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认真负责就该被打黑枪?

在首脑人物一一被抓的情况下,革命还要不要继续,如何继续下去。(前篇可以查看一根烟点燃的南昌起义)

湖广总督瑞澂正在按照花名册抓人,一边抓人,一边放出狠话按照名单所列,所有涉案人员均要抓捕。

严禁士兵来回走动,同队士兵不许交头接耳。否则均有造反嫌疑,后果事实证明,正因为这样的措施,无形中让一手烂牌的革命军得以翻身。

眼看人员越抓越多,湖广总督瑞澂这样下去,自己组建的新军就被自己抓完了。无奈之下,在抓到花名册几个为首者,就停止了抓捕,毕竟法不责众。这样抓下去自己的新军百不存一。

按照计划中,起义前,由营团负责人做战前动员,讲诉起义的原因,为什么要起义,各位的安家费怎么说。然后士兵,或者代表补充领导发言,士兵们鼓掌结束,准备宣誓起义。这是标准的动员起义流程。

最好的有时候不是自己给的,而是敌人给的,比如湖广总督瑞澂虽然抓捕自己为首者就停止了,但是狠话没少放,比如抄家灭门,誓要一抓到底。

士兵们处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中,为了身家性命,为了家族满门,必然要在战场上玩命,士气有了起义的成功的几率必然就高。

事实上还是有有一部分,新军士兵还是处于中立,或者不作为的状态。但是说话都有可能被当做造反,索性为了身家性命,还不如投靠革命党。

如果士气是湖广总督瑞澂送给革命党四个二的炸弹,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就完全是王炸了。湖广总督瑞澂和张彪害怕新军起义,就派人将搜缴到的武器弹药,统一存放在楚望台这个地方。

1911年10月10日晚上七点左右,一声意外的枪声,拉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为什么说还是意外呢,因为原定发令枪不是在这,详情看上文一根烟点燃的南昌起义。

武昌城内紫阳桥南工程第八营,还在等那起义的炮声,意外发生了。一个名叫陶启胜的排长负责查营。

本着责任心就是事业心的陶启胜,看到一个叫金兆龙的班长正在擦拭步枪,虽有怀疑他造反的企图,但是无凭无据。还是决定先缴了他的枪再说。

一言不合两人就扭打在一起,就在负责的陶排长准备拿下金兆龙的时候,同伴起义士兵程正瀛上前就是一枪,当时陶排长就见了阎王。

二百六十年的封建王朝,因为陶排长的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彻底被推翻了。不知陶排长地下有知,作何感想。

士兵程正瀛正是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也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虽然课本是写的是熊秉坤,那只是因为国父孙中山这样说的,大家也就从善如流了。但是论起组织能力,熊秉坤的第一枪也是名至实归。

清脆的枪声划过了人人自危的气氛,灿烂火花下是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时刻等待信号的起义士兵们,听见枪声,如同钢铁洪流一样冲出营房,有枪的开枪,没枪的拿刀放火,所有胆敢阻拦的人都会被撕碎。

在团营负责人的带领下,大家拧成一股绳的朝着楚望台出发,也避免了无枪支弹药,群龙无首分散的革命军被一一击破,攻占下楚望台的革命士兵,之前所有的劣势都变成了优势。

在意外不断一波三折的南昌起义中,在领导人缺位,指挥系统被分割破坏,靠着那些基层的士兵勇敢的站了出来,担当起起义的责任,由此可见底层百姓对清朝的态度。

虽然本文用词戏谑,轻松。但是这一场革命的真实和残酷是显而易见的,被抓捕的那些起义领导们,因为不愿出卖同伴,吐露机密无一幸免全部被斩首示众。

意外的意外的意外只是缺少统筹和经验,但是前面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虽然一度被春天,但是还是取得了胜利。

历史不应该不被遗忘,那些怀揣梦想,向往自由,为了民族自由和希望献身的人,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南昌起义   湖广   武昌起义   黑枪   革命党   新军   排长   总督   枪声   士兵   意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