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九伐中原

接下来仔细说说姜维和他的九次北伐。所谓9次,实际指的是姜维真正进入蜀汉权力中心后的9次北伐。

武侯加持—姜维的飞速成长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城人。自幼丧父的姜维,家境应该说还算不错,毕竟在那个战乱的时代还可以读书甚至阴养死士,家里没点钱是经不住这么造的。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这是个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27岁那年,被武侯发掘并重点培养。武侯评价他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嗯,军事方面是个好苗子。这里说的重点培养,并非像我们传统印象里照着接班人来培养的,毕竟武侯在那个时候心里已经确立了接班人的人选,那就是蒋琬、费祎。对于姜维,更多的是培养其军事能力,毕竟那个时期蜀汉人才凋零,数得上号的将军确实不多。于是有“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毕教军事”等等。

游戏里的"麒麟儿"-姜维

有了武侯的背书,姜维仕途进展飞快,逐渐成长为蜀汉军界的代表人物,从中监军到右监军再到司马,紧接着升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这个时期的蜀汉,在武侯病逝五丈原后,政权由蒋琬、费祎主持。他们自知文才武略与丞相相去甚远,总战略方针从驻兵汉中伺机而动转变为退守涪城防守反击。北伐在此时期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政治正确的旗帜,毕竟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明面上维持着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费祎的节制

247年,也就是蒋琬死后的第一年,姜维升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真正进入了蜀汉政权的决策层。直至253年费祎被刺,期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蒋琬这个好领导去世后,姜维觉得自己可以了,可以像当年丞相那样北伐了,建功立业才是我辈好男儿。费祎总是苦口婆心的跟他说,咱们不如丞相,家底儿也不如丞相当年的家底儿。丞相在的时候都不能北定中原,何况我们呢?别瞎折腾了,保境安民最重要,别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那不现实。即使如此,姜维在此期间还是发动了三次北伐。

第一次是247年,姜维率兵平掉汶山郡的夷族叛乱,不久雍凉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出陇右接应,与郭淮、夏侯霸战于洮水西。战后,姜维将降蜀的部族迁入蜀境;

第二次是249年,隔壁魏国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灭了曹爽,曹魏政局动荡。当此之时,姜维假节,趁机出兵陇右在曲山一带筑了两座城名为曲城,派句安、李歆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郭淮、陈泰统兵拒之,围点打援,姜维不得不放弃各郡,回救曲城,在牛头山附近被陈泰军阻击。曲城守军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留邓艾屯军白水北岸,防止蜀军反攻。姜维闻讯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己率军奔袭洮城,被邓艾识破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

第三次是250年,姜维再次出兵陇右,联合羌氐(di),攻取魏西平未克,俘获魏中郎将郭修,正是这个郭修刺杀了费祎,再结合姜维阴养死士的爱好不得不让人怀疑。

这三次北伐,共同点在于联合羌氐,可见曹魏在雍凉广阔的土地上,与当地各部族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也可知姜维在羌、胡部族之间还是有点分量的。所谓“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另外,姜维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出兵陇右,攻取雍州西部,切断凉州与曹魏的联系,进而把凉州及雍州西部纳入蜀汉的版图,然后居高临下,毕竟曹魏对于凉州的控制并没有像雍州那样根深蒂固,而且辐射距离越远,能量越弱。但他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国力。

曹魏雍州边境

放飞自我

公元253年春,费祎被刺身亡,姜维开始撒欢儿,远大的理想抱负终于可以实施了。同年三月,武侯的大侄子,吴太傅诸葛恪在前一年取得东兴之战的胜利后兴师攻魏,号称20万大军挺进淮南。同年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围南安,响应东线战场。雍州刺史陈泰闻讯后率军支援,走到洛门(武山附近,南安东边)的时候,姜维因久攻不克,粮尽撤退。

公元254年,后主加姜维都督内外军事。同年司马师立足未稳,曹魏内乱,狄道(临洮附近)长官李简受政变波及秘密向蜀汉请降,这回姜维改变了策略,不装了,直奔陇右占了狄道,同年十月围陇西郡治所襄武,斩魏守将徐质,魏军败退;随后乘胜追击,攻破河关、临洮。考虑到此处土地贫瘠,养不活军队,且道路不通,运粮艰难,于是姜维在此次胜利后只是迁河关、狄道、临洮的百姓入蜀地以削弱曹魏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役中蜀汉先锋荡寇将军张嶷战死,这让本就将寡的蜀汉雪上加霜。

