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隋唐两朝历史的“鲜卑族”,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

若论内迁时间先后,则东部最早,西部次之,中部较晚。在北魏建立前,鲜卑与十六国北魏时期其他胡族有所不同,鲜卑各部在魏晋时并无被魏晋国家机构征服后内徙的历史,慕容、宇文、段部、拓跋部以及河西诸部鲜卑乃是各自独立的系统。

晋末袭扰边郡的目的不单纯为了人口财货,更多是为了侵占土地,这一点唐长孺先生曾论及:鲜卑族和以上各族都不同,自从汉末檀石槐死亡之后,以后轲比能继起,虽然不能恢复檀石槐的规模,但始终保持塞外的势力,西晋初期慕容、宇文、段、拓跋诸部还是保持独立的形态,出入边塞内外,侵扰北境州郡,他们之入居北境乃是侵占中原土地,与其他各族之由于征服而内徙,受州郡管理的状况有别。

由此可见,鲜卑民族的迁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本章从基本史料入手,综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三部鲜卑迁徙、分布情况。前燕的历史以东晋永和六年为界限,在此之前前燕只是割据辽东一带的区域政权,此年后赵天王石虎病死,国内大乱,慕容儁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征战,于永和八年消灭冉闵势力,占据中原广大地区,并正式独立称帝。

此前后,东部鲜卑的分布也有较大变化。慕容氏最早聚居于棘城,而棘城为昌黎郡辖县,晋愍帝建兴年间,慕容庳的势力己经包括西晋的昌黎郡和辽东国,不然晋愍帝不会封其为“昌黎、辽东二国公”,而此时慕容E尚未完全控制平州。

关于鲜卑族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永嘉五年控制幽州的王浚以“妻舅崔毖为东夷校尉”,东夷校尉是曹魏时设置的统领辽东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在辽东国襄平县,崔毖担任此职,并兼任平州刺史,也拥有相当的势力。晋元帝太兴二年慕容庚逼走崔毖,吞并其部众:“庳悉降其众,徙焘等于棘城,待之以宾礼。”

至此慕容庳完全控制平州,并于次年派裴嶷南赴建康,东晋朝廷承认这一事实,慕容庚所统东部鲜卑主要分布于平州的昌黎郡、辽东国、乐浪郡、玄菟郡、带方郡,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前燕政权还设置了一些侨州郡县以安置汉族流民。

此后段部鲜卑主要分布于辽西郡,段部鲜卑的聚居区域,《晋书?慕容庵载记》中有“段末波初统其国,而不修备,庚遣銑袭之,入令支,收其名马宝物而还”?的记载。

通过上述史料记载,段部自晋末入居辽西郡以后,主要分布于辽西、北平二郡,以令支为都城,段部所置北平、渔阳、上谷、代郡治所己不可考,北平相似为西晋北平郡,其余郡应为辽西、北平郡所分置之侨郡。

东晋永和六年后赵主石虎病死,国内大乱,前燕主慕容儁于此年击败后赵幽州刺史王午,进占幽州。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征战,于永和九年击败冉闵,占领原后赵的疆域后,前燕版图拓展至中原广大地区,原聚居于辽东地区的鲜卑族也大举内迁。

东晋永和八年前燕主慕容儁称帝,“因以永和八年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建元曰元玺,署置百官”,五年后,前燕将都城从蓟迁往邺都,而此前前燕都城己经迁徙过两次,最早在棘城,慕容庑迁往龙城,进占幽州后慕容儁迁往蓟,中原形势稳定后又迁往邺都。

因此龙城、蓟、邺为辽东慕容氏鲜卑内迁后主要聚居地。而内迁慕容鲜卑的人口,《晋书慕容曄载记》记载“坚徙障及其王公以下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而这四万户鲜卑西迁后的分布,可从前秦淝水战败后,西迁入关中及附近鲜卑起兵反秦的情况加以考察:长安城内。鲜卑人口千余人,主要贵族有前燕末帝慕容障,慕容绍之兄慕容肃,慕容垂之子慕容柔,孙慕容盛。因慕容障、慕容肃“阴谋结鲜卑为乱”,因此苻坚“先杀肃,乃杀皞及其宗族,城内鲜卑无少长、男女,皆杀之”。

