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抗敌被俘后死于海外,堪称“海上苏武”的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

#历史开讲#

在历史教科书上,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位清廷大员通过“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以极其迂腐又倔强的形象在教材中闪现了一下。

叶名琛


其实,他绝不是教科书上那短短几句所描述的迂腐无能之辈。

1

这位官员早在领导广州绅民反对英国人入城的斗争中便已经显露出了不俗的能力。之后,它历经镇压义军、打太平军、平天地会,进步之路可谓充满了枪林弹雨。同时,他治下的广东地区通过增收商业税,有力地填补了当时已经被太平军搞得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

因此,叶名琛备受咸丰皇帝信任,被拜为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不过他没有去北京上班,仍然在两广总督的任上,还兼通商大臣。

他长期都在处理一个相当棘手的老问题——阻止英国人入城。有着之前与英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叶总督对外交斗争的尺度把握非常精准,什么话能不能说,什么事能不能干他很清楚。这位官场战场上都不吃亏的茬子,在外交上自然也不会让洋人占什么便宜。

英国新任港督包令是一位喜欢惹事的人。他提出《南京条约》到期了,要重新修。叶名琛回复可以,但会面地点要在城外,找个五星酒店行,高端会所行,我这炮台也行,你那军舰也行。

但包令的主要目的不是修约,那没啥可修的劳什子约不过是个借口。他还是想进广州城,却没想到碰了个软钉子。包大人不服,他以叶名琛“破坏谈判”的名义两次去北京找咸丰上访,要求北京方面换个钦差大臣。

咸丰百思不得其解,广州那边的洋务由叶名琛全权负责,啥事都能谈,怎么到你包令这就谈不了,就这么多逼事?

皇帝没有惯英国人的毛病,包令又碰了钉子。

他现在觉得叶名琛简直太可恨了,妥妥的“顽冥不化,傲慢无知”。

一段时间之后,天地会洪兵闹开了。叶名琛雇佣外国船只运送给养被天地会发现。后者非常愤怒,果断把所有洋人划为了自己的对立面,要求他们滚出广州。包令百口莫辩,他就一港督,商船愿意拉什么活儿就拉什么活儿,他根本无权干涉。

不过,在接到叶总督的来信,请他派军舰支援的时候,他顿时觉得自己扬眉吐气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表示:这是你们中国人的内战,管不了管不了。然后就愣是梗着脖子一兵一卒一条船都没派。他的如意算盘是,等老叶头儿顶不住了,肯定会低三下四地过来求他。那时候,他就可以顺水推舟地提出:

我们要进城!

没想到,遭到拒绝的叶总督是条硬汉,本就对请援没抱啥希望的他早就认为这仗有洋人不多没洋人不少,那封信不过是用来堵住自家商人嘴巴的工具而已。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提这个茬了。

天地会也高兴了,洪兵水师开始了狼群战术,把各路外国商船抢得毛都不剩。

广州英商大骂包令无能。

更让包令难堪的是,万事不求人的叶名琛居然真的自己把洪兵给干趴下了。包大人发现,他要再不干点啥,以后这片几乎就要没他说话的份儿。他赶紧派出了部队,装模作样地同清军”会剿“,只不过派出部队的规模相当有争议——一条军舰。

英商们又愤怒了:我们挨揍的时候你干鸡毛来着?现在孩子死了来奶了,你搁那拿这一条军舰装什么王八犊子?

包令混了个里外不是人,无能狂怒燃烧着他那并不纯洁的心灵。

2

他很快又抓住了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英国船只“亚罗”号被广东水师查获。

其实这条船是挂着英国旗的中国海盗船,船上一个英国人都没有。不过这在急于搞摩擦制造事端的英国人眼中并不重要。他们揪住了一个点:你们就说这船挂没挂英国旗!你们为什么给它扯了下来!

有没有扯人家旗这个事,在那个没有执法记录仪的年代非常值得怀疑。英国人逮住了这个“莫须有”,开始找茬。

叶名琛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在使坏。为了不被抓住把柄,广州方面释放了9名水手。可英国人那边并不答应,拒收的同时,不忘初心地提出了那个要求:

我们要进城!

······这都哪跟哪啊?叶总督权衡了一番,释放了所有水手。并表示:首先,我们这边执法过程相当规范,并没有碰你们的国旗,你们仅凭一面之词就在那空穴来风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第二,此事属于中国内政,道歉肯定是没有的,不要想了。第三,这事跟入城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要想了。

行!你他妈给我等着!包令摇人了。

1856年10月23日,西摩少将率英军舰队杀向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称为“亚罗”战争。

东郊炮台迅速失陷。叶名琛接下来让广东水师全线后撤,即便发现英舰也不得开火。

24日,南郊炮台与英军交战。叶名琛下令炮台守军后撤。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大伙儿心里十分没底,咱好歹打一家伙,是输是赢也好给皇上有个交代,您这算咋回事?

