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女护士枪杀3人被判死刑,数万民众为她请愿,最后结局如何?

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开始温暖神州大地。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时候,全国各地本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但就在我国的新疆,却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女知青枪杀医护人员的事件。

在当时,这起非同一般的案件引发了社会集体关注,甚至还因此导致了万民请愿运动。那么,究竟怎样离奇的原因,会造就这样一个悲剧呢?

一、爱上新疆的女知青

就在1972年,一个名叫蒋爱珍的年轻姑娘来到了新疆,对于来自江南水乡的她来说,塞上的旖旎风光让她兴奋不已,蒋爱珍近乎痴醉地欣赏着沿途的美景,畅想着自己在这故土新归之地的生活与未来。

蒋爱珍的身份其实是一名知青,这在那个年代里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她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新疆的,而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和她的哥哥有着莫大的关系。

蒋爱珍的哥哥是一名军人,他就在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服役,是一个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而在给家里人的信中,哥哥为蒋爱珍描绘了一幅幅异域风景,这让身在浙江老家的蒋爱珍对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产生了向往之情,所以她才毅然决然的前往。

去新疆的这一年,蒋爱珍才十六岁,她满怀热情,抵达了新疆石河子,并被安排到了部队农场工作。虽然像大多数青年一样,蒋爱珍并没有干农活的经验,但她一不抱怨二不偷懒,总是热情洋溢地对待单位分配给她的任务。

然而,不管最初的相逢有多么浪漫,人们总是要面对熟络后的种种痛痒,与自然也是如此。气候环境是蒋爱珍遇到的最为严峻的考验,边疆的夏天是绚烂的,而冬天是煎熬的,大西北那极度干燥和寒冷的冬天,非常考验一个南方姑娘的忍受力。

因为适应不了,蒋爱珍总是流鼻血,也巨大的昼夜温差也使得她很容易感冒,至于皮肤皲裂、嘴唇裂口这些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即便如此,蒋爱珍还是坚持了下来,她没有叫苦,也没有抱怨,纵然有些许的难过也很快就排遣掉了。这个小姑娘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强大的意志力,都源自于她坚定的信仰。

在蒋爱珍的世界里,祖国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她无比热爱这如日方升的国家,又总是怀揣着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所以,蒋爱珍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援疆者,在她的眼里,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是她的家。

正因如此,蒋爱珍坚持了下来,她开始享受在这里的一切。在完成每天的工作后,蒋爱珍就去找哥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然后,蒋爱珍还会主动帮助其他的战友,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时间久了,兵团里的战士都记下了这个热情洋溢的小姑娘,大家都很喜欢她。而由于她的积极表现,组织上也注意到了她。在一年以后,蒋爱珍就顺利得到了加入共青团的机会。

在那以后,蒋爱珍做事情更加积极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团员,那就要拿出一个团员的表率作用。在空闲之余,蒋爱珍就主动教当地村民读书、写字,用实际行动展示一个知青援疆者该有的样子,这也使得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欢。

二、悲剧亦以此开端

在完全适应了援疆生活之后,蒋爱珍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更。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她被调到了新疆144团医院担任护士,而这也意味着她与哥哥之间要分开了。

应该来说,工作调动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个工作对妹妹的发展前途更好,但作为哥哥,一直是把妹妹当小孩子来看的,总是会为她担心。

思来想去,蒋爱珍的哥哥决定托人帮自己照看妹妹。好在哥哥认识的人很多,从军多年的他,想起自己有一个叫做张国政的战友,现在就在妹妹要去的医院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想到这,蒋爱珍的哥哥连忙托人联络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张国政。

一听是老战友找自己帮忙,张国政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会成为一桩冤案的发端。

在来到医院以后,蒋爱珍依旧拿出了原来的那份认真与热情,她白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晚上又自学护理知识来弥补能力的不足,这也使得她很快就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身为领导的张国政看到小姑娘如此好学勤勉,也总是鼓励他,并时不时地给她提供帮助。蒋爱珍很感激张国政的关怀,但她也不会总是麻烦别人,只有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才会找张国政帮忙。

说起来,张国政虽然是蒋爱珍的领导,但他也不比蒋爱珍大多少,正是一个青年有为的小伙子。而正因如此,不管是蒋爱珍还是张国政,都很注重保持彼此的距离,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是十分保守的,保持距离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选择。

