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三十年,中国快递之王背后的坚持与付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故事。

企业家也是如此。

有一批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相当部分都是从30年前的那一个重要时刻开始。

1993年,承接着南巡的改革春风,广东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发展和创业热土。

在其中,刚刚进入社会打拼,年仅20岁出头的王卫,也因缘际会发现了属于他的时代机遇。

中国的快递之王——顺丰控股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或许,当年的王卫也没曾想到过,在此后的三十年,他所一手创办的顺丰能不仅把快递业务做到全国,还做成了市值千亿的超级快递巨头,甚至做到了走出国门,与国际快递巨头同台竞技。

时至今日,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在众多同行不断竞争迭代中越发成熟,而这个领航创新的快递之王,还依然在低调踏实地不断书写出新的篇章。



01


抓住时代红利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在改革开放信号释放之后,这个“南大门”凭借港澳地区的海外贸易窗口优势,逐渐开始承接海外海量的订单,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作为紧邻我国经济繁茂的港澳两地特别行政区的关键口岸,成为了承接港澳的产业扩散红利下“前店后厂”模式下最集中的热土。

就在此之前的几年,年仅20岁出头,刚刚从广东顺德印染厂出来的王卫敏锐发现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邮件和货运业务井喷式爆发的趋势。

他认定,这将是一个极其磅礴的时代红利,也正是他自己最大的时代机遇。

很快,他就想办法凑了一笔钱,在香港的砵兰街租下一个仅有30平米的小店面,同时在顺德的街道上也租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子作为内地接送货营业点。

1993年3月26日,顺丰速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一部电话,两个店面,六个员工,几辆自行车,就是顺丰起家时的全部家当。

在当时,王卫几个人几乎每天以背包行囊拉杆箱方式来回于两地,然后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大街小巷送快递,每天忙得像个“疯子”一样。

王卫自己不仅要白天亲自出去拉业务和送快递,晚上还要帮忙分拣快递整理包裹为次日工作做准备,常常干到深夜。

一开始,为了迅速打下市场,王卫决定采取“割价抢滩”的低价策略,比竞争对手来往深港两地快件配送定价普遍低30%的价格从竞争对手中抢货,并且保证配送速度。

效果是显著的,顺丰很快就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并在广东一带打响了自己的名气,随着业务量日渐增多,顺丰逐渐建立起了正常的通关途径,逐渐探索出来标准化打包、系统化操作的快递运作模式,正式从杂乱无章法的小团队变成了越来越标准化的大公司。

1996年,顺丰又以顺德为起点,采用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及省外,每建立一个站点就注册一个分公司,并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人来管理,顺丰作为总部对其充分放权,分公司只每月上交一定比例的利润,剩余的一切事务都自行管理。

这种分权代理的方式,使得顺丰得以更快向外扩张,地盘越做越大,仅用3年,顺丰几乎垄断了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70%订单,拿下了广东一带很大部分的快递市场份额。

此时仅25岁的王卫,已经赚到了其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当时,在中国“东大门”的上海及江浙一带的长三角地区,也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一帮来自浙江杭州下辖山区小县的桐庐县村民,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往返杭州和上海的报关单和文件业务量的巨大增长变化。他们有的是也跟王卫一样在印染厂打过工,有的是商场失败失意人,有的还是彼此的亲戚或同学。

就是这么一帮没有任何背景的淳朴村民,竟然逐渐发展成立了闻名全国的“四通一达”,他们还有个响亮的称号——“桐庐帮”。

同一个时间,在中国的两个“大门”,分别崛起了一批做着同一事情的快递公司。

或许在当时他们也没有想到,在以后的时间里,在中国的快递领域,他们彼此一直都在相互竞争与较量中竞赛成长,共同促进了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飞跃发展,也留下了无数中国快递物流史上值得记载的故事。



02


一个又一个命运抉择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做各种选择,企业也一样。

即使同处一个行业同一个起点,不同企业的选择可能在几十年后最终达到的高度也会天差地别。

从顺丰的起家、立名、成为快运行业巨头的三十年,有过太多非常重要、甚至惊险的命运抉择时刻。

而这些决策,无不对以后顺丰的发展甚至中国的快递行业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比如坚持独立发展。从顺丰刚在广东打响名声的那一刻开始,王卫就吸引了无数资本的眼光,不断有各种资本想要投资甚至天价收购顺丰,其中不乏联邦快递(FedEx)这样的国际快递巨头。甚至当年马云也曾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希望顺丰能联手阿里巴巴,但都被王卫通通拒绝了。王卫坚持要保持顺丰的独立性,尽管这会面临很多强大对手的竞争,尤其在当时大家都在依靠资本快速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期可能或错过更快的发展机遇。

