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神庙甲天下,曾是封建帝王的祭海圣地

张发山 撰文/供图

在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姜家村西北,曾经有一组占地40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东海神庙,俗称海庙。东海神庙濒临莱州湾,是封建帝王的祭海圣地,它集古建、雕塑、绘画等艺术于一身,千余年来声名远播。

自秦汉始,君王每每亲临或代祭至东海举行祀典,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与泰山封禅和曲阜祭孔相当。《山左郡志》载:“甲天下者有三:兖曰阙里;济曰泰山;莱曰东海。”

炎黄子孙自古有崇祀名山大川和大海的传统。史书记载,大舜帝东巡时已有祭海之礼;春秋战国,齐侯曾备牲畜、丝帛祭祀过海洋群神;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灵药,曾在莱州三山岛祭拜阴主及海神;汉武帝败匈奴、灭南越,重新大一统后,封禅泰山,又“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莱州固定的祭海场所——海水祠,就是东海神庙的前身。

据《汉书》记载:“临朐,有海水祠。”临朐为汉时县名,在今莱州城北朱旺村。另据《掖县志》载:“临朐城,城北25里,汉县,属东莱郡。……《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

征和初年,汉武帝崇信方士,下诏大建“东海神庙”,并拨巨资在莱州海水祠前建起一座大殿,主祀东海龙王。同时,又在大殿四周圈地360弓(一弓等于5市尺),取360天皆种福田之意。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亲临东海神庙致祭,那时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礼制。到了汉宣帝这一代,他到海庙御祭后,即将这项活动纳入国家祀典范畴,通过祭祀来祈禳海疆平安。

汉至唐初,战事频仍,东海神庙疏于修缮,几近坍塌。贞观年间,太宗派太史令、著名天文学家、易学家李淳风代祭东海神庙。李淳风绘制出一幅星野图交给莱州刺史赵宏智,上附解释诗句:“月主南,阴主北,一百单八左向水;龙君跸宫一福地,三寺映宿上应危……”

东海神庙殿址既定,唐玄宗时曾拨巨款予以扩建,殿堂增至200余间,皆雕梁画栋。大殿塑一高抵殿顶、着公爵服的人身神龙像,封号为“广德王”。大殿四壁则旋转彩绘海龙王“出宫入跸图”。东面绘海龙王出宫行雨图,只见风、雨、雷、电诸神一齐施展神威开路前行,海神龙王乘御辇随之发号施令。西面则为海神龙王入跸凯旋图。行雨完毕,诸神将偃旗息鼓,拥戴海神龙王凯旋。这就是曾被称为掖县八大胜景之一的“海神画壁”。此画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所绘众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足以乱真。进殿者抬头见画,忽觉眼前波涛涌动,似要迎面扑来……据清代文士侯登岸撰写《掖乘》载:“《县志》曰:海庙画壁旧为八景之一,或云吴道之笔。”毛贽在《识小录》中说:“……吴道之笔,虽非明论,然亦必五代时丹青妙手。”吴道子史称画圣,公元713年入宫作画,间或随唐玄宗巡游各地。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初三大兴土木,使东海神庙更具规模。相传宋太祖当年莱州落难,求海神护佑时许下宏愿:若大难不死,定当重修庙宇、重塑金身。追兵进庙果无所获,悻悻而去。赵匡胤登基后即派大将郑子明前往扩建东海神庙,并在每年春秋或遇国家大事,皆派官员前来祭海。

扩建后的东海神庙,别有一番景象。《掖县全志•坛庙》载:“中为正殿,前为庙门,门前翼以碑亭,左右列钟鼓楼,又前树白石坊,曰:‘朝宗’,俱重檐累拱,五彩绘画。左右廊庑各九楹。塑‘海山云龙’之像,饰以金碧,至寝殿、府库、斋宿、道流楼息之馆,无不完备。”东海神庙供奉的是东海之神,其神名尊容本自虚构,但却博得了“东方称首”的神明地位。

东海神庙扩建完工后,是年(973年)六月十二日,左拾遗判太常礼院、翰林学士贾黄中撰写了《新修东海广德王庙》碑文,内云:“人神具举东莱之地,海祠在焉……于是大匠颁式,百工献能……不资民力,盖示于丰财,无夺农时……”扩建东海神庙不但工匠们竭尽所能,而且地方征调民夫又能做到不违农时,实也难得。经过这次扩建,东海神庙规模愈发宏大。大殿金碧辉煌,两边配殿宏伟壮丽,大殿后院为寝殿,内塑身着便装的海神龙王与两位娘娘的雕像。寝殿东南建有“风云雷雨祠”,内有风、云、雷、雨四神之像。

