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岐山臊子面啊,我就流口水

心中的牵挂

凤兮凤兮,栖我岐山,凰兮凰兮,鸣我岐山。巍巍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过周原大地,他赋予岐山这块沃土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怀……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沙的时光一路将它掩埋,却被风又不经意间吹起,想要诉说那些尘封的传说。当我们认真聆听记忆之声时,会有不同的故事在天宇间回响……岐山,这块周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了战火、动乱的年代,那些深埋地下的甲骨文一片片重见天日,青铜器上的锈斑一块块再见光明,庄严肃穆的古墓在低声诉说那段不为人知的史事。在这块风水宝地上,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美食诸多,无数人为之倾倒,千里迢迢奔赴而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为岐山的游子,我最为牵挂的美食就属岐山臊子面,伴随着我从小到大的佳肴。每逢红白喜事,主事人家都会放置两口大锅在门前,一锅用来煮面,一锅作为汤底。臊子面汤里有5样配菜必不可少,红萝卜、鸡蛋饼、黑木耳、白豆腐、绿蒜苗。一红一黄,寓意红红火火,一黑一白,寓意黑白分明,绿色寓意生机勃发。浓汤在锅里翻滚,红油浮面,加入红辣椒、臊子油、老陈醋、黄花菜等,色香味俱佳的汤底就做好了。挑一筷子面条在白瓷碗里显得晶莹剔透,浇一勺汤汁在面条上,韧性十足的面条在汤汁的滋润下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体现出“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色,在村民爽朗的笑声中,臊子面就这样一碗碗盛满,一碗碗撤下,村民们大快朵颐,都会毫不吝啬的夸赞一番。在传统的习俗中,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再将端上桌的第一碗面给最尊贵的客人,比如年长的前辈,或者远方而来的客人,这也便是孔圣人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岐山人民这般热情谦让,尊老好客,亦是文化的熏陶与沉淀。一碗碗臊子面,养育无数的西岐人民,一根根面条,牵动无数思乡游子的心。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忘不了自己成长的故乡,这味道,是一份寄托,更是一份质朴的思念。

尤记得我妈妈做的臊子面,面条由手工擀制而成,需要经过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等各种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决定了面条的口感。妈妈说,面条的厚薄主要在于擀面的技巧,也在于长久的经验,更在于用心去做。妈妈做出的面条细长,厚薄均匀,吃起来筋道爽口,再配上提前准备的臊子,那滋味让我无法忘怀,我一般要吃十多碗才能知足。因为碗小,也因太香,一筷子挑起一碗面,只吃面不喝汤,我滋溜滋溜吃地停不下来,嘴角经常还留着饭渣,被妈妈着急喊着让我吃慢点。那些由臊子面勾起的回忆让人忍俊不禁,成长以后每次的远行,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清晨或午后,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那难以割舍的亲情,在每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里,让我回味。

凤兮凤兮,栖我岐山,凰兮凰兮,鸣我岐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溜走。那些最美妙的回忆,依旧在流逝的岁月里等我发掘,而拥有着独特魅力的故乡-岐山,正等待我的再次归来!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岐山   都会   厚薄   游子   寓意   工序   面条   筷子   故乡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