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富民小吃闯出广阔新天地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产业园中央厨房内,一个个标准化蒸饺在生产线上翻滚;在沙县小吃产业展示中心,研学旅游团成员正饶有兴致地参观小吃文创和新开发的小吃方便产品;城里的大街小巷,庙门扁肉、李记小吃、佳兰烧麦等地道小吃店门前排起长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小吃撬动大产业。沙县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循着“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路径,朝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推动沙县小吃产业继续引领风骚。

产业集聚

老味道的新探索

3月18日,在位于沙县小吃产业园的南山婆沙县小吃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基础施工。

沙县小吃产业园目前已吸引10多家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入驻。(许 琰 摄)


该项目总投资16.8亿元,规划面积约495亩,一期建设年产能约5万吨的沙县小吃、酱料、预制菜,建设预制餐产品生产线和厂房,以及冷链物流、办公楼、住宿楼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5年内产值可超过15亿元,综合税收8500万元。

龙头起舞,聚势强链。占地2600亩的沙县小吃产业园如今已聚集了小吃速冻品、半成品、预制菜等产业上下游的24家企业,每天有150吨产品从这里通过冷链网格配送至全国,年产值超3亿元。此外,沙县区还引进了厨神食品、星鲜点预制菜、舌间道智能炒菜机等食品企业,小吃二产集群进一步壮大。

外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本土食品企业乘势而上。

金汤扁肉、老谭牛肉粉、红烧牛肉盖饭……最近一段时间,在沙县小吃集团与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沙县小吃品牌培训中心内,每天都有不少小吃业主在参加菜品提升培训。简单几个步骤,一道道可口的菜品就被端上餐桌。

沙县小吃城内,市民在挑选喜爱的美食。(周志鸿 摄)


从一家专注于酱料的生产型企业,发展为覆盖一二三产的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的代表,这几年,醉有才以培训为抓手,让小吃业主从认可产品开始,逐步接受转型升级的理念,实现从菜品、操作到经营的转型。

除了技能培训和菜品升级外,培训中心二楼针对不同商圈和客户特点,打造了便利店、外卖店、早餐店等10种沙县小吃整店输出实景,将国有龙头企业的行业品牌资源、产业引领资源与公司的产品研发优势、团队专业优势充分融合,全方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去年以来,共开展了200多期,除了在沙县本地,我们还到江西、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上门培训推广。”总经理颜发辉介绍,不足2个月时间,各类模式已在深圳、杭州、台州等全国近10个城市落地运营,为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小吃撬动了大产业,托起了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国共开设沙县小吃门店近9万家,沙县小吃产业年产值超500亿元,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同时,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已在日本、法国等6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沙县小吃门店174家。沙县小吃逐渐成为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窗口。

沪明合作

抢抓机遇乘势上

2月23日至27日,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环球港举行,脆嫩爽口的扁肉、晶莹剔透的水晶烧麦、鲜香滑嫩的豆腐丸……40多种地道小吃汇成了一场小吃盛宴,让上海市民和游客大饱口福。

2月24日,三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环球港举行,沙县小吃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好评。(周志鸿 摄)


这是沙县续写沪明情缘、推进沪明对口合作走深走实的又一重要举措。

去年11月,沙县小吃以入驻风味明档窗口的形式,亮相上海机关美食节并常驻,现场制作金包银、香菇豆腐丸、烧麦等多种地道沙县小吃;

遴选一批在上海市区营业的沙县小吃加盟店,积极参与上海市消费帮扶系列活动;

3月17日,沙县拌面、梅子根鸡蛋和沙县小吃专属配料等农特优产品在第二届长三角惠民市集展销,吸引众多上海市民竞相购买;

……

最近一段时间,沙县小吃频频“缘牵”上海。

沙县小吃与上海的缘分源远流长。2000年左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沙县小吃开始进军上海。2003年,入驻上海的沙县小吃数量只有30至50家,到2004年,这个数字增为700家;2010年,沙县小吃作为福建风味美食的唯一代表进驻上海世博会,日均接待游客500多人次,连续6个月被授予月销售冠军的称号,备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和好评,开启了沙县小吃在上海的新起点。

上海是沙县小吃的重要市场,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在沪已有4000多家门店、1.2万从业人员,年营业额超28亿元。

作为新时期沪明合作的重要载体,当前,沙县区正抢抓沪明合作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三明市与上海市的支持下,依托沙县小吃门店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上海食品加工、数字经济、平台服务等相关企业,建设沙县小吃预制菜生产基地、中心化服务平台和地域性网络分中心。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进入上海市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及上海国际美食之都等建设,拓展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上海门店规模,设立上海市沙县小吃运营中心,建设沙县小吃物料城市配送仓,力争将沙县小吃打造成为沪明合作的典范。

小吃赋能

文旅产业展新姿

步入俞邦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柏油路,整洁的村容村貌。电网改造让曾经凌乱的“蜘蛛网”落地隐身,田地里春耕正忙。近两年,俞邦村凸显小吃元素,以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为理念,用菊花展、瓜果长廊、观光小火车、观影展等打造乡村乡愁特色,并结合“沙县小吃第一村”延伸文旅康养产业链条,为独特的乡村风貌增彩。

“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全景(谢月妮 摄)


“这两年,村里实施56个提升改造项目,依托俞邦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跨村联建,构建小吃产业、文旅康养、创新经济多点融合的发展格局。”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告诉记者,去年俞邦村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人均收入2.8万元,村集体收入38万元。

提升小吃品牌赋能文旅产业。投资3600万元,新建了以沙县小吃IP为主题,融入集休闲、游乐、度假等多功能的社会公益性亲子乐园,通过举办各类活动,2022年门票收入60余万元。

加强协作打造系列文旅产品。合作开发“沙阳智慧文旅全虬购”平台,将全区旅游景区、合作酒店、小吃餐饮以及云商城等业态纳入平台,实现“一卡在手,畅玩沙县”,大力发展小吃线上业务。与省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在文旅研学、电商等方面建立合作,推进业务拓展。

游客在沙县小吃城逛街、吃美食、留影(陆辅春 摄)


融合“小吃+文旅”产品,打响“福”文化品牌。共设计制作“福”见——沙县小吃系列文创产品、特许卡通、门店用品、门店装饰等四大系列近40款产品,为小吃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沙县区正依托独有的小吃品牌,打造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文旅产品,全面释放文旅融合的叠加效应,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踏歌前行。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丹宇 沙县记者站 许琰)

新媒体编辑:邓怡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沙县   小吃   新天地   烧麦   上海市   上海   产业园   广阔   游客   美食   产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