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烈的星河中擦亮信仰的红色

广元市深挖红色资源努力提升烈士纪念设施教育功能

党的百年征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与热血谱就一曲曲忠诚之歌,灿若群星的英雄志士,汇聚成一片最为耀眼、最为壮丽的历史星河。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区域、西线的主战场、后期的中心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四方面军在广元的两年零四个月时间里,与广元人民血肉相联,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整个广元境内有大量的红军活动、战斗,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在那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留下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2022年9月30日,广元市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立足红色沃土,深挖红色资源,不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整体功能,把烈士纪念设施打造成红色教育主阵地,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2022年4月1日,广元市朝天区学生在鸣水洞战斗烈士纪念碑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实”字托底建机制

2021年3月23日,广元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挂牌成立

烈士纪念设施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2021年3月,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随后,各县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相继挂牌。2022年6月,全市所有县区均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落实了编制,明确了职责,承担起区域内组织、协调、指导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管理、保护,以及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等任务,逐步规范烈士纪念设施各项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得到有效管护,纪念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集”字入手合资源

2021年12月24日,广元市利州区散葬烈士集中迁葬仪式在市烈士陵园举行

2021年12月24日,礼兵护送广元市利州区26名散葬烈士“归队”

为更好地保护烈士纪念设施,广元集中人力、物力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组织专人进行了两轮校核,对设施定位、保护现状、规模范围、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录入系统,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2021年下半年,将散葬在外的44位烈士迁至烈士陵园安葬,同时投资330万元,对12座零散烈士墓和22处县级以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整修完善,实现了“应迁尽迁、集中管护”,构建起以市烈士陵园为中心、县区烈士陵园为重点、其他烈士纪念设施为补充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体系。

“升”字用力提质效

布展后的广元市烈士陵园陈列馆序厅

广元市朝天区烈士陵园整修前后对比

自建局伊始,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便着手谋划各烈士陵园发展布局,积极对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同级发改、住建、财政等部门,寻求设施建设新突破。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到退役军人事务部汇报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工作,确定了8个需要新建和提质改造的烈士纪念设施项目。出台《广元市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考评细则》,将旺苍县烈士陵园等4个烈士陵园升格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先后有6个建设项目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确认,争取中、省补助资金4100余万元。制定《全市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按照“烈士陵园、文化公园、精神家园”三园合一理念,逐个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高标准设计规划,高质量建设实施,努力实现“提升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的效果。通过几年的提升改造,广元市各烈士陵园的场地更加宽广、功能更加完善、阵地建设有了历史性改观,丰富了其宣传教育、褒扬纪念功能,实现了凝聚“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光辉党史、砥砺奋勇前进”精神力量的目标。

“深”字落脚挖资源

整修后的旺苍县烈士烈士陵园

整修以后的广元市青川县房石烈士陵园

为切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挥红色资源作用,进一步摸清广元红军革命先烈底数,深入挖掘整理红军革命先烈光辉事迹,广元市结合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统筹全市党史、文旅、档案等相关部门,以县区为主体,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基本工作单元,扎实开展了一场抢救式、拉网式的红军革命先烈英名寻访工作。按照动员部署、梳理线索、开展寻访、基层审核、组织审查等步骤,全市累计寻访到广元籍参加红军的革命先烈52874名,其中有姓名的红军革命先烈23460名。经过本轮寻访,广元籍参加红军的革命先烈人数比原来掌握的47316名增加了5558名,广元籍有姓名红军革命先烈人数比原来掌握的14422人增加了9038名,进一步丰富了广元的红色基因库。

“红”字着眼传精神

广元市红军革命先烈英名录(2022年版)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广元一直把烈士陵园作为弘扬英烈精神的有效载体,着力打造精品展陈,丰富全市人民群众的红色课堂。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全面挖掘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背后的英烈故事,开展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对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知其来”“讲其事”“扬其名”。市烈士陵园陈列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通过对党史、革命史的生动讲述,将发生在广元的历史事件与英烈故事紧密结合,为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加鲜活的教材,为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019年以来,全市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群众在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入党入团入队仪式、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等宣传教育活动达17.9万余人次。郁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全市对英烈精神的传承与尊崇正在一步步浸入人们的心田。

几点启示:

一、烈士纪念设施提升是承载红色文化的有效手段

烈士纪念设施是安葬、缅怀、褒扬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宝贵资源,修缮好、管理好、维护好烈士纪念设施,对于世世留存红色记忆、代代传承革命精神意义重大。通过近几年开展县级以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并对现有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广元市各类烈士纪念设施旧貌换新颜,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主体功能突出、服务对象满意的红色教育阵地向社会各界张开怀抱,深植于川北大地的红色基因,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褒扬纪念英烈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各尽其责攥指成拳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必由之路

褒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开展寻访红军革命先烈英名工作中,广元市成立寻访红军革命先烈英名工作指导组,整合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党史研究室等9家单位力量,各县区组织专家对红军历史进行研究分析,将现有资料、线索分解到乡镇,为乡镇、村(社区)寻访指明方向。各乡镇成立寻访工作组,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基层干部扎实开展走访调查,向村民了解其前辈亲属、周边邻居中有无参加红军的线索,到战斗遗址、纪念设施、墓地坟茔实地查看,了解印证红军革命先烈英名事迹,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最终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广元红色文化研究大跨度的飞跃。

三、凝聚前行精神力量是赓续红色文化的重要目标

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既是更好地告慰和守护烈士英灵,也是为了更好地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让英烈精神永绽光芒。在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丰富红色故事内容,创新讲述形式载体,时刻把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融入其中,加强对革命文物、英雄烈士遗物、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深化研究、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进一步传承英烈文化、提升英烈事迹影响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在璀璨的英烈星河中擦亮信仰的红色,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陈胜稳)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吕佳俊

编审:王舒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英烈   广元市   广元   红色   烈士陵园   先烈   星河   烈士   红军   全市   设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