25日,海珠炮台陷落,也是被清军主动放弃的。

大哥,海珠都没了,洋人杀到家门口了,咱还不打吗?

叶总督有着自己的计划。炮台也好,水师也罢,目前根本就不存在战胜对方的可能。只要我不打,我就没输,军心还可用。但我要是打了,连跪数局之后,就全都完了。他并非没有做战争准备,团练早就被组织了起来。

26日,叶名琛下令关闭海关,中止通商。

27日,英军炮击总督衙署。省政府机关办公楼的哨兵和佣人们跑了个溜干净,叶名琛仍旧在岗位上履行着职责。这一天,他发布了一道檄文,鼓励广州百姓(团练)积极协助清军杀敌,每颗英军首级值三十个银元。

炮火轰塌城墙后,英军一百多人攻入城内,立刻就遭到了来自街头巷尾房顶墙角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立体覆盖式打击。英军被干倒三十多人之后,终于占领了总督署。

但没有抓到讨厌的老叶头。

他跑到老城区去了。

兵力极为有限的英军决定将斩首行动进行到底,他们接连轰了老城、巡抚衙门和广州将军衙门,还是没把叶总督轰死。

不仅如此,英军先后收买的七十多个奸细全被清军抓起来给办了。

被多日来的憋屈和讨贼檄文鼓舞起来的广州军民开始反击。反击手段包括大半夜搞爆破、放火等等,没啥杀伤效果,但极为恶心人,逼得英军不得不找来一些民用船只停在军舰周围组成了一个防御圈。广州这边立即改变斗争策略,祭出了土制燃烧弹和水雷。

11月12日,一条防卫船被土燃烧弹烧沉。

13日,两颗水雷在英舰旁边炸响。虽说引爆时间没算好,没造成啥实质性伤害,但给全舰官兵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中国人有能力威胁到军舰。

15日夜,龟缩了许久的广东水师利用那条沉没的防卫船所留下的漏洞,神鬼不觉地摸过来对着两条英军炮艇劈头盖脸地轰了将近半小时,等英军发现他们的时候,水师战船迅速遁走,毫发无伤。

显然,叶总督抓住了英军兵力不足的弱点可劲祸害,英军现在无论进退都十分尴尬,还天天被折腾得连觉都没得睡。

被不对称战争熬得神经兮兮的包令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不知道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压倒这位钦差大臣,也许把广州城摧毁了也不行。”

在他绞尽脑汁打算“压倒”对方的时候,叶总督正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12月1日,珠江之战爆发,广东水师向英军占据的炮台发起反攻。英军舰队来援,双方爆发激烈海战。

充分吸取了湘军水师作战经验的广东水师用大船掩护舢板发动进攻,用数量优势把英舰围起来一顿臭揍。天下无敌的英国海军没能复制十多年前的摧枯拉朽,灰头土脸地撤出了战场。清军趁势收复了不少失地,将侵略者逼进了英国商馆区和占据的最后一处据点,大黄滘炮台。

为了扫清射界发挥火力优势,西摩将商馆区周围的中国民房烧了个干净。他要让敢于在平地发起冲锋的中国人狠狠吃一波子弹。

这难不倒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大清一品官,也难不倒有着数千年战争经验的中国人。作为武德充沛,还很会做买卖的广东人,贸然去吃子弹这种赔本生意是断然不会做的。叶名琛组织军民在开阔地搞起了高难度放火,把商馆区给点着了。很快,那么大的一片商馆区,就剩下了一栋楼。

