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想把皇位传给侄子?太低估那个从感业寺爬到皇位的小尼姑了

事实上,杀伐果断的武则天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在她去世之后,将皇位交还给李家,反正都是自己的后代,其他李家皇族都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后所有皇帝都只可能是她武则天的子子孙孙们!

不管皇帝是姓“李”,还是姓“武”又有何妨?不管是“唐”还是“周”又有何妨?

怎么可能会传给侄子,首先和自己都没多少血缘关系!其次让他们做皇帝,以后都不知道在不在他们祖庙!

更何况!满朝都是李家的,武承嗣、武三思他们能守得住这个江山?

武则天逆势而为,成功改朝换代,早就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和反对。武承嗣万一没守住,自己是个什么下场?仅仅是不敢在自己碑上写字那么简单?

但是如果武则天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李家,那么反抗肯定是不会有的!

因为武则天称帝时,已经年逾六十七岁。而李世民和李治在五十多岁时就去世了。大多数人认为,武则天不可能再活多久了,因此为了几年的时间而冒险反抗,不值得付出自己的生命。

所以,为了皇权的稳定,她早早就决定了,这个皇位肯定是给自己儿子的!那她为什么迟迟不表态呢?

我们先来仔细说为什么武则天不可能将皇位传给武家呢?

首先武家的继承人也不足以挑战大臣们的权威。另外,武则天其实也并不喜欢自己这些家里人!

当武则天的父亲去世后,他的遗产被儿子继承,而武则天母女被欺负得走投无路。她才最终入宫,寄希望于绝处逢生。

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发现朝廷中没有她的亲信,不得不放下个人仇恨,提拔自己讨厌的两个侄子入朝做官。他们的父亲其实也只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而已!

这两人入朝之后并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得意洋洋地说,他们被提拔是因为死去的父亲而非妹妹。

武则天非常愤怒,立即将武氏兄弟贬黜出京,并在之后不久让他们去世。他们的家人被流放到岭南荒蛮之地,很多人都病死了,女性则被没入宫中做下贱的奴婢,承担最苦最累的工作。这些举动让活下来的人对武则天怀有强烈的仇恨。

因此,武则天不敢让自己的仇人成为继承人。虽然官员和她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但她也清楚,稍有疏忽,众臣就可能马上叛乱。因此,她将武家人召回来,许以高官厚禄,并让他们监视文武百官的动向。

然而,武家人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被利用的恶狗。他们积极收集李显、李旦的黑材料,试图杀死这两人,以便让自己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但是,武则天清楚,让自己的侄儿继承皇位会导致自己的家族遭到清算。因此,她任凭武家人如何上蹿下跳,也不会杀死自己的亲儿子。

既然她不可能传位给武家,那她为什么不早早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反而一直给群臣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呢?

因为,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维持平衡。

武则天需要断绝群臣的非分之想,以保持自己的地位稳定。

但是,在表面上,她还是给武家人一些念想,让他们好好监视那些不安分的大臣们。

虽然皇帝拥有高位和权力,但他无法抵挡所有的挑战者。因此,皇帝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各种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力量相互竞争。只有当各种力量相互制衡时,皇帝的位置才能得以稳定。这不仅适用于官僚阶层,也适用于皇子们的权力。为了争夺皇位和富贵,皇子们会与大臣结盟,相互斗争。只有在权力平衡的基础上,皇帝的位置才会更加稳定。

然而,即使内部权力平衡,外部的动荡也会影响皇帝的地位。当武则天改朝换代时,她杀死了许多反对她的军队将领,导致边疆不稳定。北方的默啜可汗就打着弃周复唐的旗号叛乱,武则天无法平定。最终,她让李显出面募集军队,以压制叛乱。

武则天清楚地看到,老百姓还是忠心于李唐皇族的。如果她废掉李显,那么老百姓肯定不会答应,边疆也会动荡。

她改唐为周,本身就站不住脚。她必须时刻防范政变,确保自己的统治。

李显担任太子,他可以调动李唐皇族和武家的力量。当内部的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后,外部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对于还在世的武则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武则天在平衡边疆问题和政治斗争之间辗转腾挪,又想到了新的解决办法。

为了确保武家人继续监视不安分的大臣们,同时为武家人提供退路,武则天想出了"李武合流"的策略。

她安排李家和武家的成员在明堂上宣誓,发誓要和睦相处,这个誓言刻在铁券上并保存在档案馆里。

她还安排了几个政治联姻,让李家和武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比如:让太平公主嫁给定王武攸暨,以求两家和睦共存。

然而,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作为李武合流代表的太平公主势力迅速崛起,形成了第三股势力。

武则天年纪渐长,实在是控制不住局面了,原本只是让李家和武家平衡就行了,但是这种联姻,让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有了巨大的权利。

自己能做女皇,那自己的女儿行不行?

武则天自然不会容许自己失去掌权,平衡再次被打破,于是她开始让面首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两人组成的“二张”势力迅速壮大,对李家和武家的联合势力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太子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

一次,她的哥哥皇太孙李重润来看望她,三人偷偷议论起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势力的壮大。

这个消息被告发出去,结果三人都被武则天赐死。

不过,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也曾考虑倒向李显,甚至在李显回京被立为太子时,二张对此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李武合流成功,武则天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孙辈,这让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和李武之间的仇恨变得深仇大恨,永远不可能再次联合起来。

虽然李武势力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事后武则天把禁军指挥权交给了李旦,以补偿李武势力,但这也导致了李武和二张之间的对立。

武则天暂时取得了平衡。

张昌宗一派的富贵荣耀完全来自于武则天,他们曾经陷害了很多大臣。如果武则天退位,他们立即就会被清算,所以他们一直阻止李显继承皇位。

拥护李显的大臣们收集了二张的无数黑材料,但武则天却无动于衷,怎么也扳不倒二张。李显虽然自己不担心,但他的支持者们却越来越被二张打倒。

当武则天年老体衰、人心思变,开始发出还政于李家的信号时,以张谏之为首的大臣们就开始暗中策划政变,准备推翻武则天。虽然二张一派一直在监视大臣,但他们却低估了老臣们的能力。

大臣们逐渐往军队中渗透,将领们投诚大臣们,控制了部分军队。最终,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被迫退位,还政于李家。

尽管张谏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李显,功绩卓著,被封为王,但李显并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更多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非为了公。

而李显继续用武家人来制衡张谏之等人,以保持政治平衡。

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实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希望把皇位还给李家,但如果她把这一点说出来,政治平衡将会被打破,她的皇位将不稳固。

皇位这个问题对于武则天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她更关心的是如何在生前不大权旁落,同时在死后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皇位   太平   皇族   叛乱   边疆   侄子   大臣   尼姑   势力   皇帝   家人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