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优化对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正所谓国以才立,人才强国,要在新时代持续稳定地推动国家科技经济取得更大飞跃,就必须着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直接事关未来国家综合国力发展进步程度。因此引导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汇集优质资源和独特优势共同致力于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下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推进和高校履行优质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共同要求。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新时代、新格局、新作为。当前国家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众多高校认识到了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正在自觉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进行“科教融汇、多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目前部分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宏观来看,当下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科学成熟的长效发展机制,在思维理念、教育教学实践和基础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观念思维有待进一步转变。虽然当下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创新教育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仍旧有一些高校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宣传和培养方案的书面要求层面,实际行动力不足,也没有具体的教学实践及评价举措。反映出这类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其次,当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一些高校还没有将创新理论技能全面融入大学生日常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普遍以就业指导或选修课形式组织进行,而且教育教学内容统一缺乏实践性和生活性,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专业教学上缺乏实效性。同时,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上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专门培养训练。其次,高校创新教学实践与学生专业理论脱节,无法实现针对性教学。其三,高校没有充分联合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不具备良好便捷的创新实践平台。其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支撑不足。尽管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一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的配套措施和执行办法还不够明确和完善,专项支撑经费不够充足,导致部分政策难以落地,从而难以发挥实质作用。此外,一些高校没有明确针对师生的创新教育培训计划,导致教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要求模糊不清,在教学实践中无从下手,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其五,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国际化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相应的知识、综合素质要求缺乏准确定位;一些高校目前的国际化教学资源不足,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也缺乏多元化的学生国际交流平台和相应的资源和政策的支撑。新时代,要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立足实际问题和实践需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改革。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首先,结合时代要求尽快转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一方面,高校相关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要自觉主动学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新时代高校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改变以往将创新教育局限于就业创业指导层面的旧思维,积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吸收国际高水平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摸索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将创新理论技能教育教学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拓宽视野走出校园、走出国门,与相关高校、企业展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学习,不断更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思路,保证各大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各有特色且能与时俱进。

其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建设成熟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专业机制。第一,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创新教育内容和策略。在低年级阶段主要进行创新理论和意识教育启蒙,高年级则根据专业进行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创新训练。第二,根据不同专业学科创新人才需求设置开发专门的创新教育教学课程和项目活动,力求凸显专业特色。比如理工医学类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注重技能创新训练,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创新教育课程注重思维理论创新突破教学。比如医学院开设《实验设计竞赛创新实践》《临床研究外包产业创业实践》等课程;商学院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创业营销》等课程。第三,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还需要增强教师相应的专业创新教育能力,提高创新教育教学师资质量,给予学生有效科学的创新意识熏陶和创新技能指导。同时,高校应该结合实际,规范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再次高校要积极推进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其一,高校要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推进协同育人,在相互包容信任的基础上利用各自的职能优势促进新时代科研成果向教学育人成果转化,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资源和实践平台支持。同时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管理运营。建立专门队伍整合校内外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用以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其二,高校要营造浓郁的创新教育校园氛围,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建立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比如定期开展不同专业的设计创新创意大赛、创新成果展示体验活动,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等支持和扶持大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创新实践。

最后高校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国际化竞争力培养。科技创新需要国际化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则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其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其二,打造国际化课程体系,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到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和实习,鼓励、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一流大学的暑期学习和暑期科研项目,资助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课题组参加中短期的科研训练。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需求,打造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为创新人才开设讲座、短期授课。与国际一流大学签订创新人才培养协议,深化国际合作培育,全面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拓展学生科研创新视野。

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新时代我国持续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支撑和基础保障。新时代,高等院校必须积极承担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尽快更新人才培养思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凸显自身专业学科特色,落实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推进交叉学科改革,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教育融合进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如此方能尽快促进实现新时代教育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的有机衔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固的人才保障。

(作者:魏敏 系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人才培养   高校   对策   视野   现状   思维   技能   理论   课程   质量   大学生   国家   人才   学生   国际   专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