但顺丰最终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还成为国内全行业自主性及市值规模最大的龙头,而其他过于依赖资本平台的对手,大多交出了自主话语权,有的最终在残酷的长跑竞争中被吞并,有的丧失产品定价权成为电商平台附庸,尽管快递单量可能比顺丰要多,但利润水平相对极低,从此与顺丰拉开不可逾越的竞争差距。

比如选择直营模式。在中国快递行业开始井喷的早期,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的起手式无一不是通过加盟方式来跑马圈地,抢占市场,顺丰也不例外。从华南地区到走向全国,甚至在当时“四通一达”盘踞的华东地区,顺丰也是通过高度自治的加盟方式以及凭借强大行业口碑,来迅速来开疆扩土。

但这种放权结盟换市场的方式到最后还是引来各种业务服务和管理上的弊病,比如暴力分拣、夹带私货、虚报数据、快递延时、恶意扣件等严重问题。王卫深思熟虑后最终果断改革为直营,尽管其中遇到很多加盟商的为难甚至报复,几度推进艰难,但最终王卫还是完成了收权。

虽然直营会导致公司资产和开支大幅加重,以及经营管理上巨大的挑战,但好处也是巨大的,不仅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利用收获用户的满意度,还让顺丰拥有了无比宝贵的自主权,为之后发展战略的快速调整和执行打下关键基础。

如今国际快递物流巨头基本都是以直营为主的模式,其他选择加盟模式的同行大多数变成了被加盟商深度“绑架”,再也难以自主调整发展战略的普通对手,可见当年王卫坚决选择直营路线的卓越远见性。

比如专注中高端市场。在一开始,顺丰的业务与其他同行并无不同,但王卫很早就意识到同类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最终坚持以虽然服务要求高但也高利润的商务件为主,专攻中高端市场,同时通过大力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精细化服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尽管这样的模式让顺丰的快递单量明显少于其他对手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的现象,但从本质看,顺丰与其他对手已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差异竞争让顺丰不但获得了相比同行更多的平均单件利润,还树立起了强大而更具标识度的企业品牌力,而这也为以后顺丰得以在几乎不借用其他投资资本的条件下大量购置飞机构建中国最大的民营货机航队、以及更庞大的智能物流网络体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距离。

比如选择上市。顺丰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以独立低调务实的姿态默默发展,充满“习惯隐身于世”的文化气息,王卫一开始也是坚持不融资不上市的态度。

但到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随着电商经济给快递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变化,面对汹涌如潮的快递量,其他对手纷纷开始想方设法不断融资,甚至借壳上市以便借助资本力量加快抢占机遇。

面对不可阻挡的大环境新趋势,王卫没有固执守旧,最终也选择了融资及后续的上市。

所幸的是,王卫没有“背心关法”,顺丰最终顺利上市。

借壳A股上市的顺丰,市值一度超过5千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其实王卫对于顺丰上市是有着复杂心情的。

王卫信佛、重义,甚至有点理想主义,尽管顺丰上市让他财富激增,但他对企业和金钱有着非常清晰的价值观。

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做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真正想做好企业不一定要上市,因为上市之后要时刻为股东和利润负责,这样会让企业变得浮躁,不利于短期利润有影响但对长期有利的发展战略执行。顺丰也缺钱,但顺丰绝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很多时候,时代在变,企业就必须跟着调整,如果王卫坚持顺丰不上市,或许现在资本汹涌的中国快递物流江湖,可能已经没有它什么事了。

此外,从商业发展视角看,产业链纵深发展从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已然巩固了在中国快递领域市场地位的顺丰,也曾在多次做过做进军电商的试探,但均没有最终成功。

尽管电商折戟,顺丰也因此探明了做电商平台并非自己所长,还不如扎根快递物流基本盘做大做强。

回归初心的顺丰,开始聚焦核心战略,最终以远远领先于对手的速度打造出了一体化智能综合供应链服务体系,然后通过协作赋能的方式与各大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同样也收获了丰厚的电商时代红利。

其实这样的重大抉择还有很多,比如在2003年非典的艰难时刻冒风险大胆购置货运飞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面临业务巨亏时依然誓言“无论金融危机多么严重,顺丰决不会因此而裁掉任何一名员工”、在进军海外快递市场时的大胆尝试等等。

