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的楷模-辛弃疾

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一个官宦家庭,随着婴儿的啼哭,这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这也注定他有丰富曲折的人生,因为正值动荡的年代。当时他们的县城已被金人占领,金人杀人掠地、蹂躏中原,弄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


他的爷爷辛赞之前在北宋担任过官职,宋室遭逢“靖康之难”之后,被迫在金国出仕,还曾担任过金国高级点的官员。辛赞虽身在金国,心却向宋朝,经常带着孙子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赞很是仰慕西汉名将霍去病,看着自己的家乡沦陷,就想让自己的孙子也像这位名将一样,保家卫国。刚好弃疾与去病同义,所以就取了——辛弃疾

幼时的辛弃疾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六岁时,他就能够吟诗作对了。22岁(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趁着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侵,他审时度势,率领手下2千余人投奔义军领袖耿京。投奔耿京队伍不久,有一个卖国求荣的花和尚仪端,竟偷了耿京的帅印投奔金国。辛弃疾闻讯飞身上马,一路追赶,三天之后,辛弃疾提着义端的头见耿京,更鼓舞了义军的士气。

当时的金国 对义军恨之入骨,不是被迫投降,就是被杀害。辛弃疾带一支队伍南下朝见宋高宗,表示愿回归南宋,受到宋高宗赵构接见。却在回去的路上,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死,张安国也率军投降了金军!于是,辛弃疾快马加鞭带五一名勇士突袭金营,一个策马飞身手持刀刃,活捉了张安国。

1163年宋孝宗即位,这时的辛弃疾还在江阴担任签判,但因为“归正人”的身份(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朝廷始终不信任辛弃疾。他为了治理好国家,他献上《美芹论》,朝廷再没消息。他满腔的失望与愤懑。为此他还写了首诗。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媞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194年夏天,辛弃疾被罢官回了上饶,自此过上了田园生活。也写下了大量诗篇。在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

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三声“杀贼!杀贼的辛弃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靖康   过目成诵   上饶   髭须   指画   忧愤   孙子   爱国   文人墨客   楷模   朝廷   名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