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组:适者生存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昨日发布一封全员信,宣布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要构建“1+6+N”的组织结构。

具体为: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根据全员信,张勇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同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戴珊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团CEO;蒋凡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万霖继续担任菜鸟集团CEO;樊路远任大文娱集团CEO。其他公司也将独立经营管理。

此举,被市场认为是阿里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商业观察家》对此的理解则主要有四点。


一、规模效应。

将高度垂管的业务架构,调整为独立性更强的子集团公司,并设置独立董事会进行更独立的经营管理。这可能说明,原有的垂管模型下,已经很难再产生相比同行业更强大的规模效应与规模优势了。

那么,就需要去调整,既然没有规模优势产生,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压倒性的规模优势,那就不能再吃“大锅饭”了,需要去重新找路子、换个角度去赢得新的规模优势。

通过赋予各子集团业务更独立的经营权限,松绑集团“郅浩”有助于各子集团去整合市场资源,去发现需求,去降低成本。

未来,各集团子公司也都可以进行IPO,进一步“虹吸”市场资源。


二、灵活度。

集团大了,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即所谓的“规模不经济”。

决策效率变低、官僚主义、僵化、互相推诿、责权不清等等。这个时候,大总部大集团空有“规模”,却无法产生效应与优势。

赋予子集团公司更强的独立性,理论上,一定程度能解决上述部分问题,能让各业务线甩掉更多包袱去轻装上阵,去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但阿里未来有可能还会不断地调整对业务分部的管理介入强度,因为管严了僵化,完全不管也可能会乱了,需要不断地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度。


三、财务。

这样的调整有财务层面上的价值。当集团大到一定程度,从财务上挖掘空间与业绩增量,是最快与最直接的路径之一。

这种调整也并不鲜见,至少在消费零售行业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麦德龙全球等。

麦德龙全球早前也是这样,做的事情就是把整个麦德龙集团拆分拆分再拆分,然后重新上市,再重新上市。

这是因为集团大到一定程度后,会有更多财务操作与整合空间。这个时候的企业高管很多也都是财务出身的高管,一般财务高管更喜欢这样的操作,通过财务运作来为公司增值是财务出身高管的惯常思维,像麦德龙全球之前就是这样,当时,麦德龙的高管一点都不想投资,而是想最好马上就有产出。


四、优化。

有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业务重组后,可能会‘毕业’一批人。重组不裁员有啥意义呀。”



附全员信:

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关于阿里巴巴集团组织治理变革的决定

各位阿里人:

在即将迈入新财年之际,首先我要感谢过去一年间,面对很多全新挑战之下你们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贡献。

自我变革永远是保持初心、开创未来的最好选择。阿里巴巴从1999年成立伊始,就不断在创新和变革中演进和迭代,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创造价值、引领发展。今天,我们也将迎来阿里巴巴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长为多业务、多业态的超大型组织,这些业务特质不同,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新财年伊始,我们全力响应国家“拼经济”的号召,以协助中小企业全面数字化升级,打造现代商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目标而积极行动起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创造不同,首先必须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入手,而变革又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

八年前的2015年,集团全面提出中台战略,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治理模式下的One Company。从2020年开始,集团积极倡行打造敏捷组织,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目前已经设立了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变革,走向组织治理的全新阶段——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具体计划如下:

成立云智能集团,由我兼任CEO;

成立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戴珊(苏荃)任CEO;

成立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CEO;

成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任CEO;

菜鸟集团继续由万霖担任CEO;

成立大文娱集团,樊路远(木华黎)担任CEO。

此外,其他具备条件的业务组织将设立多家业务公司,全面实行公司化管理。

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本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此次调整后,除满足上市公司合规要求外,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后台职能部门将全面做轻、做薄,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而我们多年以来积累的中后台能力,将有序进入到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为前台业务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价值。多个业务集团和公司所必需的共享中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的模式提供。在此也特别感谢集团中后台团队八年来的艰苦努力,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宝贵沉淀,才有实施这次变革的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每个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必须积极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形成各自的发展战略,快速决策、努力进取、勇于创新,直面市场的考验。每一位阿里人,不论你身处哪个业务集团或者业务公司,都必须让自己回归到一个创业者的状态再出发,以自身的激情和实力接受市场的洗礼,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我们相信,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市场的变化永不停止,新一代技术浪潮不断涌现,不拥抱变化就会变得僵化,不改变自身就会被时代打败。会当水击三千里,24岁阿里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有变革的勇气和使命感,更有变革的能力和底气。要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要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必须始终自我驱动,必须具备自我变革的勇气,必须坚持走在自我变革的路上。

未来属于更坚定、更敏捷、更拥抱未来的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勇(逍遥子)

2023年3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阿里   阿里巴巴   适者生存   规模   财务   未来   业务   集团   商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