也正是无数这样重要的决策,让顺丰得以在前面没有路的背景下,一步一个脚印,踏出自己独特的道路,不断迈向更远处。

敢于摸索,才能发现更多可能性。



03


要成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


2008年底,王卫在内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用生命捍卫价值观》的讲话。

他用无比坚定的神情庄严说道:“顺丰是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做事不是为了向谁有个交代,但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自己有个交代。我这一辈子做得最有意义和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让顺丰成为一家有良知、负责任的民营企业;我的梦想就是:若干年后,顺丰成为民营企业成功的一个案例。”

这就是顺丰的坚持,也是王卫一直梦想追求的东西。他可以不在乎名称与利益,但他有梦想的坚持,他把顺丰的价值观看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甚至凌驾于他的生命之上。

在这些年里,我们也可以亲眼看到,顺丰一直在坚持用行动向世人诠释一家有担当、有温度、负责任的大企业,到底是怎样的。

这不仅体现在顺丰及王卫本人那从来低调到令人惊叹的做事风格,也体现在了顺丰旗下那无数默默做事的快递小哥所做的一切。

多年来,在扶贫助学、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多方面,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顺丰自始至终总会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默默做出大量贡献。

比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5.12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的雅安赈灾,2020年来的疫情等等重点事件,顺丰的捐助规模越来越大,无偿配送物资的车辆和人员安排也越来越多。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传播还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企业因为顾虑做好事难被群众知道而对公益活动不甚参与,也有很多企业在捐赠时大发新闻给自己广告贴金,但很少有类似顺丰这样贡献巨大但依然选择“好事不留名”地默默低调。

即使到了互联网大时代的今天,顺丰也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作风:低调做事,默默贡献,不自傲,更不标榜。

近些年来,发达的网络时代让网民可以随时接触到各种信息资讯,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信息流的难以客观理性地做出判断。

比如网上经常有爆出快递、外卖派送出错,或用户遭到不好服务体验的视频,实际上这些仅是非常个别少数的事故,却往往会在网络上能不断放大,导致群众对背后的服务企业产生不良认知偏差。

作为快递行业最大市值龙头、更容易受到群众和媒体关注的顺丰,对此更是经常首当其冲,甚至有些视频和媒体文章带有敌意的诋毁。

但顺丰对这些除了对错误虚心接受,不断改进服务,对其他的从来都无意回应,不愿浪费一点时间。

实际上,很少有人去客观去想想顺丰几十万员工每天上千万件的派件,出错的情况肯定难免,但其实相对占比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实际上顺丰每年的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一直都是业内第一名,遥遥高于同行水平。

更少有人知道,顺丰在对社会公益方面,到底一直在默默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武汉首当其冲,几乎所有行业都陷入停滞,但却是顺丰这样的“逆行者”最忙碌的时刻。从疫情爆发的1月开始,顺丰就发出国内首个“逆飞”武汉的驰援航班,成为飞行援汉航班架次最多的快递物流公司。在疫情最严峻时刻,无数顺丰员工不畏新冠疫情的严峻,源源不断运送医疗物资和居民食品物资。8天内运送救援物资超过816吨,全网超过2415万个包裹。

自武汉封城到解封,顺丰公益基金会的公益运输订单共计103419个,运输抗疫物资3464吨。当年累计为湖北鄂州地区捐款2000万元,并发起“顺丰湖北公益计划”,累计公益支出5291万元。

2021年,顺丰公益基金会全年支出9889万元,实际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3585名,志愿服务时长21601小时,各方面的表现均远超过同行。

但是,在顺丰官网的新闻栏目上,对这些行动的报道仅是寥寥数言叙事式的新闻标题。

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如山般沉重的默默付出。

也只有在我们看到央视新闻播报顺丰多位员工被评为“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重要称号,以及看到顺丰年度按规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那各地送来的密密麻麻的感谢信、琳琅满目的各种重要奖章时,我们才能幡然知晓原来顺丰竟然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

在其2021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展示了三十多条重要荣誉奖项,其中不乏大量来自国家及地方重要部门单位、权威官方媒体、国内外著名机构的各种奖章和评级,令人感到莫名震撼。

不仅震撼于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更震撼于其身拥如此多殊荣竟然还如此不矜不伐,深藏若虚,我们普通人甚至几乎极少知晓。

而顺丰这些年,却是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

2021年,顺丰相关从业人数超过60万,是国内极少数有此规模的民营企业之一。

反映在财务报表的数据上,顺丰的在职员工和应付职工薪酬规模,同样也远多于其他同行。

在顺丰几十万员工中,绝大部分都是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其中包括大量家庭困难、障碍人士、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更让人惊叹的是,顺丰有接近10万名女性员工,占总员工比例高达的14.7%,远远高出其他任何一家民营同行,为社会有效解决劳动力尤其妇女就业方面做的贡献令人尊敬。

