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都在爬的泰山,古人也是它的狂热粉

最近这一周,泰山是真的火。

一天6.5万的免费门票被抢光,约不上的在遗憾,约上的被挤哭。

山上放眼望去全是人头,从山脚堵到山顶,爬不动了也能被人海一路推着上去。

人群中的主力是大学生,平时爬六楼都嫌累,如今高喊着“青春没有售价,泰山就在脚下”的口号,一夜时间就能从学校冲到泰山山顶。

中国人的泰山情结古已有之,它是历朝历代皇帝封禅之地,是国人心目中的“国山”。

古人对泰山的狂热,丝毫不亚于我们。

/ /

明代曾因人太多而出现踩踏事件

古人登山不止为欣赏美景,更多是去寺庙上香,因此那时的登山游客被称为香客。

泰山中寺庙众多,香客络绎不绝。据史料统计,明代泰山平均每天有游客八九千,节假日更是多达两万人。

每逢山会,泰山香众拥塞不堪,曾屡次发生踩踏事件。

明万历年间,山东左参政吕坤掌管泰山香税,他的笔记《去伪斋集》中对此有记载:

近顶老盘北面而上悬一喉之径,上山下山势必由之,值人稠或雨雪时,上者贯鱼,下者聚蚁,两胸相对,后面推挤者数千人,进退不得,一失脚而仆踏为肉糜,每岁所伤少亦不减百人。

最为严重的一次踩踏事故,记载于《岱史》卷十四《灾祥志》:“万历十四年十月十八日,泰山碧霞宫四方来焚祷者互相践蹋,死六十一人。”

路窄人稠、人流对冲,是导致泰山踩踏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吕坤是个贤明的官员,不忍看到百姓们每年遭此悲剧,于是多次勘察线路,寻找解决办法。他奏请两院动用香税,于开山以北另辟新盘道,路口立石碑并派人驻守,规定凡是上山者必须走旧盘道,下山者必须走新盘道。

这样一来,登泰山的人群上下分流,避免了群体性踩踏事故的发生,“以是十数年间几无死者”。

虽然后来新盘道毁坏废弃了,但是人们对吕坤的善举一直心怀感恩。甚至二百年后的清代诗人陈文述还专门赋诗道:“旧盘如直臣,新盘若佳士。不知高可攀,只觉平如砥。”

/ /

清代为了吸引游客推出免票优惠

今年泰山旅游的火热,与景区1月21日至3月31日开放的免票政策有很大关系。

不过这个法子可不是今人首创,历史上泰山就曾为吸引香客免除门票。

明代泰山的门票叫做“山税”或“香税”,最早的规定是本省香客每人纳银五分四厘,外省香客每人纳银九分四厘,后来因为经常出现外省香客冒充本省人的情况,于是改为不分省别,一律纳银八分。

清同治三年(1864)泰山香税票

随着国家财政日趋困难,香税的作用越来越大,价格也不断提高。到明末高达每人一钱二分,大约是当时杂役一天的工资,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多元。

山东省每年仅此项收入就有二三十万两白银,明末文学家张岱曾感叹道:“山税之大,总以见吾泰山之大也。呜呼泰山!”

然而清康熙年间,山东境内接连发生饥荒、瘟疫,大量家境贫困的香客交不起香税无法入山,导致泰山香客锐减,不仅香税缺额,泰安当地为香客提供衣食住行的店铺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为了地方经济不被拖垮,地方官吏苦寻对策。康熙四十年(1701年)开始,在遥参亭上立“开山碑”。所谓“开山”,即向登山香客免征香税,免票时间从正月初八起至十八日止,为期十天,类似于今天的节假日免票。

乾隆皇帝即位后,干脆下旨取消了泰山香税,宣旨称:“朕思小民进香祈祷,应听其意,不必收取税银,嗣后将香税一项,永行蠲除。”

乾隆元年(1736年)六月二十一日,于山顶碧霞祠立“裁革香税碑”,泰山门票自此取消了一段时间,直至清末出现财政危机,才又重新开始征收。

/ /

景区服务好到可以坐轿上山

张岱在《琅嬛文集》详细记载了一次游览泰山的经历,其中可见景区服务的完善。

离山脚还有数里,客栈的迎宾人员就会在路口迎接你,帮你牵马到客栈;客栈里有专业的导游为你定制旅游规划,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客栈的规模很大,服务相当完备,“客单数千,房百十处,荤素酒筵百十席,优傒弹唱百十群。”美景、美食与美人相伴,比我们还会享受。

古代上山没有索道,因此泰山山脚下有专门的轿夫,为不想徒步的达官贵人提供山轿服务。

受礼制所限,乘坐山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只是帝王的特权,一般士庶百姓被明令禁止乘坐。直到明代中期,泰山山轿才得以大量出现,成为仕宦登泰山时最常用的代步工具。

张岱这样描写坐山轿下山的感受:

舆人掖之,竟登舆从南天门急下。股速如溜,疑是空堕,余意一失足则齑粉矣。第合眼据舆上,作齑粉观想。常忆梦中有此境界,从空振落,冷汗一身时也。顷刻下二十里。

轿夫上山时负重难行,一步三喘,下山却可以一溜小跑,省时省力,不过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下山才真正考验轿夫的功夫,要求轿夫配合默契、腿脚利索,最重要的是对泰山盘道谙熟于心。

泰山轿夫分为“官轿”和“民轿”。官轿是官方役使人员,负责抬送上级主管官员登山;民轿则主要是泰安城里的居民,也有十里八乡的穷苦农民,忙时务农,闲时抬轿。有时要登山的高官太多,官轿不够用,就会临时征调民轿协助。

然而到了明嘉靖后期,不论大小官员,甚至是他们的下属、随从,都狐假虎威地随意征调山民抬轿。

吕坤在《观日解》中写道:“时大雪新晴,山风刺骨,舆人至五鼓皆僵噤不可起,强起之。”滥征山轿成了令百姓苦不堪言的暴政,以至于过半的泰山山民外出逃亡避祸。

积怨已久的山民写下状纸到泰安州申冤,当时的山东巡抚鲍象贤看到后极为愤怒,为此专门批示,严惩滥征山轿、骚扰居民的行为,才将这一为害民间的积弊进行了查禁。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明令取消抬山轿行业,为轿夫安排正式工作,在泰山盛行上千年的山轿从此绝迹。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信仰与祭祀的传承、习俗制度的变迁、文人墨客的游览等构成了深厚的泰山文化,使泰山成为中国最长盛不衰的旅游景点,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今日,我们登泰山,不仅是打卡一个“网红景点”,更是探寻时代的刻痕,登一座古老又生机勃勃的历史之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泰山   山轿   盘道   泰安   轿夫   香客   山民   景区   明代   狂热   古人   门票   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