华阴。原秦北地长史慕容泓“亡奔关东,收集鲜卑,众至数千,还屯华阴”,后来慕容冲兵败投奔慕容泓,后来386年慕容永率领这支鲜卑东返时,已有“男女四十万口”,这四十万鲜卑应是苻坚灭燕后迁徙的“四万户”东部鲜卑的人数。

平阳。慕容冲为平阳太守,有众两万,后被前秦将领窦冲击败,慕容冲率八千鲜卑骑兵投奔慕容泓。西迁至关中的鲜卑四万余户四十万人,前秦败亡后经过几次分合,最终由慕容永控制,慕容永从关中东返后占据并州,在长子称帝,建立西燕政权。

西燕主要为原前燕慕容皇室、贵戚内迁入关中的力量组成,中心城市为长子、台壁。前燕残余势力的另一支为慕容垂,慕容垂依靠原前燕在中原、辽东地区的势力,于东晋太元九年重建燕国,很快恢复前燕的疆域,并于太元十九年攻灭西燕。

后燕时期,鲜卑主要聚居的城市,除邺都、龙城外,襄国、中山、信都、蓟、广固也都是鲜卑族聚居的重要据点。

通过对上述历史线索的梳理,可以大致得出西晋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迁徙、分布的一般规律:辽东慕容庳以原西晋辽东国、乐浪郡为根基,先后讨平段部、宇文部,统一东部鲜卑。东部鲜卑350年起向中原地区发展,先是占领幽州,都城从龙城迁至蓟,击败冉闵后控制山东广大地区,357年都城迁至邺都。

370年前秦吞并前燕,邺城附近的东部鲜卑4万户被西迁至关中、河东一带。383年前秦淝水战败后,西迁之东部鲜卑在慕容泓、慕容冲、慕容永等人的率领下,攻占长安后东返,以台壁、长子为中心,占据并州8个郡建立西燕政权。

而原前燕吴王慕容垂,在河北、辽东鲜卑势力的拥护下,于384年建立后燕,394年攻灭西燕,再次统一东部鲜卑诸部。北魏向中原发展后,396年击败燕军主力,河北地区迅速被拓跋鲜卑控制,此后慕容氏鲜卑分为两部分,北部返回辽东故地建立北燕政权,北燕政权的性质,409年以前为慕容氏鲜卑统治,409年以后被汉人冯跋控制,436年亡于北魏。

北归鲜卑主要据点在龙城。南迁鲜卑由慕容德统帅,于398年南迁至滑台:“隆安二年,乃率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自邺将徙于滑台。”此后慕容德控制了青齐地区,于400年建立南燕政权,南迁鲜卑主要据点为青齐地区的广固城。

410年东晋权臣刘裕北伐灭南燕后,南迁的慕容氏鲜卑大部被刘裕诛灭:“执超,斩其王公以下三千人,纳口万佘、马两千匹,夷其城隍,送超于建邺,斩之。”由此可见,以慕容氏为主体的东部鲜卑,西晋末据有辽东,从四世纪中叶起,曾两度控制以河北为中心的山东地区,建立过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政权,南迁之部分被东晋刘裕诛灭,北魏进入中原地区后,归附的慕容氏贵族在道武帝天赐末年被诛除殆尽,其余平民则融入拓跋鲜卑。

中部鲜卑之分布按照《魏书?官氏志》的统计,中部鲜卑的构成分三个部分:拓跋本部,即所谓“宗室十姓”;内入诸姓,共有98个部落;四方诸姓,共10个部落。中部鲜卑的分布变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代国时期,北魏平城时期,北魏洛阳时期。