这些数据,与冷冰冰的财务业绩无关,却处处透出令人心生感动的温暖。

2022年8月23日,世界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发布首份中国ESG影响力排行榜,顺丰是作为唯一的快递物流公司入选。

这是一种超越财务指标的、有温度的价值追求的象征。

这也是国际上对顺丰在创造社会价值方面所作的卓越努力的赞扬与肯定。



04


对快递行业更本质的理解


快递物流是能最直接反应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的服务型行业。

三十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几个最高速的发展阶段都与中国经济的重大历史转折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加入WTO、进入移动互联网和电商时代等。

在这些重大历史进程中,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从刚一开始在夹缝中艰难生长,到跑马圈地拼规模、到分化竞争,到不断迭代经营发展模式,中间也有过太多的艰难与试错。

从2016年开始,4G网络的全面普及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快速迈向顶峰,预示着互联网用户的增量红利开始逐渐减弱,快递物流的渗透率完成历史使命。同时,快递物流行业尽管得益于线上经济时代的规模增长而依然能实现稳健发展,但相对来说也到了减速换挡的新阶段。

另一个现象是,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之后,潜在市场份额逐渐被瓜分殆尽,2021年,中国快递物流行业CR8已经牢牢掌握了80%的市场份额。

但尽管如此,彼此间的内耗竞争却从未停息过。

从纷纷融上市利用资本力量加速业务综合扩展,到一轮又一轮价格战,再到2019年极兔入场搅局,整个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江湖早已是暗流涌动的残酷红海。尤其在单量最庞大的中低端电商件领域,更是资本集中竞争的主战场。

快递物流行业价格战,其实也是这些年来很多行业从蓝海到红海市场开始竞争内卷的缩影,比如家电、手机、化工,纺织、以及很多外贸出口的工业品等。

很多时候,这种残酷内卷确实大大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升级迭代,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优惠,但有时候过于烧钱式的价格战,是无序、不健康且难以持续的竞争。因为如果跳不出这个内耗怪圈,企业就很难获取足够合理的利润去投资搞研发创新,最终行业都很难向前发展。

中国快递行业亟需从低效野蛮的价格竞争思维中脱离出来,转型升级到依靠差异化服务、经营效率、供应链纵深拓展等方面的新维度竞争,形成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

在这方面,顺丰无疑是敢于探索、引领行业创新的有力代表。

尽管顺丰的时效件和经济件业务中有相当比例属于电商件,但凭借其远快于对手的派送速度和持续优于行业品牌服务,其依然能牢牢把控住快递单价的定价权,保证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同时,顺丰多元化战略布局也远早于且优于对手,除了快递业务基本盘,近几年顺丰已在物流领域已经成功打造出了快运、冷链及同城急送三大正在高速增长的新业态。

截至目前,顺丰在全国各省市已共拥有多达2099座大型仓库,78座食品冷库,14座医药仓库。更让人惊叹的是,顺丰在海外的仓库已多达1419座,覆盖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的不断创新探索,让王卫对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行业最大的本质竞争点并非在于价格,而是在于服务。

在当今时间价值无比宝贵的时代,不仅是要配送快,还要对不同客户的业务需求提供更针对性的服务。

比如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仓储、生产再到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帮客户节省时间成本,提升前后端的运营效率。

这样,不仅能帮客户省钱,甚至还可以帮客户更好赚钱。

但这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国内也仅有菜鸟网络、京东物流以及顺丰三家实力最强的玩家在做,其他的扎堆在中低端市场的普通对手,即使有心,也已很难再有实力和勇气参与进来。

顺丰早在2018年开始就分别收购德国邮政DHL、美国夏晖集团在华业务,利用国际巨头长久积累下来的丰富供应链管理经验和资源,以及自身常年积累下来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资源,构建起自己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从2019年的49亿元,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30.8亿元,两年增速超过1.6倍。

2021年,顺丰再次斥175.55亿港元巨资收购的嘉里物流51.8%的股权,进一步提升了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利用嘉里物流在海外建立起的全球综合网络体系,完成了国际货运代理和快递业务的深化布局。

另一个对顺丰非常重大的事件是,2022年7月17日,亚洲第一座、世界第四座专业货运机场的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该机场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是国家民航局公布的首批打造的“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将陆续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国内航线超50条。

