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学难吗?上学又需要多少钱?

欢迎看官点击阅读本系列文章:穿越古代的生活[灵光一闪]

您的喜欢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

秉持“学习改变未来”这个理念。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是每个家长的心头大事。为此买学区房,报课外班,各种“为孩子的明天”努力。也正因此,教育费用成为许多家庭开支中的大头儿。

那么,古代的学校什么样?学费贵不贵呢?

首先,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官学(如今公立学校),二是私学(如今私立学校)。

学宫

所谓官学,是指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级官府直接创办和管理的学校。中央级别的官学,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太学和国子监。(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公办学校)

地方官学,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内官府办的学校,又称乡学或学官。《周礼》称:“乡有痒(xiáng),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痒、序、校、墊就是古代地方各级学校的名称,

学堂

到了西周,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学就已经蓬勃发展,形成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官学本身,既是学校,也是政府机构,教需是由官员兼任。西周的官学是不收学费的,以后历朝历代的官学也大多免费。那官学的经费来源是哪里呢?

主要是靠政府拨款(教育部拨款补助),还有士绅商人的捐赠。

宋朝时,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官学学生太多了,光靠拨款和捐赠难以满足官学开支。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宋朝开创了一种“学田”制度。所谓学田,就是国家拨给学校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并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所获得的收益就可以用作官学的开支。后来中央的国子监也开始实行学田制度。学田制,为以后各朝各代教育经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保证了官学的免费就读。

国子学

官学不光免费就读,有时候还能领到一些零花钱?

比如宋代的太学,不光免学费,吃住也免费,学生每月还可领1000文(学生补助)。宋代1000文,其购买力大约合现在的800元,这些钱现在的大学生也够花了,要知道,这是除了吃住以外的纯零花钱。

当然,在古代能上官学也是很不容易的。初期,官学就读的大多是贵族子弟属于权贵阶层;唐宋之际,官学开始向平民子弟打开大门,但得是学习特别好的才行

古代官学的免费,有点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学免费。那时候读大学,不光免费,还管吃管住,华业还分配工作。(那就是“铁饭碗”啊。不想现在,毕业还得奋斗找工作)

,难道官学就没有高费生” ,需要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古代的官学也会收一些自费生。比如汉代的中央太学有两类学生,“正式生”和“特别生”。

正式生由中央直接进拔入学,属于公费生,政府还发补助,(靠实力吃饭的学生)。特别生由地方送到太学,属于自费生,尽管也不需要交学费,但没有体根食宿费用需要自理。所以,太学中有些贫寒的子弟,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做小工,(这就跟今天的打工上学类似。)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代私学的费用是多少?

私学的开创者是孔子,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给了普通大众读书的机会。私学的老师不是政府官员,国家财政也不支付其工资。古代官学的老师相当于今天有编制的教师,而私学教师没有编制。私学类似今天的补习机构,上学得交学费,

私塾

孔子定的学费标准是十条束條,束惰就是肉干,类似今天的腊肉。这个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因为那个时代吃肉还是不容易的。那如果交不起肉干,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呢?也不是。老师也可以不收你学费,但你得帮老师家干活,以工代费,有点像今天导师带研究生的意思。

学堂

后来私学渐渐普及,运营模式也成熟起来。私学的经费来源也趋于多样化,有地方士绅的捐赠,还有政府的补助,所以个人缴纳的学费也逐渐降低,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了。

以明清为例,一个学生读私整的费用一般为每年80斤到120斤小麦。这个数量,当时半亩地的产出就足够了。清朝人口剧增以前,一户中等自耕农的家里大约能有5亩地。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的上学费用约占到全家年收人的十分之一。

以上看来,从古至今,读书上学也是一件难事。但是现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财政兜底。当代学生更应发奋学习,不忘初心❤️

大家怎么看呢?

引用

《周礼》

《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国子监   周礼   太学   官府   古人   学费   古代   费用   中央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