北魏建立前中部鲜卑分布

北魏建立前中部鲜卑之分布中部鲜卑主要为拓跋部,拓跋部早期历史,包括其族源、内徙前的分布等问题,田余庆、李凭等学者己有较为完整的研宄成果,笔者就晋末十六国至北魏时期拓跋鲜卑的分布情况进行考证。

由此可见,西晋末年,拓跋部首领拓跋骑驰曾率部众在晋阳附近救援司马腾,永嘉三年拓跋猗卢率领拓跋部从云中进入雁门,并利用当时北方大乱的政治形势,迫使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把楼烦等五个县封给他,而楼烦等五县之地就是拓跋鲜卑内徙后最早的聚居地,晋愍帝时期又把常山郡封给拓跋猗卢。

东汉时期雁门郡基本区划

东汉时期雁门郡基本区划与西汉时相同,《续汉书?郡国志》记载雁门郡所辖十四县中仍有楼烦县,对此李晓杰考证,“盖在建武二十六年以后,雁门郡己达《续汉志》所载十四城规模。此后至东汉末年以前亦未闻雁门郡领域有何更动。”

根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的记载,雁门郡在东汉末期荒废,楼烦县也于此时废弃。曹魏时期曾复置雁门郡,根据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补注》考证:“今据《三国志》补阴馆、楼烦,移新举之平城来属。

据《晋书》补剧阳,据《一统志》删后人为七县。其境东界代郡,南界新舆,北逾句注。今山西大同府之浑源州、应州、山阴,朔平府之朔州及代州繁畤皆其地。”?针对谢钟英的考证,胡阿祥师指出:“今二县不见于《晋志》雁门郡,其或省或存,又无文献予以旁证,故今不从。”

可见曹魏复设雁门郡后,没有恢复楼烦县、阴馆县的行政区划。西晋时雁门郡在曹魏基础上有所拓展,《晋书?地理志》载西晋雁门郡有“广武、原平、汪陶、崞、繁畤、平城、葰人、马邑”,因此《晋志》所载八县符合西晋政区设置。

由于缺乏文献记载,综合上述学者的考证,晋末应无名为“楼烦”、“阴馆”的县级政区,因此拓跋猗卢所占据的“楼烦”、“阴馆”应为汉末楼烦县、阴馆县的废城。根据谢钟英考证的曹魏雁门郡区域,以及西晋雁门郡所领县,可以看出,拓跋骑卢所占“楼烦等五县”的区域,大体在今天山西的朔县、应县、浑源、宁武一带,即晋北地区,呈“西南一一东北”向的狭长型分布。

而这片区域也是鲜卑拓跋部内徙后最初分布的区域。拓跋猗卢占据雁门郡以后,至339年其孙拓跋什翼键正式建立代国,并以盛乐为首都。定襄原为汉郡,汉末陉北郡县荒废后,魏晋复设的部分郡县中没有定襄郡。

《晋志》记载西晋新兴郡辖有定襄县,故笔者推测盛乐可能为定襄县下之城邑。因此在拓跋什翼键正式建立代国后,除塞北草原地区外,拓跋鲜卑主要分布在原西晋雁门郡、新兴郡、常山郡部分区域。此后直至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拓跋鲜卑再未向中原拓展,而是局限在原西晋雁门郡以及陉北地区。

拓跋鲜卑长期局限于代北地区,一方面是迫于当时中原的形势,后赵、前燕、前秦的武力都很强盛,前秦还在376年一度灭亡代国,实力弱小的拓跋部无法再向内地发展。

由此可见,在386年以前,拓跋鲜卑主要分布在雁门郡的楼烦、阴馆、繁畤、崞、马邑五县,其中楼烦、阴馆据上文考证并非西晋政区,疑为拓跋猗卢所部占据了汉末的废城,重设的政区,新兴郡的定襄、盛乐以及常山郡的真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鲜卑   晋书   辽东   北平   中原   西晋   北魏   隋唐   慕容   时期   情况   地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