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大秦王朝最后的顶梁柱

章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大秦王朝最后的顶梁柱,他更没想到,就在他全心全意东奔西跑为秦王朝扑灭一波又一波起义的烈火时,他的老板秦二世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居然想灭了他,吓得他赶紧另找东家。

章邯参加秦统一中国的战争时,由于王翦、王贲、蒙恬等名将林立,将星闪耀,他显得并不出众。但随着王翦、王贲等相继故去,二世登基后逼死蒙恬、冯劫、冯去疾等名将后,历史将章邯推到了前台,成为了秦朝的最后一根顶梁柱。

秦二世继位不久,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反抗秦朝统治的起义,全国各地的起义一浪高过一浪,大秦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全国的起义浪潮,秦二世大为震惊,召集群臣想办法。少府章邯进谏:“强盗来了,兵众势强,现在从全国调拨军队已经晚了。骊山有二十多万刑徒和奴隶的后代,如果能赦免他们,发给武器,让他们去剿灭盗贼,是一条可行的方法。”二世一听:“高,实在是高!主意是你出的,你就领着这帮人去打仗吧。”

陈胜第一个举起义旗,又第一个称王,自然就成为第一个打击对象。章邯率领二十余万刑徒军迎战受陈胜派遣想进攻函谷关灭秦的周文的张楚大军。周文军队具体人数没有详细记载,《史记》只是说“车千乘,卒数十万”,反正人不少。

双方在戏水(就是今天陕西临潼以东的地方)相遇,周文虽然知道章邯大名,但一想:章邯已老,率领的是临时改编的刑徒军,战力远非九原秦长城军可比,再说我占有绝对人数优势,还怕你不成?

刑徒军战力之所以强大,一来有章邯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董翳、司马欣的辅助;二来得益于秦朝法律,无论你是谁,只要你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可立功封爵,所以刑徒军的战斗力远远超过张楚军。

自古轻敌者必败,尤其是自不量力的,周文原来在项燕军中官职是“视日”,也就是看天象卜凶吉的。现在面对章邯的大军,发挥自己“特长”,仔细观察了天象,看到秦军大营上空飘着一团红云,占候法则是“大战败将”之相,断定章邯必败。

深秋的渭水平原,在茫茫原野上两军对峙。章邯在“章”字大旗下肃然而立,他居中部署十万步军,两翼各五万骑兵,均是黑衣黑甲黑旗,整齐而立。周文这边数十万人各色旗帜下有步兵、骑兵、步兵,各色军服夹杂着,好奇的看着对面秦军方阵。

章邯令旗一挥,秦军阵营立刻战鼓齐鸣,中间步兵每万人一方阵,踏着鼓点持剑举盾迈着整齐步伐宛若移动的黑色树林齐刷刷向着周文大军压过来。周文长戈一挥,张楚大军骑兵和车兵在前,步兵在后呼喊着迎了过来。

就这两军距离一箭地时,秦军步兵后面突然万箭齐发,暴风骤雨般越过步兵射向对面的张楚大军,冲在前面的张楚军骑兵车兵顷刻倒下一片,互相冲撞,乱作一团。与此同时,秦军两翼的骑兵从两侧冲进张楚军中央一顿砍杀,秦军步兵则迈着整齐步伐稳健前进,收割着乱糟糟的张楚军。

伴随着张楚军的大败,周文逃出函谷关,还没站稳脚跟,章邯就追了过来。没别的办法,周文只能再逃到渑池,秦军寸步不拉,彻底击败了张楚军,无路可逃的周文自杀。

章邯挥兵直指陈胜的据点——陈城,陈胜率领城中所有的不到十万衣甲杂乱兵器杂乱的张楚军迎战旗甲鲜明装备精良的二十余万秦军,一个照面便被秦军杀得七零八落,在逃到城父之后,被他的车夫庄贾杀死。

到此,秦末农民起义阶段基本结束。一伙更强大的势力登上舞台,章邯任重道远,又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这股强大的势力就是借着陈胜吴广起义而崛起的原列国的诸侯后代或者老贵族,其中尤以项梁和项羽叔侄最为强大。

项梁是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羽是项燕的孙子,典型根红苗正的楚国贵族,在楚国故地影响非常大。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项梁深谋远虑远胜过陈胜吴广,又得到了大谋士范增的辅佐,势力发展得很快。

项梁爷俩在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当年楚怀王为了楚国去秦国谈判被扣押,最后死在秦国,在楚国极具威望。现在项燕的后代起兵拥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王,依然称为楚怀王,打起复国大旗,楚国人纷纷来投,凝聚起一股强大力量。

