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三国(4)董卓进京

何进调遣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武猛都尉丁原进军河内。桥瑁、丁原都声称要诛杀宦官,向何太后施加压力。丁原还带着部将吕布、张辽纵火焚烧孟津渡口,火光一直照到洛阳城中。

何进还召并州牧董卓率部进京,侍御史郑泰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劝阻。郑泰认为董卓是一个无情无义、贪得无厌的人,如果依靠董卓,董卓一定为所欲为,成为朝廷的威胁。郑泰还认为何进是皇亲国戚,手握大权,有足够的能力铲除宦官,不需要依仗外人,建议何进立即行动,速战速决。郑泰担心时日一久,必将生变,还用窦武旧事来提醒何进。尚书卢植也不赞同将董卓召入京师。何进一个也不听。郑泰感到非常失望,认为何进是个不好辅佐的人,于是弃官而去。

董卓早年的名声不算坏。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人,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有才干有武艺。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在并州平叛中,董卓作战英勇,因功拜郎中。朝廷还给董卓赏赐了九千匹缣(音同兼,是一种细绢),董卓把这些赏赐全部分给麾下官吏和士兵。

黄巾起义暴发后,董卓出任中郎将,奉命镇压起义军,因作战不利而获罪。后来韩遂等人在凉州起兵叛乱,董卓又任中郎将前往讨伐。当时有六支兵马前往陇西,五支失败,只有董卓保全人马返回。

灵帝后来又任命董卓为少府。少府是朝廷中的九卿之一,但董卓不想到朝廷任职。董卓找了一个借口,说他的士兵不让他入朝,他自己也不敢离开军队,他担心士兵们作乱。灵帝没有办法,只好任由董卓留在军中。

不久,灵帝病重,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命其将兵马交给主将皇甫嵩。董卓不肯交出兵马,再次上书道:“臣蒙天恩,军旅十年,与将领士兵,情同家人。臣请求将这支士兵带到并州,效力边垂。”董卓这么说,看似有理,实是抗旨不遵。皇甫嵩给灵帝上书,说董卓是在借口推脱。灵帝便下旨责备董卓。董卓仍然不理灵帝,反而将大军带到司州的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以观时变。

灵帝病逝不久,董卓就接到大将军何进召其进京的命令。董卓毫不迟疑,立即率部向洛阳进发。董卓还上书道:“中常侍张让等人,仗恃得宠,祸乱天下。臣闻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臣今率劲旅前往洛阳,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君侧。”

何太后不同意董卓的奏请,弟弟何苗也不想铲除宦官。何苗对兄长何进说,他们出身贫贱,从老家南阳来到京城,是投靠宦官才得以富贵的。何苗认为应当与宦官和解。

何进听了此言开始犹豫。何进对铲除宦官一事开始动摇,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董卓大军感到害怕。何进于是派谏议大夫种邵带着皇帝的诏书,前去阻止董卓进京。

董卓带领大军已经到达洛阳城西郊,种邵就在郊外迎接董卓,拿出诏书命令董卓回撤。董卓怀疑京城已经发生变故,命令士兵拿着兵器恐吓种邵。种邵毫无惧色,手举诏书,大声怒斥,士兵们也感到害怕,一哄而散。种邵再上前斥责董卓,董卓也感到理屈,于是传令大军暂且撤往夕阳亭。

有人听说何进改变主意,不让董卓进京,赶紧前来劝说何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陇西   州牧   书道   中郎将   诏书   洛阳   宦官   兵马   朝廷   士兵   细节   卓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