为了大英帝国的尊严,海军少将西摩信誓旦旦地决定守住这英军在广州陆地上唯二存在的象征。可他并没有86年后苏联红军巴甫洛夫中士带着几个人在楼里以一抵十的能力与勇气。

一个月之后,他跑路了。广州地界上就剩下了贝特中尉带着300人苦兮兮地被堵在大黄滘炮台。

广东水师对侵略者发起了总攻。

为了把贝特捞出来,西摩率领海军舰队迎战广东水师。双方恶战三天,广东水师被击毁大船三十余艘居然没有败走,仍旧保持着与英军正面对攻的勇气与实力。

接下来的佛山海战。双方继续以堂堂之阵激烈交锋。悍不畏死的广东水师先后损失战船七八十艘,获得了英军分舰队司令座舰被击沉,一艘先导舰被重创,不得不冲滩搁浅的战果。

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清军已经可以在近海让世界第一海军不能为所欲为了。

英军一共才来了一千多人,照着每天死好几十还得不到补充这种弄法,不到一个月就得被干挺。就在西摩焦头烂额的时候,自家后院——香港出事了。

3

叶名琛在香港开辟了第二战场。

在他的授意下,广东新安县士绅陈桂籍拉起了一支叫做新安勇的团练,这批人中的精强之辈混入香港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们先是伏击了一支英军巡逻队,成功团灭对方,割了军官的首级后撤回。有了这次的先进经验,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四处开花找英军的麻烦。在特工队的带动下,香港华人也纷纷开始了五花八门的针对外国人的袭击,绑票、暗杀、打劫等事件层出不穷,外国人的治安环境迅速恶化,连在港高级官员的脑袋都被暗中标注了价格。

英国过来人回忆说:“就连街上的中国小屁孩都在想办法戏耍我们,而他们的父母正在算计我们的脑袋值多少钱。”

由于英军主力都在广州那边和清军激烈拉扯,香港驻军和香港警察就算加班卷到天亮也压不住东一个西一个的恶性案件。

要不是法军实在看不下去了拉了英国人一把,驻港英军和皇家警察迟早得猝死在岗位上。

老陈还玩儿了一把阴的。他派人在一家叫做怡升行的英国人专供面包店加了点料(砒霜),顿时放躺下四百多人。可惜下料的人不专业,没掌握好剂量。被毒翻在地的英国人脸色变绿,狠狠地上吐下泻了一波之后,全被医院给抢救回来了。

包夫人是这些受害者中最为显赫的一员。这位大婶因为旋得贼多,在icu就属她抢救难度大。后来虽然活过来了,却也只能躺着了,一年之后去世。

这个事情影响极大。连港督夫人都不能保证安全的话,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气急败坏的包令打算把面包店老板和员工全抓起来打靶,但文明国家办事得讲证据,包令不但一点证据没找着,还发现面包店老板的儿子也中毒躺下了。

他只好把怡升行查封了事。

英国人在食物方面的想象力本来就十分地难以描述,这下面包店没了,无异于让他们饿死。他们不得不找了一家员工政审结果非常过硬的新面包店继续干饭。

而高端的特工往往只需要简单的搞破坏方式。忙碌了很久的新安特工队发现这次不好投毒之后,直接放火把面包店给点了。

想吃自己做吧!

应该说包令也是条汉子,被祸害到这个份上,他硬是没把西摩少将的部队从前线撤回来。

可西摩人家自己臊眉耷眼地回来了,大黄滘炮台被清军收复,广东水师还追着英军打了一顿。

叶名琛获得了胜利,他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因为广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西摩在商馆区放的那把火,实实在在地动摇了广州的根本。

4

1857年4月的一天,英舰袭击了一条清军战船,缴获了一批文件。

包令欣喜若狂地发现,由于广州的财政已经极度困难,乡勇团练无法维持,收复的炮台也无力整修,各衙门维持正常运转都已经实属不易了。

也就是说,为了挡住这次的侵略,广州已经拼掉了自己的全部。

3个月后,新任英国特命全权公使额尔金到达香港,他带来了新的舰队和一千五百人的英军。

被对方得知了底细的叶名琛求和失败。

因财政问题没能得到整补的广东水师这次没能抵挡英军舰队,珠江海面被封锁。这导致广州继缺钱之后开始缺粮。叶名琛不得不从本就已经极度紧张的兵力中抽调人员,去和控制了产粮区的洪兵残余争夺粮食。

局势在进一步恶化。法国人因为“马神父”事件,与英国人结成了对华作战同盟。

11月,随着印度大起义接近尾声,英军准备集中精力解决中国问题。英法联军在香港集结了上万人。

对手越来越强,广州方面越来越弱。

12月12日,额尔金发出了最后通牒:三天时间让出广州及所有炮台。

12月15日,英法联军进攻,毫无办法的炮台清军尽了最后的责任——将炮埋起来,之后各奔东西。

英军开始炮击广州城。清军无法还击,他们没有能力添置新的火炮和弹药。

12月28日,英法联军登陆。山穷水尽的清军不得不在仓库中重新捡起了鸟枪和刀矛,甚至灰瓶瓦片和石头。在广州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双双跑路的情况下,守军仍旧浴血奋战,他们以四百五十人的伤亡拼掉了英法联军一百多人。陷入绝境中的叶总督的最后一击可以称得上相当顽强。

广州城破,穆克德讷被法军在衣柜里拽了出来。

叶名琛没有出逃,他有充分的理由和方法逃离战场,但他没那么做。在炮弹砸进院子里的时候,他依旧正常办公,甚至还不忘安慰身边的吓坏了的人。

1月5日,联军发现了仍在官署正襟危坐的叶名琛。

5

代理广州领事巴夏礼要把“他的猎物”押走,被叶名琛痛骂了一番:

“你什么档次的人敢跟我站在同一个院里这么说话!”