而鄂州花湖机场的主要参与投资方之一,就是顺丰。

有了这个足可以对标美国孟菲斯机场的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加上完成收购的嘉里物流,让原本拥有国内民营快运领域最多机队和航线的顺丰,更加拥有了行业对手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同时,顺丰也得以借此更方便在海外市场施展拳脚。

相对于已然无比内卷的国内市场,东南亚及欧美的快递物流市场无疑是发展潜力巨大而竞争度更小的新蓝海。



05

走出国门,书写新的故事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经济时代,进而为企业有机会突破国家市场的天花板,去挖掘空间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以美国的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特斯拉等超级巨头企业为例,它们的海外业务占比均非常大,广阔的海外市场给予了它们更多的发展潜力,也让它们享受到了资本市场上更多的估值溢价。

美国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也同样如此,UPS的国际业务占比约为25%,FedEx的占比甚至超过30%。它们很早就开始进军全球快递市场,甚至早在中国改革开放时就进入中国市场,由此也赚得了盆满钵满。

而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经过30年的成长与追赶,也从学生逐渐成长为了有实力有资格走出去、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对手。

顺丰的发展模式,与国际快递巨头UPS非常类似,都是产品分层面向高端做差异化竞争,很早就开始探索一体供应链管理,并且都建立了庞大的自有机队,再利用所投资的机场作为全球航空物流网络核心枢纽进行国际扩张。

如此看来,顺丰似乎一直都在以UPS为锚,加以对快递行业在本土环境发展的理解而做出的借鉴与创新,并最终学有所成。

尽管近两年的全球经济依然处于疫情与国际形势动荡局面中,很多行业依然面临严峻的发展压力。

但总有一些人,勇于逆风前进。

随着顺丰一体化综合供应链体系的成功搭建,以及鄂州花湖机场的成功投运,顺丰在国内的业务大盘已基本奠定了其他对手难以撼动的行业地位。

所以,顺丰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凭借着庞大的自有货运机队和嘉里物流在国际物流网络的布局,开始走出国门,拥抱海外市场。

东南亚经济圈作为与中国经贸最紧密往来的地区,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近年来由于税收优惠和低廉劳动力优势不断获得了全球中低端制造业供应链转移的红利,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东南亚受到中国互联网电商经济的影响,上网人群已经超过4.4亿,线上电商平台的消费趋势有如中国当年的风范,由此也为当地电商快递物流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而嘉里物流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在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办事处,拥有丰富的本土快递运营经验和客户资源。

其实顺丰早在2010年就开始深入布局国际业务,截至2021年末顺丰在海外自营及合作网点就超过2万个,海外仓库1500座,并且与国际巨头和当地快递服务类企业以“互为代理,市场交换”等方式展开深度合作。

借助嘉里物流的巨大区位优势,以及鄂州花湖机场这个全球航空物流核心枢纽,顺丰对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已充满信心。

有人说,在中国市场很多行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长期高强度的内卷环境如同修罗场让最终存活下的企业生存适应能力和抗击能力远超其他国家的企业,如果它们走出去,且不说是猛虎下山大杀四方,起码发展壮大的成功率也会高出一大截。

尽管顺丰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还需要时间去收获成果,但凭借其如此充分及高阵势的起点,我们坚信其必定能很快能创出一片令人期待的新天地。

因为我们坚信,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个国际物流的大舞台上,中国的物流企业绝对不会缺席。



06


尾声


中国快递行业飞速崛起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腾飞的见证,也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不断输送养分、助推中国经济更加高效运行的大动脉。

面对时代发展机遇,中国的民营快递行业内部一直都在竞争比拼厮杀,几乎从未停息过。

但站在更高的视野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这些年来,顺丰、菜鸟、京东、三通一达等众多企业持续不断的竞争角逐,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得以不断快速迭代升维,不断迈向专业化、智能化、一体化,对于经济发展降本提效的赋能越来越凸显。

其中,顺丰持续引领创新的进化,更是国家对物流供应链的战略发展的不谋而合,为行业发展带来了非常多且无比宝贵的探索经验。

如今,顺丰已经充分成长,并且有能力走国门迈向更大的全球舞台。

正如王卫一直追求的理想那样:顺丰要成为一家有良知、有温度、负责任的企业,成为民营企业成功的一个案例。

如今,他的确做到了。

下一个三十年,开始站立在国际舞台上的顺丰,又将叙说怎样的新故事,我们拭目以待。(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国   快递   巨头   对手   竞争   物流   业务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