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刘骜-死在温柔乡的昏君

汉成帝刘骜,字太孙,甘露三年(前51)生于长安。出生时,祖父宣帝在位,父亲刘奭为皇太子,母亲王政君为太子妃。由于是太子长子,所谓“世適皇孙”,宣帝对他特别喜爱,不仅时常把玩于膝下,其名“骜”、字“太孙”亦亲自所起。

  刘骜3岁时宣帝去世,父亲继位为元帝,他被立为太子。根据汉代通行的《春秋》“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原则,他母亲王妃先被立为倢伃,三日后又立为皇后,而外祖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和其父、祖一样,在“独尊儒术”的风尚下,刘骜自小开始读经。历史记载他曾向《诗》学大师伏理学习过《诗经》。到青少年时代,他对儒经更加推崇,特别是《诗》,已相当精通。所以其性格也“宽博谨慎”。史书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次元帝要召他急见,如果争取时间,他可以横穿皇帝独行的“驰道”,很快来到皇宫,但他却谨慎地绕道而行,很晚才到。成帝这种“宽博谨慎”的性格,对他以后的统治曾产生很大影响。

  刘骜的太子地位一直比较稳固,元帝还曾特命附马都尉、侍中史丹专门照护太子。但是到元帝晚年却产生了危机。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成帝长大后生活过于安逸,史载他“幸酒,乐燕乐”。尽管这与他生活优越有很大关系,可在元帝看来,作为皇储却不该如此享乐。二是元帝对他的兄弟定陶王刘康有偏爱。成帝有两个异母兄弟①,一个是少弟中山王刘兴,冯昭仪所生,另一个就是刘康。刘康是当时元帝的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史载“多材艺”,所以元帝对他特别喜欢: 出则同辇,坐则侧席,多次想改立他为太子。到竟宁元年(前33),情况更为严重。元帝当时病重,傅昭仪、定陶王勤于侍问,太子很少进见,元帝竟“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即汉武帝)故事”。这表明,元帝已准备仿效景帝废长立幼,改立定陶王为太子。皇后、成帝及其大舅卫尉侍中王凤等人极为忧虑,却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幸亏是史丹直接到元帝的病榻前为太子陈情,加之元帝考虑宣帝曾甚爱太孙,才保住了成帝的太子地位。以后再没有出现波折。不久,元帝去世,成帝继承皇位,时年19岁。

  成帝继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始”,5年后又改元“河平”,以后每四年改元年号,先后是“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至绥和二年 (前7) 去世,共在位27年。

  和所有皇帝一样,成帝的生活也是相当腐朽的。早在为太子时,成帝就 “湛于酒色”。继位后,更有很多荒唐之事。他在位的后期曾好为微行,经常带侍从十余人,便服出入市里。还曾置私田于民间,蓄私奴车马于北宫。以至许多大臣都为此感到痛心和失望。谷永就曾数次进谏说: “《易经》说 '得臣无家’,就是说天子既然以天下人民为臣,也就不再有私家。现在陛下放弃天子的至尊,喜欢普通百姓的贱事;不喜欢高美的尊称,却爱好匹夫的贱名;召聚一些放荡无义的小人,作为私客;在民间购置私田,养私奴、备车马于北宫; 又往往单身与一些小人日夜相伴,在吏民之家聚成一团喝酒,实在让群臣感到担忧和痛心。诸侯做梦获得了土地,还是国家的不祥之兆,更何况天子置私田财物,做普通百姓的事呢?”但成帝根本不听。其生活的腐朽由此可见一斑。

  成帝共立了两个皇后: 一个是许皇后,一个是赵皇后。许皇后系元帝时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即由元帝选配成婚。许妃曾生有一男,后来夭折。成帝即位不久,立为皇后,生一女,又夭折。这位许后其人聪慧,善史书,史载“自为妃至皇后,常宠于帝,后宫嫔妃希得进见”。这种无子而专宠的情况,为她以后被废埋下了祸根。为使成帝早日能有继嗣,王太后及王氏诸舅对她这种专宠越来越表示不满。于是就借当时所谓“灾异”,指使刘向、谷永等上书陈言其咎。成帝也颇有同感,就采取措施,裁减皇后费用,从而导致了一场皇帝与皇后关于 “椒房”用度的争论。结果皇后闭门自省。这样,许皇后就慢慢失宠了,成帝又有了更多的新爱。到鸿嘉三年 (前18),皇后的姐姐许谒为媚道,咀咒后宫怀孕的王美人及帝舅王凤,事发觉,许皇后受牵连被废处昭台宫,在位共15年。