于是,每次要去找张国政的时候,蒋爱珍总是会找一个同事陪同。两人在距离上的默契是十分明智的,毕竟作为青年男女,如果他们走的很近的话,总不免产生许多误会。

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蒋爱珍终究是凭借着优秀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并且顺利地入了党,她的人生正在稳步向前。

此时,距离蒋爱珍来新疆工作已经六年有余,她已经把新疆当做了自己第二个家。本来,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地发展着,但谁也不会料到,蒋爱珍的命运将迎来剧变。

问题出在张国政的身上,倒不是说他对蒋爱珍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张国政以青年俊秀的身份当上了党支部副书记,惹来了一阵阵邪风。年轻有为的张国政在受领导赏识的同时,也遭受到了同事的嫉恨。

于是乎,以李佩华、钟秋等人为首,这些人表面上对这位年轻的副党委书记极其尊重,在背地里却经常勾结在一起,想着如何把张国政整下去。

可是,张国涛在工作上是无可挑剔的,不管是作为医生还是领导,他都十分称职,这也就使得他的那些政敌不得不想一些“盘外招”。

早在一开始,李佩华等人就试图在领导面前诋毁张国正,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证据,这些话并没有撼动张国政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直到蒋爱珍的到来,“有心人”嗅到了一丝机会。很快,在医院内部开始散布着流言,他们说:蒋爱珍之所以能来医院,是由于与张国政的特殊关系,这是典型的“权色交易”!

三人成虎,流言的威力总是巨大的,好事者在听说后就会拿来当做谈资。

但是,由于蒋爱珍与张国政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他们的见面也总是有着第三者的见证,旁人并没有他们之间存在奸情的切实把柄,这也就对张国政形成不了实际的威胁,最多就是被人私下议论几句,而这对于李佩华等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三、诡计终归得逞

事情在1978年的一天,发生了新的转变。离家多年的蒋爱珍因为思念父母,于是就向上级打了报告,准备回家探亲。思亲思乡是人之常情,领导自然也就批准了,蒋爱珍于是便带着兴奋而期待的心情回去收拾东西了。

张国政在得到消息以后,想着有战友的嘱托,蒋爱珍一个女孩子出远门,自己还是应该关照一下。

而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张国政特意和一个女同志一同来到蒋爱珍的住所,然后和她进行了短暂的告别,并嘱咐她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说完,张国政便和女同志一起离开了。

这件事同时也被李佩华等人知道了,他们猜想张国政晚上一定还会来找蒋爱珍,他们肯定会发生点不正当的关系。于是,他们决定去蒋爱珍的宿舍蹲点,打算在现场抓个正着。

可是,一伙人等到了半夜,也没有发现张国政的身影。已经困乏不堪的阴谋家们再也蹲不住了,但不想白跑一趟的他们计划潜入蒋爱珍的房间,想着或许能搜寻一些物证。

在确定新的计划后,李佩华等人就派一个人去敲门,将已经准备睡觉的蒋爱珍叫走,然后他们一伙人再潜入到了房间里,并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存在于他们意识里的情书。可是,翻来翻去找了许久,他们并未发现任何关于张国政的东西。

正在这时,蒋爱珍回来了,她发现屋里面有人,便以为是招了小偷。此时,感到害怕的蒋爱珍不敢声张,她思来想去,也只有找人帮忙是最靠谱的。

于是,蒋爱珍就来值班室找人,可好巧不巧,当天值班的正是张国政。蒋爱珍的做法正中李佩华等人的下怀,她一到值班室,那帮人就立马闯进去大喊:抓奸!抓奸!

这一嗓子喊开,整个医院都轰动开来,被从睡梦中吵醒而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明就里,被这喧嚷的声音一带动,再加上人天生的猎奇心理,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相信谎言,并进行添油加醋,事情便变得越来越解释不清楚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成为大家的茶余饭后所讨论的对象,蒋爱珍不断喊着冤枉,不断去解释,可是迎来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辱骂与羞辱,他们甚至还在蒋爱珍的房门口张贴了许多纸条和不堪入目的漫画,来形容这个放荡不羁的女人。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再拿不出一个正式的说法,就要毁掉两个人了。于是,上级领导也决定介入调查。

因为调查工作并不能由张国政的直属上司来进行,必须是经由高一级的部门派人调查,这一规定直接导致了事件的真相被愈发歪曲化。

这是因为,那个负责调查的组长和张国政也有着矛盾,而他在听完那些所谓的目击证人的证词以后,只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便直接认为二人有罪,逼迫着二人承认。