项羽在东阿、城阳、濮阳、雍丘等地打败秦军,项梁在攻克定陶之后,实现了五败秦军,项梁认为秦军不过如此。但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与他对阵的秦军都是地方军队,并非秦军主力,现在真正的能体现秦军实力的章邯率领的刑徒军来了,跟随他来的还有章邯向王离借来的五万九原精锐铁骑。

章邯和项梁可谓是“老熟人”了,当年章邯作为主要将领参加王翦的灭楚大战时,项梁也跟随他父亲楚国名将项燕对阵秦军,可惜楚军大败,项燕自杀。现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定陶城下,秦楚大军列开阵势。项梁将楚军中较少的约一万骑兵部署两翼,中间以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战车为前锋,后面是步兵,总兵力大约十五六万人。

秦军一改往日阵型,将二十万刑徒军步兵排在两翼,配以强弓硬弩,中央集团为五万九原铁骑。

项梁看见杀父仇人就在眼前,立即下令楚军发起冲锋,霎时之间鼓号齐鸣,人喊马嘶卷着滚滚烟尘冲向秦军。

章邯嘴角撇了撇,挥动令旗,两边各十万刑徒步兵不动,只以强攻硬弩阻击冲上来的楚军骑兵。中央集团的五万铁骑伴随着号令如风卷狂涛般黑压压迎着楚军车兵和步兵而来,在即将接触的一刻,立刻分成千骑一队如五十把利剑插入楚军阵营,将楚军分割绞杀。

步兵对阵骑兵必须结成一定队形借助相应的防御阵地才有胜算,项梁的十五万人马都是最近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根本没经过训练,无从谈阵型。而秦军这五万骑兵是蒙恬训练出来的,十年间打得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的九原精骑,楚军在骁勇彪悍的九原精骑面前迅速溃败。

项梁一看人家只出动了五万骑兵,那二十万步兵还没动呢,自己这方就显露败相,立即高喊“冲啊”率领亲兵卫队杀向秦军,希望借此来稳住己方阵脚。

对面章邯一看项梁亲自冲锋,立刻摆动令旗,号角声起,距离项梁旗帜最近的几队秦军骑兵立即结成一个大队将项梁和他率领的卫队围了起来,转瞬间,卫队就没剩下几个人了。

项梁看着重重叠叠围上来的秦军,项家人怎么能被俘呢?仰天呼喊:“天亡我也!”挥剑自刎!

定陶之战秦军二十万刑徒军根本未动仅以五万骑兵消灭了十五万楚军,极大的打击了各地起义军的士气,各个诸侯复辟势力都偃旗息鼓,就连自恃天下无敌的项羽也没敢率领他的八千子弟兵来给他叔叔报仇,悄悄的引兵向东去了彭城,刘邦悄悄的回到了砀县。

章邯之所以用五万骑兵击败项梁的楚军,就是为了震慑天下义军,证明秦军威风还在。他的目的达到了,秦王朝迎来了一个重新整肃河山的大好机会!

可惜,这一扭转乾坤的大好机会,却被秦二世那个混蛋错失了!

章邯在击破楚军杀死项梁之后,认为楚地只剩下残兵败将,不足为虑,就北渡黄河攻击赵国。

不能不说,这是章邯巨大的战略失误,也说明章邯距离一流名将还有些许差距。如果章邯具有一流名将的战略眼光,应该一鼓作气追杀项羽和刘邦,彻底剿灭楚怀王等复辟政权。可惜,章邯斩草未除根,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隐患。

之所以选择攻击赵国,章邯依据的是战国时期的传统眼光:除了秦之外,赵楚两军战力最强。所以他在击败项梁之后,立刻转战赵军,绝不能使河北赵军继续成长。

然而,章邯北进之后,发现供应大军的粮草军器等军需物资渐渐减少,甚至供应不上。万般无奈,只好派司马欣回咸阳探查究竟。

司马欣先到丞相府找李斯,才知道李斯已经因赵高陷害被灭了三族。只好去找主持政府工作的中丞相赵高,一连数天,也没人搭理他。想越过赵高见秦二世,更是没门。还激怒了赵高,乔装抄小路逃了回来。