在风云雷雨祠西南处有座孙母祠,内塑一老妇拄着拐杖,即“打狗孙妈妈”,身旁蹲着一只白狗。相传此祠是宋太祖(又称宋艺祖)赵匡胤为报答庙户孙家村孙妈妈一饭之恩而建的。明代莱州进士毕拱辰笔记《蝉雪哤(máng)言》记载:“海庙左有孙母祠,塑一老媪,杖而立,一白犬蹲其旁。相传母五代时人,世居海庙前里许,家蓄一犬,素不闻吠,每云遇贵人则吠。宋艺祖微时,过其门,犬忽狺狺(yín),母大惊异,因留而饭之,艺祖感荷……令建祠于海庙旁,以酹之,并免其家徭役,世世奉祀不绝,今称为海庙户孙家云。”后来,坊间相传“孙妈妈一饭救大宋”和“饱了蜜不甜”的故事,皆由此衍化而来。海庙东北部高台上建有“蠡勺亭”,俗称“望海楼”,是海庙最高点,登其上可尽览莱州湾胜景。

此后,东海神庙历经元、明、清三代扩建重修,规模越来越大。到明代成化末年已成巨观:“大约因旧而新者共六十,又大小碑亭四座,增新者共四十二楹。又钟鼓楼、石碑亭、御香亭五座。植椿榆杨柳一千四百四十余株,规模广大,轮奂精明,杰立于东海之滨,观者莫不起敬。”明正德七年(1512年),神庙不幸毁于战火。嘉靖、万历两朝再次重修扩建,成为一片气势雄伟的建筑群落。

东海神庙坐北朝南,门前竖有十几米高的带座旗杆,三门四柱冲天式白石坊上,横书正楷“朝宗”二字。两旁古槐参天,穿大门、越戟门便到御书亭、御碑亭,亭内立有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书“海天浴日”及历代名人碑刻,均为价值连城的书法瑰宝。亭后面就是正殿,顶部为黄琉璃瓦,中饰绿心,蓝绿紫色剪边。檐上灰色斗拱,绘有仙鹤图案,檐角飞翘,漆以红墙,古朴清雅。檐下两巨匾横悬,上匾蓝底金字,“万派朝宗”浑厚有力,为清代乾隆亲书;下匾金底黑字,“海天浴日”苍劲挺拔,是明嘉靖宰相严嵩的手笔。

据《海庙祀典考》《旧唐书》等史籍记载,东海神庙皇家祭祀始自唐代,宋成定制,明清两代尤为重视,至清光绪十六年最后一次祭海,有文字记载的帝王祭海共有81次。而每当东海神庙遭受战火及自然灾害时,朝廷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修葺。据不完全统计,仅元、明、清三代,对东海神庙的大修就在10次以上。

东海神庙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扩建重修,规模越来越大,文物积累也越来越丰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游览胜地。庙内历代碑碣林立,具有极高的书艺价值。无数文人墨客及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焚香跪拜东海之神后,便在御书亭碑林中观赏前人墨宝,流连忘返。登亭远眺海天一色,不免诗兴大发,名篇佳句脱口而出,其中不乏经典传世之作,更加丰富了东海神庙的文化底蕴。

东海神庙虽为皇家庙宇,但对外却是开放的,很接地气。沿海渔民在这里每年安排了四个祭祀日,皆有说辞:除农历正月十八祭拜海神之外,还有四月初三海庙主殿奠基纪念、六月十三为“东海广德王”树碑纪念、十月初三是清乾隆十五年(1570年)朝廷祭海的日子,都是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这四个祭祀活动日在民间代代相传,约定俗成。届时除了进行传统的祀神、上香、游玩、观海等活动,还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其规模在全国沿海地区首屈一指。

《乡园忆旧录》卷五记载:“莱州海神庙,甚宏敞,每岁四月初八庙会期,商贾云集……庙临海,踞高阜,后有望海亭,登眺则天海一色,尽目力不知所极,诚巨观也。”不难想象,每年庙会之日,一个中国式狂欢节在莱州湾畔拉开帷幕。海边上,舟楫相继、商贾毕至;海庙远近,环集如市。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焚香许愿,祈福纳祥;传统高跷、龙灯、大秧歌等民间艺术同时登场,锣鼓声、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晚间的京剧对台戏琴笛悠扬,喝彩声不断。由祭祀活动带来一系列的民俗表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进犯胶东解放区前夕,为防止敌人在东海神庙安设据点,地方区中队组织民工将其拆毁,仅遗一对石狮。值得庆幸的是,该遗址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于2002年被定为莱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民间每年的四个祭祀活动日照办不误。如今,海神庙的重建已纳入《莱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莱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愿这一气势恢宏、具有文史价值的“东海神庙”能早日再现辉煌。


原文发表于2023年3月26日《烟台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东海   神庙   钟鼓楼   临朐   莱州市   广德   莱州   掖县   圣地   碑亭   泰山   甲天下   海神   大殿   龙王   祭祀   帝王   封建   规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