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剧造就个人的悲剧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管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

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

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

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


上面这首诗出自工人诗人许立志的《新的一天》。


2014年9月底,24岁的许立志在微博编辑了一条定时微博,10月1号凌晨,这条微博准时的发送出去了,内容仅仅四个字:“新的一天”。


而“新的一天”未到来之前,许立志就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于许立志的死,警方疑为自杀,这更像是一种诗人的"殉道",死亡本就是诗人的一部分,诗歌的一部分,就像海子。


他的微博发送了1000条,博客写了100篇。


在他的生前,写了无数"苦闷"和"决绝"的词句,似乎预示着那一天的到来:


本命年真的是一道坎,我怕自己过不去。


听说你去了天堂,若有空,请寄一朵云给我。


秋天了,请把我埋好。


他留下了193首诗,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策划的纪录片《我的诗篇》中,形容他的诗:


"藏着这个时代的秘密"。


青年诗人许立志的死,是这个时代巨大的讽刺,也是莫大的隐喻,让人无比痛惜。


初识许立志是在某视频账号看到了他的那首《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会走进我的房间


收拾好我留下的残骸


清理我淌满地板的发黑的血迹


把凌乱的桌椅摆好


把发霉的垃圾倒掉


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


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


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


那支没来得及点亮的蜡烛会有人帮我点亮


最后是那抹常年没拉开的窗帘


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


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收拾完这一切


人们排队离开


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当时看完发觉这么简单的文字里竟流淌出了这么多压抑与孤寂。


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查了很多有关他的资料,90年生人,高中毕业在广州、揭阳等地打过工。21岁赴深圳,进入富士康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


流水线上制造的是当时最热门、最炙手可热的科技产品,无数人为之疯狂,它代表着高端、科技、品位。但是它的"制造者们",几十万的"无名青年",在机械的流水线上,没日没夜地挥洒了他们全部的青春,他们从未被人关注。


人们记住的,只有那个缺了一块的苹果。


“十万打工仔


十万打工妹


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在流水线上


亲手埋葬”


因为工作的单调乏味,许立志平日里更喜欢把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耗费在喜欢的读书,写诗歌上。


可诗人在那个年代是吃力不讨好的,其父亲更是说过“诗人”不属于这个年代。


在我的印象中,现在写诗好像要什么出路都没有,


比这些高科技,搞发明创造的,相比价值就差很多,


这个诗歌,应该是在中国重视诗歌时,清朝以前有科举制度的时候,


出生在那个时候,只要诗写得好,那你就有仕途的希望。


终日一头扎在沉闷的车间让许立志深知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14年初,在合约到期之后,他决定赴江苏创业,但创业之艰苦,很快让他连温饱都成了问题。于是不久之后,他又返回了深圳,却长时间难求一份工作,失业半年。9月26号,他与富士康再签了一份三年的合同,但30号,他就选择了跳楼自杀。


许立志的《新的一天》排版是一个由闷闷不乐逐渐走向绝望的过程。


通篇的诗歌都在描述社会压榨个体,摧残其身心。


凸显出了制造业工人的绝望与孤独。


近几年人们在各大短视频的“洗脑”下,似乎已然认定了人均月薪过万不是大问题了。


小红书泛滥的中产人群,也让一朋友曾略带怨气地说过:“每打开一次小红书都会焦虑一次。”


在纸醉金迷的包围之下,人们似乎已然忘却了很多人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下。歌颂苦难似乎也开始变得难以启齿。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水锈   深圳   这个时代   苦难   诗人   诗歌   悲剧   工人   流水   青春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