公元255年,司马师病亡。同年夏,姜维趁司马昭继任后一脑门子浆糊之际,率夏侯霸、张翼等出陇西狄道,于洮西大败魏雍州刺史王经,斩敌数万之众。王经退守狄道,姜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安西将军邓艾并力抗蜀。陈泰、邓艾并未沿洮水、渭水而上,而是翻过渭源西南的高城岭,到达狄道东南方向的高地。姜维一方面仰攻不利,一方面又听说后路被截,于是退守狄道南钟堤,撤军。

公元256年,因前两年儿的胜仗,姜维升大将军。此时魏国方面换上了姜维的一生之敌邓艾,陈泰被调到了东线战场。新官上任三把火,姜维约定胡济在上邽会合。结果胡济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没来,姜维在段谷遭遇邓艾的主力,一场恶战后大败,退回汉中。可能这场败的确实有点惨,把前两年赚的都赔进去了还贴了不少,蜀汉百姓是怨声载道,舆论一边倒,连陇西那边儿都骚动不安了,姜维引咎自贬为后将军,仍干着大将军的活。

在舆论沸沸扬扬的时候,公元257年,趁着诸葛诞淮南叛变,司马昭调关中军南下讨伐的时候,姜维不顾民意的出兵北上,走傥骆道,出骆谷,进至沈岭一带。此处曹魏有个据点叫长城,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长城,兵少而粮多;守军听说姜维杀到了都怕得要死。邓艾,对还是邓艾,和司马望到长城合并拒守。姜维到芒水附近依山扎营,邓艾、司马望则是临渭水扎营。姜维数次挑战,曹魏不应。结果,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再耗着也没啥意思,遂撤军回,回成都。此役后复大将军之职。

自费祎被刺的六年来,姜维年年出兵,理论上来说就大败了一次,但已经闹得舆论不休甚至逼得姜维回到成都。这六年里,没啥太大的进展,客观上讲除了损耗了国力,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走遍了陇右的土地但陇右还是不属于你。

更可怕的是,一种反战情绪趁着257年的一篇叫《仇国论》的论文,开始在蜀汉上下蔓延,蜀汉根基出现了动摇。毕竟如前文所言,北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旗帜,王业一旦偏安一隅,便失去了其正统性。255年的时候张翼就反对过北伐,“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经过几年时间的发酵,再加上确实有过的大败,让人产生一种“你看,说了不行吧,就是不听”的感觉,以至于那段时间,蜀汉无论是驿馆酒楼还是田间地头,提起姜维就是一声声的国骂;以至于姜维在回到成都后的4年时间里没再出兵;以至于260年曹魏名义上的董事长曹髦被当街捅死这种顶级震动天下的变天的事儿出现,姜维都没有动静。

一直到262年,60岁的姜维摸着自己的胡须,揉着自己的肚皮,想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时候,决定再次北伐。已经经过四年的平息舆论和休养生息,仍然有人反对,这次是绝对资历的廖化老将军,他说,“兵不戢(ji),必自灭,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反战情绪已经自上而下的深入人心。但姜维自顾自的攻入洮阳境内。但孤军深入,补给困难,被邓艾在侯和(洮城东)布下兵马以逸待劳。蜀军大败,姜维以屯田为由退回沓中(在阴平郡,离汉中可着实有点远),实际是为了避祸。因为来自朝堂的压力与日益尖锐的矛盾使得他不得不寻求自保。

蜀汉北部边境

姜维没能等到他下一次北伐。263年钟会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后主降;264年,姜维死于乱军中,时年62岁。

姜维九伐中原,足迹遍布陇西、汉中,北伐已经成了他的代名词,是个不折不扣的狂热分子。其对蜀汉的忠诚我们是不可否认的,然其立志于功名,妄图不世之功,而玩众黩旅,致使蜀汉国力凋敝,确实一言难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临洮   蜀汉   陇西   汉中   司马   中原   丞相   大将军   同年   公元   将军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