英国人只好把总督大人“请”进了联军司令部。叶名琛直接落座正中,被俘的中方官员瞬间打起了精神,自动侍立两旁,仿佛和日常的开府办公没什么区别。

为了把这位极具威望的帝国大员搞倒搞臭,令其永世不得翻身,外国人利用柏贵和穆克德讷猛泼脏水,把责任都丢到了叶名琛头上。当然,还有流传至今的“六不”,我们可以逐条分析一下。

说他不战,他明明战了,战得很凶。

说他不和,他很想和,但被多次拒绝了。

说他不守,他守了,他尽全力守了,甚至还赢了一波。至于第二波,换别人来顶一下英法联军试试?

说他不降,……不投降没啥不对的啊?

之所以不走,不死,是因为他要见额尔金。尽管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筹码,他还是想做最后的外交努力。

额尔金当然不会谈判。

广州政府曾经在叶名琛的授意下发布过一篇檄文,明确指出了广州迟早会被收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只要把民众发动起来,实施持久抗战,迟早会把侵略者赶走。

这个极有远见的策略戳中了侵略者的痛处。因此,英国人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广州人民的抵抗意志,他们决定异地关押这位拥有极高威望和号召力的官员。

只要这位象征着抵抗到底的领袖不在这,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他们把叶名琛关在了“无畏”号军舰上,准备送往海外。为了保险,英国人在关押地的选择上排除了所有有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最后敲定了印度加尔各答。

军舰启航前在香港停泊了一个多月。来访的英国人发现叶名琛这位媒体口中“懦弱邪恶的无赖”居然是一位举止相当得体的人。即使是身在敌营成为了阶下囚,叶名琛也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庄重和礼节,即使是面对来访的坏逼包令也不例外。很多慕名而来求字画的洋人都得到了满足,除了包令。

1858年2月23日,“无畏”号驶离香港,这是五十一岁的叶名琛生平第一次出海。他在漫长的旅途中被潮湿酷热的天气和汹涌的海浪折腾得十分痛苦,但只要一走出船舱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就还是那位高贵的中国官员。他甚至还会经常去看看同样被大海所击倒的翻译阿查礼。

出发的时候,叶名琛被告知此行是去往英国。于是他抱定了面见女王的想法,他很想问问对方为什么已经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后还要无端挑衅。他打算去舌战群夷,为大清避免这场战争。这个使命激励着他忍受了一切的磨难与屈辱。

3月12日,船只抵达加尔各答。依旧穿戴整齐的叶名琛在向船上的人致谢后登岸,被关在威廉炮台。

他每天最大的活动就是让翻译阿查礼给他读报纸,尤其对英国的时政新闻非常感兴趣。在这期间,他懵懵懂懂地了解了英国的政治体制,甚至开始像一个普通英国民众一样,非常期待挑起战争的巴麦尊首相下台。

某日,当他终于得知了德比勋爵将换下巴麦尊,并且主张同中国议和的新闻之后,他非常高兴。

这份快乐没有持续多久,主张议和不过是政治互喷时候的说辞而已。眼见利益巨大,德比首相延续了前任的强硬政策。

随着关押时间的流逝,叶名琛意识到此生他不可能踏上英国本土。他心中的那个为国家谋取和平的使命已经无法完成。既然如此,活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在加尔各答吃完了所有从国内带来的粮食之后,他拒绝了厨师外出购买本地粮食。他已定下决心,不会再吃东西了。

“我无颜再食外国之物。”

他的新目标是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英国人没能挽回他的决心。1859年4月9日,这位曾自比“海上苏武”的清帝国正一品官员,两广总督、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等男爵叶名琛绝食而死,留下遗言“死不瞑目”。

因为他没能阻止战争。一个多月之后的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击大沽口炮台。


参考资料:关河五十州著《火烧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总督   两广   英法   炮台   水师   英国   军舰   广东   广州   英国人   清朝   英军   海上   海外   苏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