本来寄希望于还自己清白的蒋爱珍这下彻底绝望了,再也承受不了流言蜚语的她精神上逐渐出现了问题,她得了精神分裂症。可即便如此,并没有旁观者愿意信任和保护她,他们还在不断造谣,并沉浸在诋毁别人的快感中。

这时候,只有哥哥能帮到蒋爱珍了,对妹妹的现状心疼不已的他也只能不断安慰妹妹,让她不要理会那些谣言。

很快,事情也被蒋爱珍的父母得知了,双亲在气愤之下,就要求蒋爱珍回浙江老家。可蒋爱珍知道,如果自己走了,那这件事就会彻底成为铁案,她的清名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所以她没有选择回家。

可是,尽管蒋爱珍坦坦荡荡,人的自尊心却总是脆弱的,哪里经得起无休止的谩骂和嘲讽。眼看受害者无力反抗,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谣言愈演愈烈。此时的蒋爱珍和张国政已经被双双停职,但依然要在批斗大会上当众受辱。

实在无力承受这一切的蒋爱珍想到了自杀,她在结束噩梦般的一天后回到了宿舍,然后给父母、哥哥、张国政分别留下了遗书,之后便准备自杀。

可就在此时,有人来通知蒋爱珍去参加团里面组织的打靶训练。这一刻,蒋爱珍醒悟了,与其让自己背负着骂名而就此丧命,不如让罪有应得者先下地狱!

四、数万民众为杀人者请命

蒋爱珍决定要让那些害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于是她很快就收拾好一切,并来到了训练场。

在训练的间隙中,蒋爱珍偷偷藏起了八颗子弹,又在下训的时候趁人不注意将步枪偷走。

1978年8月29日,蒋爱珍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关键的一天,她拿着步枪首先来到李佩华的办公室,准备午睡的李佩华被她一枪命中并当场丧命。

然后,蒋爱珍又接连来到其他作恶者的宿舍,也给他们一一发送代表报应的子弹。就这样,蒋爱珍前前后后杀了三个人,还打伤了一些造谣者。

枪声惊动了民兵团的民兵,但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眼看着医院里躺倒好几具尸体,而满眼都是仇恨与杀机的蒋爱珍正拿着步枪与众人对视,众人这才畏惧起一个弱女子的胆气。

最后,在团里的领导极力劝阻之下,蒋爱珍放下了枪,并被民兵带回了派出所。在放下枪的那一刻,蒋爱珍已经准备好赴死了,她最后想做的只是要在这世界上留下一个清清白白的自己。

在法庭上,蒋爱珍将自己所受的冤屈以及杀人的动机向所有人做了说明,她声泪俱下的控诉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那些四邻八乡被这一惊天大案惊动而来的人在知道原委后,无不对蒋爱珍报以同情,不少人还流了泪。可是,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况且还是杀了三个人,蒋爱珍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

然而,这个世界上总还是有公平与正义的。当蒋爱珍的事情被报纸公之于众,越来越多人关注起了她,大家震惊于那些施暴者之丑恶的同时,也无不对蒋爱珍万分惋惜。

在众人中,有一位叫白林的律师,他在了解到蒋爱珍的情况后,主动来为蒋爱珍申辩。

而在白林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众聚集在石河子法院门口为蒋爱珍喊冤,更是有数万民众联名签字要求重判,而全国各地更有无数人写信来为其申冤。

最终,面对汹汹民情,石河子法院重新审理了蒋爱珍一案,将死刑改为15年有期徒刑。对于蒋爱珍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她从没想过自己还能活着,以至于她站在法庭上泪流满面。

然后,蒋爱珍对大家表示:尽管作恶者是罪不可赦,但她也明白自己的做法是冲动的,她会好好改造,来报答劳动人民和祖国的善意。

虽然进了监狱,但由于蒋爱珍在狱中表现良好,在经过三次减刑后,她于1991年得到刑满释放。

此时,蒋爱珍也收到了母亲重病的消息,她终于选择离开了新疆,离开这片她曾热爱也让她流尽辛酸泪的土地。蒋爱珍回到了家乡,并找了一份工作,自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结语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悲伤的故事,一个对生活抱有无限热情的女孩,却在人性之恶面前,遭受了无穷无尽的冤屈,乃至于选择了杀人报仇。

说来说去,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职位,却毁了一个人的人生,搭上了三条人命,何其无谓!愿我们的世界,还是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算计,至少少一些牵连无辜的丑恶阴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国政   石河子   新疆   死刑   民众   女护士   结局   哥哥   事情   距离   妹妹   领导   医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