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老干部王俊卿,文记前、后四海县

这篇图文内容是原地质出版社离休老干部王俊卿先生1997年的回忆文章,全文抄录在此。


1947年1月至1951年8月,在原平北和察(哈尔)南地区曾有过两次"四海县"建制,后人称"前四海县"和"后四海县"。前四海县建立、撤销和后四海县恢复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在这一地区工作,现将我熟悉的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傅作义所部偷袭并占领我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我边区和察哈尔省党政军机关以及张家口、宣化两市干部,分两路撤至平西和察东地区。

党中央根据当时形势,迅即决定在北平以北、平绥路以东、平承(德)路以西地区,创建冀热察军区根据地,在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中央分局于1946年12月决定,以河北省的延庆、怀柔、密云、昌平,热河省的滦平、丰宁,察哈尔省的赤城等三省七县各一部分山区,组建四海县。

四海县辖区包括:一区(四海冶)、二区(琉璃庙)、三区(大观头)、四区(汤河口)、五区(花盆)和密云特区(时间不长就划归乙化县即今密云县)等共六个区,约340个自然村,5万人口。县境东西长约160华里,南北长约120华里。

四海县地处冀热察地区腹地,又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解放区山地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7年1月,首任县委书记黄岱芳(女,本名蹇先任)、县长王维各带一名警卫员和我共五人,先期到达四海冶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当地老乡不明真相,曾传"来了五个土匪"。

1947年1月至2月,中央分局行署陆续派来干部,相继组建县委、县政府、武装部等机构和青年、妇女等群众团体,四海县正式建立。

黄代芳

县党政机关驻地曾流动于县西部地区的岔石口、永安堡、八亩地和梁根等村。为使四海县尽快成为巩固的、能实现中央分局战略意图的后方根据地,在县委书记黄岱芳的领导下,短短一年时间,就胜利完成了"建立武装和剿匪"、"组织生产渡荒"和"土地改革试点"三大任务。

黄岱芳是一位长征女干部,她身经百战,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在四海县建立之初,她亲自负责组建县地方武装大队。在她的积极联系和争取下,军区、区党委和独立十三旅派来连队干部,送来枪支弹药。她还用新兵从独立十三旅换来若干老战士,仅两个月时间,就白手起家,组建起一支拥有两个连的县大队,她亲自兼任政委(当时老乡都称她黄政委)。

县大队成立后,迅速投入剿匪、反武装骚扰、反扫荡战斗当中。到四五月份基本清除了曾不断骚扰县西北花盆、千家店地区的严重匪患;摧毁了永宁至黑汉岭、周四沟地区顽固资敌的政权,镇压了潜伏特务。原经常从延庆、永宁出动骚扰的小股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警,迫于我武装力量的强大,也不敢轻易来犯,从而巩固了县西北地区。

县长王维主要负责政权建设和生产开荒。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几个月时间,就恢复和健全了区村政权。在开展剿匪除奸的同时,积极组织群众搞起春耕生产,并发动群众烧炭、挖药材、采矿石、搞运销,向山外(怀柔、北平)"出口"土特产品,组织劳力劳动等等。

县委、县政府还发动县区干部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捐献衣物,救济灾民,赢得了全县人民的信任和拥戴。县委宣传部长刘东带领工作队在黄花城、东三岔等村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四海县的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起来了。

1947年12月,由于土地改革中一些"左"的做法,县长王维在土改整风中被“停职关押审查”(后得到平反),四海县也一度被撤销,其管辖的六个区划归怀柔。

1948年5月,恢复四海县建制(称后四海县)。后四海县共辖八个区,除前四海县的六个区外,增加了七区(长哨营)和八区(喇叭沟门)。县机关先后设在汤河口的宝山寺村和汤河口村。

县委书记先后为徐嘉楷、罗林,县长为罗林、郭新。如果说前四海县完成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基本巩固任务,后四海县则主要发挥了其应有的战略后方作用。

首先,为首脑机关服务。当时冀热察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军区后方医院、《冀热察导报》社、供销合作总社等均由丰宁大阁地区迁来汤河口地区。

其中区党委、行署、军区司令部分别驻在西黄土梁、对石、养鱼池、宝山寺、牛圈子、转年一线;军区后方医院驻在长哨营至喇叭沟门一线;汤河口则成为交通枢纽。从此,四海县特别是汤河口区,就担负起为军区首脑机关和后方医院服务的繁重任务。

如筹集、运送粮草,提供住房并帮助抬运和护理伤病员,组织民兵配合部队搞警戒保卫工作,抢修道路桥梁等等。那时,地方上的通讯条件很差,但为方便首脑机关的工作,专为汤河口区区长架设了电话线。

其次,开展大规模的支援前线工作。1948年七八月内,我华北野战军二四纵队为牵制傅作义部队,从平汉线转战北宁线,途经这一地区稍作休整。这之前,汤河口地区曾组织上千名劳力和数百头牲畜,从冀东、平北等产粮区运来14万斤粮食作战略储备,但由于部队人多,粮食很快告罄。当时新粮尚未完全成熟,为保证供给,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群众,到田间挑选收割接近成熟的谷穗和玉米几十万斤,用饭锅炒干供给部队。

为支援平津战役,保证东北野战军顺利入关,汤河口地区人民群众冒着敌人飞机的轰炸,昼夜奋战半个月,土法架起汤河口区小黄塘大桥。平津战役期间,四海县有数千人参军,仅汤河口区就有500余人。县里还组织了500人的担架团集结待命,还做好500口棺材备用。全县送往前线的猪肉有6000余斤。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四海县也就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1951年8月,四海县建制撤销,所辖各区复归原属地。琉璃庙、汤河口、长哨营三个区先后由滦平县划归怀柔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平津   永宁   延庆   河口   首脑   县委   县长   军区   老干部   机关   地区   王俊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