章邯愤怒归愤怒,仗还得打。率领刑徒军直逼邯郸,在邯郸城下打败了赵国陈余的军队,陈余逃往巨鹿,在巨鹿城外驻扎下来。

此时驻扎在九原的王离也率领十万长城军前来平叛,和章邯一起从三面包围巨鹿城。城内的赵王歇和丞相张耳赶紧向楚怀王芈心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卿子冠军率领项羽等前去救赵,这个决策要多蠢有多蠢,这支队伍以项羽拉起来整编训练的军队为主,宋义一个文官,怎么能节制得了项羽呢?结果半道上项羽杀死宋义,接管了救赵指挥权,渡过漳水后,破釜沉舟在巨鹿城下与章邯和王离展开决战。

就军队数量而言,楚军赵军再加上其他诸侯的兵力可能超过五十万,秦军有王离的十万与章邯的二十余万刑徒军,楚军占优。但打仗不是凭数量而是拼质量,军队素质应该是秦军占优。

双方将领楚军以项羽为主,说实在的项羽的战斗力爆表,但将军统兵打仗凭借的不是领兵统帅的勇猛而是智谋。吴起说过:“大将之位在金鼓令旗,不在拼杀之功。”项羽在这方面差了很多,但有大谋士范增辅佐,弥补了项羽的不足。

秦军主帅章邯身经百战,王离是王翦的孙子,将门之后,对于排兵打仗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将领方面双方也是不相上下。

打仗除了双方将领和士兵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勤补给。楚军粮道畅通,补给充足。章邯和王离就惨了,自己筹粮,筑粮道运输,连年战争,筹粮极为困难,牵扯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在这点上,楚军占优势。

楚军渡过漳河立刻发起攻击,秦军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首战损失两万余骑士。王离大怒,章邯在抚慰王离的同时,二人重新制定了对楚作战方略。

第二天天一亮,项羽率楚军冲杀过来,有了准备的秦军立刻结成战阵对抗秦军。秦军尤其是王离的九原长城军,在防御匈奴的无数次战争中积累经验,甚至无需指挥,士兵们会根据战局变化自动结成不同的阵型互相防御、有攻有守。项羽再勇猛,毕竟是一个人,楚军虽然经过训练,但与训练有素久经战场的秦军比还是稍显逊色,经过酷烈的搏杀,楚军损失两万余人后选择了退出战场。

秦楚双方又进行了几次对攻,均未分出胜负。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龙且截断了王离的粮道,又派黥布截断了章邯的粮道,秦军陷入了断粮的困境。

章邯和王离明白只有两军合在一处一起突围才有希望,项羽范增同样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要王离离开大营,项羽立刻率楚军拼死截杀,王离无法向章邯靠近半步。在断粮多日后,王离率领残军进行了最后一次冲锋,全军覆没,王离战死沙场,维护了王家以及秦长城军最后的尊严。

此时章邯的日子更不好过,营内军粮即将耗尽,和王离合兵无望,更大的危机是军心开始不稳。他的二十多万刑徒军是骊山刑徒和奴隶的后代组成的,组建时章邯承诺不论原来是什么身份,参军后一律按军功封官赐爵,光宗耀祖。可是秦二世这混蛋忙于享乐,中丞相赵高天天想着争权夺势,根本无暇管章邯和他的刑徒军。这几年,刑徒军战死无法获得抚恤,军功得不到封赏。俗话说罪犯多人精,面对此时困境,这些原来的罪犯,难免有各种想法。

章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极度不稳王离全军覆没情况下,只得从巨鹿城退到棘原一带驻扎。

赵高在诛杀李斯后,认定章邯是李斯同党,断绝了对章邯军的补给。此时章邯明白了:仗打赢了,赵高嫉妒他的功劳,仗打输了,他得承担责任,无论怎样,他章邯都得死。

项羽让陈余给章邯写信讲明厉害关系:你章邯此时进退两难,赵高当权,你无论怎样都没有活路。远的有白起,近的有蒙恬,哪个不比你功劳大?可是结局又怎样呢?现在天下群雄并起,何不与项羽结盟,共谋天下,“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呢?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一个好呢?万般无奈之下,章邯只得降楚,大秦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根顶梁柱。

章邯在秦朝末期,能迅速组织一只刑徒军,一方面展现了他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秦朝的动员力和秦法 “奖励军功”的力量。这支军队和王离的九原戍边长城军结合起来,如果得到秦朝的鼎力援助,扑灭秦末农民起义和各国复辟不是不可能的。可是此时被班固评价为“胡亥极愚”的秦二世痴迷享乐,赵高专权,逼死建国功臣,诛杀李斯等重臣,任由章邯这根秦朝最后的顶梁柱自行折断,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陈胜吴广   定陶   巨鹿   楚国   项羽   王朝   顶梁柱   秦朝   步兵   骑兵   大军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