  许皇后被废后,赵皇后继位。赵皇后号“飞燕”,本长安宫人,后为阳阿公主家舞女,因身轻善舞,故号为 “飞燕”。成帝微行,至阳阿公主家,被她婀娜多姿的舞伎所吸引,便召入宫中。以后听说其妹貌美,又召其妹入宫,二人均封为倢伃,史载贵倾后宫。这时许皇后已失宠,为了登上皇后宝座,赵氏姊妹参与了对许皇后的陷害。许皇后被废,飞燕立为皇后,其妹被立为昭仪。赵皇后姐妹以后10年间始终受宠于成帝,但也始终没有生子。为维护其专宠,她们对后宫有子的嫔妃极力摧残,以至 “生子者辄杀,堕胎者无数”。当时就有“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成帝死后,赵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尽管当时大臣都要求废黜赵氏,但由于赵皇后曾力主策立哀帝为太子,于哀帝有私恩,因而只是迫令其妹赵昭仪自杀,哀帝仍然尊她为皇太后。一直到哀帝去世,王莽执政时,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废赵皇后为庶人,赵氏才被迫自杀。

  至于成帝的嫔妃,比较有名的则有班倢伃、卫倢伃。班倢伃系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姑,成帝即位之初选入后宫,曾受到成帝特别宠幸,生有一男,数月夭折。卫倢伃,原为侍者,姓李名平,因得幸,成帝比之孝武卫皇后,赐姓“卫”,故谓卫倢伃。无子。自赵飞燕等入宫,班、卫二倢伃即失宠。

  成帝一直无子,在位晚期身体多病,自己也意识到了不会再有儿子。在元延四年(前9),他下令朝中议以藩王为太子。当时的人选一个是他的少弟中山王刘兴,一个是姪子定陶王刘欣。御史大夫孔光根据《尚书》殷代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认为中山王系元帝之子,可为太子; 而外家王氏和赵皇后则认为汉家制度是父子相继,定陶王系成帝之姪,宜为太子。最后成帝裁决: 兄弟不相入庙,且中山王不才,而定陶王多才,立定陶王为太子。第二年,即绥和元年,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征定陶王,立为皇太子。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立楚孝王孙刘景为定陶王,以奉定陶恭王祀。成帝在立太子的第二年去世,太子继位,即哀帝。

  成帝在位27年,先后曾任用匡衡、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等五名丞相。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 (今河北博野) 人。父亲王武,以宣帝舅封为乐昌侯,死后王商嗣侯。元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大夫。元帝晚年,曾护佑太子。成帝即位,任左将军。匡衡免相后,代衡为丞相。其 “为人质朴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为绝人”。任相时,与大将军王凤不和,数有龃龉。终因王凤指使左将军史丹等奏王商“有不忠执左道之罪”,而被

  成帝时期,汉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比较友好,因而这一时期也少有著名的军事将领。唯一可称为名将的,就是以轻兵定乌孙的段会宗。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元帝末年任西域都护。为人“好大节,矜功名”,在西域颇有威信。成帝时曾调任沛郡太守、雁门太守。阳朔中,因西域诸国上书请求成帝调段会宗回西域,再为西域都护。元延年间,乌孙国内乱,大将末振将杀死亲汉的国王大昆弥,末振将死后立其太子禹丘。成帝当时准备派大军入乌孙击番丘。而段会宗怕番丘闻讯逃亡,仅选精兵30骑,直入乌孙,召番丘,手剑格东番丘,凯旋而归。段会宗后病死乌孙,时年已75岁,西域各国都为他发丧立祀。

  成帝时期,天下相对安定,社会经济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的科技、文化有长足的进步。

