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五建”整治体系 建出休闲美丽乡村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马鞍山村位于长吉北线43公里处,隶属于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幅员面积16.6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550公顷,林地8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594户,1800人。

马鞍山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不仅地处长春市一小时经济圈内,而且有长吉北线、长图铁路穿村而过。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山野菜等野生经济作物品类众多。但在2016年以前,马鞍山村还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三块地”改革政策,马鞍山村经过5年的努力,现在的生态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目前,马鞍山村形成了“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的发展蓝图,打造出了一个都市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一、“五建”整治体系,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

马鞍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五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实现乡村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美化。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物质基础为目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初,着手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布局重新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出人居环境整治中心区域、旅游产业服务区域、村民生产生活区域等板块,建设各类旅游景观景点8个。对乡村山水林田路重新进行修建改建,新修屯屯通水泥路5条3210延长米,安装路灯584盏,疏通沟渠12条2800延长米,修建人工景观湖1座3000平方米,架设过河景观桥2座。

二是抓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乡村绿化。大力开展拆违治乱和清理整治,保证不留死角。清理柴草垛、占用公共空间玉米楼、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畜禽粪污散乱堆放点,拆除各种废弃建筑物,清理整治农村庭院、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清理生活垃圾以及各公共场所。规划和建设乡村绿化带、景观带2条4000延长米,栽植景观树3883株,修建草坪13279平方米。对马鞍山段小南河道进行疏浚整形、绿化岸堤,沿河两侧打造休闲漫养路,与马鞍山徒步路线相连,利用原生态资源,打造森林与流水相绕的景观,实现屯屯有绿化带、路路有景观树,达到拦蓄水源、调节气候、恢复水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

三是抓卫生设施建设,实现乡村净化。建立了从村书记到保洁员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修建村公共厕所2座,在各功能区垃圾堆放点设立垃圾箱135个,四社每户村民门口设立两个临时性垃圾桶2个,共计88个。实现了对生产生活垃圾统管统运、专管专运,日常垃圾一日一清。吸收村中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老年群体共14人,组建村卫生服务队,从事功能区卫生打扫和清运工作。全村主要功能区街路路面全部实现净化,无杂物、无垃圾,整洁干净。

四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意识。在经济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引导村民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4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学院,拟启动对村民进行思想文化、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引导和规范村民日常文化生活。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好人评选等创建活动,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村风民风,每户村民都结合自身家庭实际特点,制定家训粘挂院门上,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五是抓文旅产业建设,促进良性循环。马鞍山村将“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把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旅产业高度融合,促进人居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互为促动、良性循环。以小南河、马鞍山的天然山水资源为依托,打造三产融合的“一轴六区”布局,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相融合,依托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打造追寻红色印迹的红色文化体验和红色徒步线路;将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打造了马鞍山村村史馆,让怀旧、发展等元素与旅游有机结合。马鞍山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文旅产业纷纷进驻,文旅产业的发展又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动力,文旅产业收益也使人居环境整治投入更加可持续。

通过抓“五建”措施,使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入到马鞍山村各业之中,打牢了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完善了人居环境整治体系,积蓄了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动力,构成马鞍山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格局。一个干净整洁、经济富裕、文化活跃、社会和谐、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型马鞍山休闲美丽乡村正在崛起。

二、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乡村建设

马鞍山村将以全区“建三区、强四带、兴五业”发展战略为承接点,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狠抓落实的突破口,依托氿遇田园综合体、望山餐厅、如美乡村民宿、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和村史馆项目的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全力打造“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的发展蓝图。一是持续发力,打好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组合拳。将继续乡村建设放到第一位,继续推进村屯环境改造,加强道路硬化、村屯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体系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换来企业洽谈、项目落地,真正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二是健全机制,打好优质管理与高效服务的精准牌。将深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竭力为投资项目和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十四五”期间,马鞍山村将推进实施生态环保、农村环境整治、乡村规划等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实施马鞍山村中心村建设,依托现有文旅产业,把土们岭马鞍山村打造成长吉两市近郊休闲旅游胜地。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乡村   马鞍山   美丽   长春   人居   山村   中国   村民   景观   体系   环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