泊发出45次巨大轰鸣的将军永远的闭上了眼。

两弹一星是一个传奇,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镌刻的一句话,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是当人们需要他的时候。他们的凡胎肉体就仿佛瞬间披上了铠甲,然后执剑从天而降,扫除一切黑暗。你问此英雄是谁?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答曰:无名,唯有青山为证,江海为名。他们将珍藏在共和国的记忆里,珍藏在14亿中国人每一颗自豪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氢弹   罗布泊   广岛   两弹   无名英雄   核试验   核弹   核武器   原子弹   中国   奖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