  成帝在位27年,外戚王氏始终把持着朝中大权。出于对汉家王朝的忠心和王氏专权的黑暗以及个人的出路,不少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曾大声疾呼,应罢免王氏。其中,以王章和刘向最为知名。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 (今山东泰安) 人。少以文学为官,成帝即位,征为谏大夫,升为司隶校尉,后选为京兆尹。王章在朝中素以刚直著称,当时王凤擅权,“政事大小皆自凤出”,他就借言日蚀奏封事,提出不可以让王凤长久掌权,应把他罢免,选忠贤代替。理由有三条:一是日蚀象征“臣专君”,这本来是指王凤的专权,王凤却把它推到定陶王刘康身上,硬逼着就藩。二是原丞相王商系先帝外家,为人守正,因不肯附合王凤,便遭陷害,朝中官员和百姓们都为他感到冤枉。三是王凤知道自己妾妹张美人已经嫁人,按礼不该再送入后宫,却借口其生育能力强,献给皇上,为自家谋私。成帝本来就对逼定陶王就国、罢免王商很不满意,看了王章的上书,决定要罢免王凤。但消息却被走漏。王凤知道后,先发制人。他称病上疏以辞职要挟,其妹王太后也流泪、绝食向成帝施加压力。绪果王凤不但没有被罢免,王章反而因此获罪。成帝为安慰王凤,命尚书劾奏王章 “非所宜言”,逮捕下狱。后王章死在狱中,其妻子儿女被徙于合浦 (今广东合浦东北)。至于刘向,对王氏的专权更是多次上书反对。刘向,字子政,是西汉的宗室,楚王刘交之后。他博学多识,对王氏专权给汉家王朝所造成的危害看得特别清楚,他多次向成帝进谏要求罢免王氏。成帝虽然认为刘向讲得很对,但最终也没有夺王氏大权。

  成帝所以把大权始终交给王氏,有多种考虑。他当然知道要维护刘氏王朝,但他深知士人并不可靠。因为士人执政大多会结党营私。宦官也不能依靠。元帝曾以为 “中人(即宦官)无外党,精专可信任,遂委以任”,但实际他们执政更是结党专权,为所欲为。在成帝看来,最可靠的还是外戚。因为他能登上皇帝宝座,外戚就为他出过很大力。当然,他对外戚也不是一点顾虑没有。汉初诸吕叛乱他是深知的,朝中大臣不断上书反对王氏他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也曾怀疑王氏。他最初接受王章封事并以 “天变”问张禹,就表明了这种心境。但在各种压力和张禹为王氏庇护的解释下,加之他生性柔懦、对母舅这种血缘关系还抱有幻想,经过反复犹豫,最终还是打消了对王氏的怀疑。所以,终成帝一朝,尽管反对王氏专权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由于成帝的支持,王氏始终掌握着朝中大权。以至到了王莽,终于另立王朝,取刘氏而代之。

  随着统治阶级的逐渐腐败,在成帝时期,阶级矛盾已非常尖锐。主要是由于土地兼并所造成。当时的贵族、官僚、地主都在疯狂地兼并土地。如丞相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 (水)、渭 (水) 灌溉良田,极肥沃高价”。而外戚王立竟公然在南阳霸占草田数百顷,连皇帝出租给农民新开垦的荒地都被他吞并。同时,由于统治者拼命搜括和挥霍,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王莽就曾指出:“汉朝说是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实际却常有更赋,甚至老弱病残者都要交纳。”成帝营作昌陵,花费钱财达一百多亿,更给人民造成很大痛苦。因为要修造昌陵,当时挖了百姓几万个坟墓,而且工匠的生活也没有保障,发生饥荒,死亡流离的有几十万人。就连刘向都批评说: 这是“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再加上成帝时水灾连年,就更使农民难以生存。很多农民纷纷破产,社会上不仅出现大批流民,而且由于破产农民的卖身为奴,也使得奴婢数量猛增。这样一来,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从而爆发了连绵不断的小股农民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最后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表明当时的阶级矛盾已经极为尖锐,西汉王朝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统治危机。而以成帝为首的统治集团还在歌舞升平,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这就不能不使西汉王朝更快地走向自己的末日。

  绥和二年 (前7)三月,成帝在长安宫中突然病故,时年46岁。死后葬延陵,谥号“孝成皇帝”。王莽执政时,尊庙号为 “统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定陶   王莽   汉家   西域   哀帝   王朝   外戚   昏君   温柔乡   后宫   太子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